早先曾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去澡堂”的流行語,雖說是玩笑話,卻也說明洗澡在人們心里和日常生活中占有的舉足輕重的位置。
濟南資格最老的浴池應屬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當地人賀德順在至德院街開辦的順德池。次年,同是當地人的張文炳在鐘樓寺東街曾家橋開辦了玉露春。布政司街東尚書府的德新池也屬于開辦較早的。那時的浴池大都是大鍋燒水,大池洗澡,大條凳子更衣,設施十分簡陋。
開埠以后,普利門外的瑞品香、經二路的芳園池、萬字巷的涌泉池相繼建成納客。尤其是經三路的衛(wèi)生池、緯六路的新新園,空間寬敞,采用新式鍋爐,安裝了淋浴,有大池、小池和單獨設立的浴盆(當時業(yè)內稱官盆),而且衛(wèi)生池還破天荒地開設了女池。
再早,封建禮教下的女人不能輕易在公共場合拋頭露面,所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進”,更何況澡堂子里都要赤條條無牽掛啊。所以,此前濟南的公共澡堂都沒有女池。而一般人家里既無熱水,也無浴盆,洗澡成為十分奢侈的事情。男人可以跳進泉池、護城河中或大明湖里游泳兼洗澡,因此濟南人管游泳都叫洗澡。女人則沒有這種自由。那時有人形容女人一生只洗三回澡,剛出生一次,出嫁時一次,死后一次。聽起來有些夸張和酸楚,卻也是實情。衛(wèi)生池首設女池,無疑是開風氣之先,“為濟南女界衛(wèi)生上放一線光明”(《1927濟南快覽》)。而開始的相當一段時間,女池生意并不太好,顧客多為官宦士紳眷屬和附近風月場里的娼妓,一般人家的女子還是望而卻步。
30年代初,銘新池的創(chuàng)辦又將濟南洗浴業(yè)向前推進一大步。銘新池的掌門人張斌亭祖籍黃縣(今龍口),16歲開始到青島謀生,先在源泰布店當伙計,后到早年德國人開辦的亨利王子飯店干了10年,做了廚師。英美煙草公司青島分公司招兵買馬時他便又一次跳槽,靠著自己的勤奮還當上了經理。很有商業(yè)頭腦的他,后來自己開設了東合利土產店,有了不少積蓄。他看到島城的玉德樓、三新樓、中新池等澡堂生意興隆,決定創(chuàng)辦一處更加氣派的浴池,并將投資目光轉向省城商埠。1931年,張斌亭來到濟南,與幾個當年同在亨利王子飯店的同好一起籌建浴池。當時濟南老城及商埠內已有大小浴池30多家,見過洋場面,且敢為人先的張斌亭要做就做最好的。他們到東北大連等地及京津都會,參觀考察了許多知名浴池,并將自己的設計方案反復修改。銘新池遂于1932年動工,1933年12月建成開業(yè)。
銘新池位于經三路緯二路東北角,從上空看是一座“回”字形樓房,地上兩層,地下一層,磚混結構,布局緊湊,外面看似整體樓房,里面卻形成院井,最大限度利用空間的同時,運用天然采光設計,即采用大玻璃窗走廊,朝陽面為單窗,背陰面為雙窗,既保持室內光線充足,又達到冬暖夏涼的目的,還節(jié)省了燃煤和電耗。這里共有240個房間,可同時容納300人入浴。分為男部和女部,女部亦稱“女盆”,共有6個房間,14個澡盆,是當時全省最大的女浴池。
