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地看看你的生命,寫下現(xiàn)在你想去改變的人的名字,可以是和你一起工作的同事、一起生活的人……
想想你花掉了生命中多少個日子,為了這個目的努力去改變別人,換回來的卻只有失望和難過。
唯一改變的那個可能是你!
讓我們看看,當我們也和其他人一樣興致勃勃地參與“改變別人”的游戲時,將會有什么發(fā)生。
想想近來令你手足無措的某人,閉上眼睛再次回憶當時的情形,感覺你自己回到那個時候,回憶你所處的地點和所有的細節(jié),并且回憶你在那個片刻的感受。
記起那個情境,注意你體內(nèi)的變化,感受它帶給你的緊張和緊繃:可能在你的胃、你的脖子和肩膀、你的前額、圍繞著你的嘴巴和眼睛。查看一下你的呼吸—它是舒緩放松還是緊促淺???
不要以你所看到的來判斷你自己,只把它們記下來。問問自己:這是不是一種令人愉悅的感覺?它能滋養(yǎng)我嗎?它對我的身體有好處嗎?它使我感覺開放還是收縮,溫暖還是寒冷,堅硬還是柔軟?我會希望我的好朋友有同樣的感覺嗎?
你傷害了別人,你令他們感到難堪。然后對方開始抵抗—縱使他們知道你是對的,但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面子,他們必定對抗到底。
要他們屈服等于是要他們當上孩子的角色,要他們承認你知道得比他們多,承認你比他們更清楚他們需要什么或應(yīng)該怎么做,但是他們的自我決不容許這樣的事情發(fā)生。
不管怎樣,當你問自己,改變他人真的是我的責(zé)任嗎?這樣尊重他們嗎?你會得到什么樣的答案呢?
你的頭腦會做出很合理化的解釋:這是為了他們好,他們看不到自己的毛病對他們自己和別人所造成的不利影響,這樣他們才會進步,等等。
但是你的直覺,你的“感覺”,知道自己這樣直接地去改變別人有點不太對頭。然后你會反問自己:你憑什么去評判別人?你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嗎?你自己很完美嗎?
讓我們看看這些事實:
一個人之所以是他們現(xiàn)在的樣子,其中的原因他們自己可能也意識不到,也許他們無意識的行為激怒了你,但作出那個情緒反應(yīng)的人是你,那個反應(yīng)是屬于你的,是來自于你沒有被滿足的被愛、被尊重、被接受的需求,或是不切實際的期待。
看一看那張你希望從別人身上得到令自己快樂的清單,是否都跟自己希望被愛、被接受和被尊重的需求有關(guān)呢?它們是你自己的需求,只是你不切實際地希望別人去理解和滿足。而真相是,絕大多數(shù)的人是不可能滿足你的需求的,而且,去滿足你的需求真的是他們的工作嗎?
他們現(xiàn)在這個樣子有他們自己無意識的理由,并不是針對我們個人的。你并不了解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他們小的時候是被如何對待的,他們攜帶了怎樣的無意識信念,關(guān)于如何保護自己,防衛(wèi),免于受傷,并學(xué)會用強硬的盔甲隱藏自己對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