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忻州市忻府區(qū),因美人貂蟬的存在,歷代就盛傳一句“定襄沒好男,忻州沒好女”。原因是:民間傳說三國時呂布出生在定襄,由于他風(fēng)流倜儻,英武豪邁,把定襄男人的英氣全部拔盡,導(dǎo)致后代的男人沒有一個俊朗英武的;而貂蟬由于出生在忻府區(qū),把那里的秀氣全部拔盡,使三年的桃杏花不開,導(dǎo)致后代再也生不出漂亮的女人。
那么貂蟬究竟又是忻府區(qū)的哪里人氏呢?
在歷史上,忻府區(qū)木芝村,又叫木耳村,是因本地盛產(chǎn)木耳得名。在元代無名氏所作的雜劇 《錦云堂暗定連環(huán)計》第二折中有貂蟬對司徒王允的一段道白:“望老爺停嗔息怒,暫罷虎狼之威,聽孩兒慢慢地說來。您孩兒不是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子紅昌……”此段道白,把貂蟬的籍貫、身世等,都做了明確的交代。
在北魏太和五年,木耳村當?shù)厝罕娮园l(fā)籌建了法云寺,此寺院位于現(xiàn)貂蟬陵園以北約100米處,內(nèi)有貂蟬廟和關(guān)公廟。貂蟬廟門前有歌頌貂蟬的一副楹聯(lián),上聯(lián)是:貌壓西施美人計;下聯(lián)是:膽勝荊軻除國賊。在木耳村與南鄰韓巖村交界處的西側(cè),還有王允街以及高達4米的貂蟬牌樓。牌樓兩側(cè)有楹聯(lián),上聯(lián):殉情入井能全孝;下聯(lián):痛罵曹賊更守貞。此牌坊建于什么時候不得而知,但是毀于“文革”。而在木耳村的瓦滓地,今貂蟬陵園以西200米處,還有貂蟬墳,墳前立有一座六棱碑,碑上有四字“烈女志銘”。碑后有用篆字書寫的碑文,一般老百姓難以認得。摘自《山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