步入正門大院,首先見到的是長8米,寬2.5米的玻璃花房,種養(yǎng)著公共區(qū)域和雅間擺放的盆栽花卉,常年的綠色將這里裝點得春天一般。男部門廳懸掛著上書“一塵不染”四個金字的黑漆匾額,彰顯著他們在衛(wèi)生方面的理念。店內規(guī)定,每日衛(wèi)生三次清理,做到“亮、光、凈”。樓內所能看到的地方,無不潔凈如洗。拼花水磨石地板、樓梯、木扶手、木地板、隔扇及桌椅、沙發(fā)、茶幾、立柜等家具擦得干凈,沒有浮塵。銅壺、水桶、痰盂、提鞋拔子、門把手等銅制品每天擦防銹油,使用幾十年后仍油光锃亮。
門廳左右兩側是長長的通廊,通廊中間是條一米多寬的過道,兩邊則是通鋪。每兩個鋪位一組,中間設一茶幾,上有水壺、水杯和免費供應的白開水,客人可自帶茶葉。如在此點茶及茶點干果,需另付費。每組鋪位之間,以半臂高的木隔斷遮擋,互不影響。二樓是雅間和雅座,空間較為寬闊。懸掛著名人字畫,陳列著各種古玩,擺設著玻璃魚缸,給素凈的空間平添了幾分書卷氣,讓人心曠神怡。
常來洗澡的人都知道,銘新池不僅以“水清池凈”著稱,而且通風排氣良好,浴池的頂部不凝結氣水,更不會滴到顧客臉上。這里的搓背、修腳、捏腳、理發(fā)“四大絕活兒”,也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至于擦鞋、洗衣服和縫補衣服的服務也一應俱全。
銘新池的設施服務俱佳,顧客自然買賬,生意如日中天。當年二樓備有韓復榘專用房間,一般人不能用。百姓們也為到此洗浴而沾沾自喜。一些家境較好有錢有閑的中老年人,還有專門愛“混澡堂”的,幾人相約,來這里泡泡澡,抽抽煙,吹吹牛,甚至自帶點五香花生米、醬黃瓜之類的小菜和老白干,披著白浴巾,在床上半坐半躺,喝上幾盅,體驗賽過活神仙的滋味。尤其快到過年時,濟南人都有年前洗澡,除舊迎新的老習慣,銘新池內外自然是等候的長隊。
但作為高檔浴池,銘新池的各項收費較同行要高,對普通民眾而言,在這里洗澡,也算高消費了。公務、商務間的交往,或外地來了親戚朋友,請來這里洗個澡、搓個背,絕對有面子、不掉價。
當年晨光茶社的老板孫少林,就把銘新池當做接待同行和朋友的地方。在他看來,這里不僅環(huán)境高檔,還寓意接風洗塵,更重要的是這里有單間,聊天方便,和同行可以輕松地切磋技藝。他的很多包袱、很多笑料都產生在這一塵不染的澡堂子里。用他的話說,泡著澡,格外有靈感。由于是老主顧,這里的伙計對他都很熟悉。他還專門在二樓挑了個僻靜的單間,并與負責這個單間的一位姓馬的大胖子伙計建立起友誼。據孫少林的兒子孫小林講,有一年秋天,孫少林請?zhí)旖蛳嗦暶荫T立鐸來銘新池泡澡,也不失時機地與其聊天“捋活兒”(向對方學習),一時間他們二人從水池子里起身,站在池邊圍著浴巾一人一句,說起名段《賣布頭》,引來池子內外的陣陣喝彩。
由于銘新池規(guī)模大、設施好、服務佳,不僅在省內同行業(yè)中執(zhí)牛耳,而且在省外也打出了名堂,被譽為“華北第一池”。1945年,國民黨軍中一個叫傅作軍的旅長,山東人,曾擔任上海山東同鄉(xiāng)會會長,聯(lián)合上海、南京兩地山東字號的同仁作為股東,在南京城大行宮附近建起高三層的大明湖浴室,建筑風格、室內裝潢和服務規(guī)程效仿濟南銘新池,店員也是清一色的山東人。這里專門開辟的女子浴室,是當時南京洗浴業(yè)的一大亮點。因大明湖浴室池清水深、寬闊疏朗,吸引了眾多愛好“晚上水包皮”的南京“乖乖”們的稱道,生意十分紅火。據說浴客中不僅有何應欽這樣的頭面人物,而且在國民黨所謂總統(tǒng)選舉時,參加副總統(tǒng)競選的程潛也在此設立了聯(lián)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