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雖小,卻是政府形象最前沿的代表,因此村官一旦出問題,直接影響的將是執(zhí)政的根基。一個好的村官可以帶領(lǐng)一方百姓更好地去追夢,一個“問題村官”卻會將一個村帶上歪路邪路,甚至萬劫不復(fù),博社村就是后者的注腳。
博社村位于廣東省曾經(jīng)最“紅”的地方——全省唯一一個紅色革命老區(qū),也是當(dāng)年最早開展土地革命、被稱為“中國第一個蘇維?!钡貐^(qū)的——陸海豐地區(qū),但如今“陸海豐”儼然褪變成了該省“最黑”的地方。
“十年走私、十年假幣、十年制毒”,成了這一地區(qū)近三十年來亂象的真實寫照,尤其是陸豐的三甲地區(qū)(甲子、甲東、甲西三鎮(zhèn))更是出了名的“匪窩”,一直走不出違法犯罪的怪圈。甲西鎮(zhèn)的博社村,更居然成了占據(jù)了中國冰毒市場三分之一份額、“享譽”國際毒市的“中國制毒第一村”。
博社村何以從一個靠漁業(yè)為生的淳樸漁村演變?yōu)橐粋€毒梟聚集的“中國第一毒村”?據(jù)警方通報,被抓獲的博社村原黨支部書記蔡東家早年曾參與制販毒品,近年來則充當(dāng)制販毒品的“幕后老板”與“保護傘”。多年來,蔡東家利用自己曾為汕尾市人大代表、村黨支部書記的身份,收集警方偵破毒品案件的信息,在警方行動前通知重要人員潛逃,且通過行賄辦案人員,幫一些被捕毒販逃離法律制裁。
與蔡東家一同落網(wǎng)的博社村原黨支部副書記蔡漢武,被警方從其家中當(dāng)場搜出冰毒350公斤。
目前公布的案情已經(jīng)足以令人驚愕,這個村莊的淪陷,看來又是一起典型的因“問題村官”導(dǎo)致的基層治理危機案例。
對“問題村官”,有人稱其為“土皇帝”,他們把控著中國最基層的政治與經(jīng)濟,他們并不“高大上”,而是地地道道的真土豪。
“問題村官”上位的過程往往伴隨著宗族勢力、黑惡勢力以及金錢搭建起來的腐敗網(wǎng)的共同作用,這三者是“問題村官”的三重“法寶”,并相互依存、壯大,不斷蠶食民眾利益、腐蝕執(zhí)政根基,制造并不斷激化中國社會自下而上的矛盾。在反腐敗的斗爭中,老虎要打,蒼蠅要拍,更不能遺忘了這些“土皇帝”。摘自《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