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qū)高坡鄉(xiāng)海拔1712.1米,屬高寒山區(qū),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高山臺地,高坡因他得名。這里居住著苗、漢、布依等多個少數(shù)民族,地理方面多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小溶洞隨處可見。雖然離省城貴陽不是很遠,但是這里依舊保持著古樸的苗鄉(xiāng)生活。
深秋時節(jié),筆者與貴州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中心的工作人員以及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的幾位愛好苗學的一道,踏上了經(jīng)花溪、青巖、黔陶前往高坡的路途,目的是探訪有“穿越生死的愛情約定”之稱的高坡苗族“射背牌”習俗。
貴陽到高坡只有大約50公里的路程,車過青巖后,沿途大多是崇山峻嶺,車沿著盤山公路迤邐前行,山間不時彌漫著薄霧,樹木時隱時現(xiàn)??斓礁咂锣l(xiāng)時,汽車已經(jīng)爬到海拔1600多米,突現(xiàn)眼前出現(xiàn)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在蔚藍的天空映襯下,綠油油的稻田里散落著忙碌的村民,夕陽的余暉灑在村民古銅色的臉上,幾個頑皮的牧童在田埂上放牧、割草、嬉戲,一陣微風吹來,讓人實在是心曠神怡。
途中我們談論最多的話題是,關于婚外情,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是通過立法來解決婚姻糾紛,然而情與法的天平上,這種的沖突似乎總是難以解決。而高坡鄉(xiāng)的苗族群眾卻成功地解決了婚姻情感與法律不兼容的問題?,F(xiàn)代社會都難以解決的問題,在這里居然不是問題?帶著這個疑問,我們走進了高坡鄉(xiāng)的云頂村。當晚,我們借宿在高坡鄉(xiāng)文化站站長李澤海的家中。
吃晚飯的時候,李澤海被我們團團圍了起來,大家紛紛就“射背牌”的有關習俗問題輪番對李澤海進行了“轟炸”式咨詢。
李澤海是高坡鄉(xiāng)當?shù)赝辽灵L的苗族人,對當?shù)氐拿缱逦幕H有研究。他說,在苗族社會里,戀愛是個人的行為,而婚姻則是家庭或家族的行為,它涉及到家庭乃至家族的人際交往及經(jīng)濟等方面的關系。因此,一些有情男女,就不一定能終成眷屬。在高坡鄉(xiāng)的歷史發(fā)展長河中,逐漸演化出了“射背牌”習俗。
李澤海向我們述說了“射背牌”的古老傳說:唐代一名叫地玉的男青年和一名名叫地麗的女青年相愛,但雙方父母卻給他們另外訂親,不許他們成婚,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向父母和族人提出了“陽間不能婚、陰間結夫妻”的要求,并要求雙方父母和全部族人到場,通過“射背牌”儀式,締結陰間婚姻,即“結陰親”。他們的父母和族人被他們的愛情所感動,同意了他們提出的這一種既不悖父母之命,又能了結雙方情愫的做法。自此,“射背牌”為所有不能成婚的戀人所效仿,漸演變成俗。這個習俗是因青年男女對父母指定婚姻不滿而又不能反抗,同家庭達成的妥協(xié)產(chǎn)物,它成為執(zhí)著愛情者的精神慰籍。
正當大家聽得如癡如醉的時候,李澤海又說了:“大家如果有興趣,明天這里就會有一個“射背牌”的活動,到時候大家可以親身去感受一下。”
第二天天還沒亮,我在朦朦朧朧之中就聽到院壩里人來人往,趕緊一溜煙起床洗漱,隨后在大堂中看見女主人正在給她的女兒梳妝打扮,等把漂亮的衣服穿好后,再用長長的頭巾一圈一圈的裹在女兒的頭上,最后用絲巾做成的花戴上頭帕。參加活動的七個苗族女孩和六名苗族男青年在兩名婦女的幫助下,足足用了三個半小時才全部梳妝打扮完畢。經(jīng)過打聽,原來女主人的女兒將要陪伴她的“閨蜜”一同前去“射背牌”。
大約9點半,“射背牌”的苗族男女青年在各自的父母、好友陪伴下,隨公證人(一般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來擔任)來到“射背牌”的山坡上。在山坡上,男女青年們?nèi)齼蓛苫蛄奶旎蛘勄?,或以吹樹葉傳情。半個小時后,大家又自發(fā)地圍攏到公證人周圍,當公證人念過賀詞之后,一名女青年將自己的背牌放在地上,與之相戀的男青年即以弩箭象征性地向左、向右、向中各射一支箭,再對準背牌射一支箭,女青年立即取走背牌而逃,男青年緊迫不舍。此時前來圍觀的人,歡呼雀躍,掌聲雷動。據(jù)貴州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中心的王炳忠說,凡射過背牌者,說明他們已向天地、向族人公開表明了他們情深似海,至死誓為夫妻。
對“射背牌”這一習俗進行了多年跟蹤調(diào)查的王炳忠老師說,“射背牌”事實上是另一種形式的婚禮,或者可以說是一種“冥婚”。因為“射背牌”的本質(zhì)意義是因為今生不能成一家,來世再來做夫妻。男女雙方在射過背牌后,今生今世就不能再往來,這既是對他們情感的證明,也是最后的告別儀式。因此,在高坡的苗族聚居區(qū)里是不會有婚外戀的,他們都是通過公證來表明自己的愛情,所以這里的家庭感情都比較穩(wěn)定。在貴州眾多的苗族之中,唯獨高坡這一支系苗族獨具,其歷史悠久,內(nèi)涵豐富,場面悲壯動人。
在現(xiàn)場,我們還聽到了另外一個關于“射背牌”的故事。據(jù)說古代當?shù)匾驗橐淮逡恍?,一般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老人在外村就給孩子們定下了娃娃親,但是孩子們長大后,有了相好的戀人,卻又不能違背父母的意愿,于是商定去射背牌,到了四月八趕場的時候,男女相約,女子把背牌掛在樹上,男子用箭射穿,然后,男子保留這塊背牌,把自己的手帕送給女子,之后兩人回去按照父母之命各自娶嫁,不再往來。誰先過世,就讓之女將對方給自己的信物一同下葬,等兩人都過世后,在陰間靠信物相認,再結為夫妻。
出于好奇,經(jīng)過允許,我把一名苗族女青年的“背牌”取下仔細查看了一番。苗族女青年的背牌分前后兩塊,用很寬的布帶連接起來,套頭穿上,前面一塊較小,后塊比較大,長方形,上面是四方形的印章樣的圖案,好象是個\"豐\"字,周圍還繡有多種不同的花案,質(zhì)地雖談不上非常精美,但一定是凝聚了苗族婦女一針一線的心血和感情。
返回貴陽后,就苗族“射背牌”習俗背后的文化含義,我特意咨詢了貴州民族大學的苗學博士后吳秋林老師。他介紹說,背牌不僅是一種服飾,也是高坡苗族文化深層結構中的一個結構性文化事象。它是高坡苗族人的一種外在文化標識,也是他們情感文化的表現(xiàn)中心或特定的象征物。同時,更是他們審美文化的凝聚點,而且這是一種獨具的不可替代的美。揭示背牌的這種文化事象的結構性質(zhì),對深入研究民族文化特別是邊緣性的弱勢文化有相當?shù)膯⑹疽饬x。
回來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的腦海里時常浮現(xiàn)出苗族“射背牌”那種以弓箭射之,以象征山盟海誓,永結同心的場面,這不正好與西方丘比特之箭代表愛情有些不謀而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