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作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坐標式的人物,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其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激勵著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歌劇 《大漢蘇武》的核心主題就是愛國主義,是“一個人為一個國家的堅守”,這種威武不屈,富貴不淫,貧賤不移的氣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魂魄,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中國夢”的本質(zhì)要求。
漢天漢元年,為了結(jié)束漢匈兩國長達百年的戰(zhàn)爭,蘇武受命出使匈奴,把漢民族的友誼帶到了北方草原。在他即將回國的時候,匈奴內(nèi)部發(fā)生了謀反事件,漢使副將張勝參與其間,累及蘇武。面對單于的質(zhì)問和凌辱,蘇武自認“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用自刎的壯舉來捍衛(wèi)民族的尊嚴,表達對祖國的忠誠;他被傾心敬重他的單于救活之后,面對高官厚祿,他嗤之以鼻,堅定地選擇了對祖國的忠誠;單于把他扔進冰天雪地的地窖里,企圖用饑餓、寒冷和恐懼讓他屈服時,他七天七夜飲飛雪、吞氈毛,依然堅持著對祖國的忠誠;單于把他流放到貝加爾湖牧羊,企圖用時間消弭他的意志時,他十九個春夏秋冬手中不離大漢的符節(jié),堅守著對祖國的忠誠;當他的好友李陵受命勸降,蘇武得知因單于的謠言,他已家破子亡、母親憤怒歸天的噩耗時,他悲痛欲絕,仍是選擇了對祖國的忠誠;當他持節(jié)牧羊十九年,即將啟程回國的時候,他把心切成兩半,割舍了難舍難分的妻兒,高摯著旌旄已經(jīng)完全脫落的大漢符節(jié),依然義無反顧地又一次選擇了對祖國的忠誠。
貝加爾湖畔美麗漂亮的牧羊姑娘索仁娜第一次見到蘇武時,用她清純甜美的歌喉把優(yōu)美的旋律為蘇武獻上。當蘇武用自刎的壯舉捍衛(wèi)民族尊嚴時,她對蘇武由衷的欽佩并萌發(fā)了懵懂的愛意;當蘇武被單于困在地窖里飲飛雪、吞氈毛掙扎在死亡線上時,她把圣潔的愛融化在盛滿羊骨頭湯的瓦罐里送給蘇武;當他們又一次相逢在貝加爾湖畔時,她義無反顧地向蘇武傾訴了埋藏在心底的戀情;當蘇武被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遭遇折磨地倒下時,她把蘇武緊緊地抱在懷中,點燃了即將熄滅的生命之光;當她和他們的兒子被單于扣作人質(zhì)與蘇武就要分別時,她理解了蘇武這個漂泊游子對祖國媽媽的思念。她告訴蘇武:她會把兒子平安地帶大,她會讓兒子永遠記著咱們的家是巍巍中華。二十年后,他們的兒子終于回到了祖國,她卻憂思成疾,長眠在貝加爾湖畔。
貝加爾湖畔的牧羊姑娘用她圣潔的愛,滋潤了蘇武對祖國的無限忠誠。
愿愛永恒。
愿蘇武精神永恒。
愿蘇武精神把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變?yōu)闋N爛輝煌的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