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1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4)10-0046-02
伴隨著我國畜牧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現代化飼養(yǎng)管理是各個大中型企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飼養(yǎng)肉種雞也不例外。在肉種雞的生產過程中,常出現產蛋率高峰后過快下降的現象,從而導致種蛋單位成本增加,對種雞場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失,所以在產蛋期只有讓種雞保持一個比較平穩(wěn)的產蛋下降趨勢,才能夠產出更多的合格種蛋,提高企業(yè)的經濟效益。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總結了幾點,現分析討論如下:
1 飼養(yǎng)管理方面的原因
1.1 育成期的均勻度、體重控制不佳
均勻度差的種雞群對光照變化和飼料水平變化的反應并不同步,從而影響種雞產蛋率。飼養(yǎng)時需要從1日齡開始就抓好種雞的均勻度管理,10周前應重點抓好均勻度的調控工作。飼養(yǎng)密度過大,分群過晚都會使種雞均勻度差,性成熟不一致,產蛋不整齊,高峰后產蛋率下降快,所以育成期的密度一般5.5~6羽/m2為宜,分群應在4~6周進行。體重嚴格控制在標準范圍內,任何時候都不要過快或者過慢加料。
1.2 光照不足
肉種雞進入產蛋高峰以后,要特別注意光照強度不能減弱,但是在生產過程中由于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出現電燈泡的發(fā)光效率減弱以及灰塵的污染,從而降低雞舍的光照強度,現場技術人員需要定期進行光照強度測定,確保雞舍內在雞背高度的光照強度不低于40 Lux,并且光照均勻分布無暗角。進入產蛋高峰期,光照時間不隨意改變,一般固定在16 h,這樣才能保持產蛋性能的充分發(fā)揮。
1.3 雞舍環(huán)境條件變差
雞群達到產蛋高峰時,采食量大,種雞的新陳代謝旺盛,雞舍內需要加強通風。通風不良的雞舍,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增加,一方面引起雞群抵抗力下降,誘發(fā)種雞生病;另一方面種雞攝取氧氣不足,影響其正常新陳代謝,也會使產蛋率下降,所以在保持溫度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通風方案,盡可能的多排出雞舍內的有害氣體,吸入新鮮空氣,確保有一個良好的空氣質量。
肉種雞最適宜的溫度為18 ℃~25 ℃,保持雞舍內晝夜溫差低于3 ℃,對溫度的突然變化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在夏季利用風機和水簾進行降溫,在冬季利用鍋爐進行加溫,防止氣溫大幅度變化對種雞造成應激,引起產蛋率的過快下降。
灰塵使雞舍內的空氣質量下降,而且灰塵中常含有較多的病原微生物,種雞過多的吸入這樣的灰塵可降低自身的抵抗力,引發(fā)呼吸道疾病,所以需要經常擦拭舍內設備,降低灰塵量,保持雞舍內空氣的新鮮。
1.4 產蛋期的應激
產蛋期間需要加強免疫,在免疫操作時要盡可能的減小對雞群的應激,免疫途徑要盡可能的選擇飲水免疫,需要注射的疫苗改在夜間操作,在免疫期間的前后5 d投喂復合維生素,減少應激所造成的影響。
在日常管理期間要加強檢查,防止缺水、斷電、設備故障給種雞造成應激,影響產蛋。
要減少預防性藥物的投喂,重視做好免疫和消毒工作,有些藥物可以直接引起產蛋率的下降,如磺胺類等。
2 疾病方面的原因
2.1 細菌引起的肉種雞高峰產蛋率快速下降
引起肉種雞高峰產蛋率快速下降的疾病方面因素包括細菌、病毒等。其中細菌主要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傳染性鼻炎、禽霍亂等。
2.1.1 大腸桿菌
在產蛋期發(fā)病雞常表現出精神和食欲很差,肛門周圍粘著污穢發(fā)臭的排泄物,剖檢看到腹腔中充滿破裂的卵黃,腹腔器官表面覆蓋著淡黃色凝固的纖維素性滲出物,卵子發(fā)生變形、變色、變質。預防本病應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通風良好,注意經常消毒,防止各種應激因素的影響。由于大腸桿菌易產生耐藥性,發(fā)病可選用呋喃唑酮,環(huán)丙沙星等抗菌素交替輪換治療,同時改善飼養(yǎng)環(huán)境。
2.1.2 沙門氏菌
產蛋雞感染常表現雞冠萎縮,采食量下降,排黃綠色稀糞,卵子變形、變色,有卵黃性腹膜炎,腹膜增生而成“垂腹”現象,產蛋快速下降。預防本病應加強飼養(yǎng)管理,保持飼料和飲水的清潔衛(wèi)生。治療可選用磺胺類和氟哌酸類等抗生素。
2.1.3 傳染性鼻炎
產蛋雞感染主要表現流鼻涕、打噴嚏、面部腫脹和結膜炎、產蛋下降快。剖檢可見卵泡變性、壞死和萎縮、鼻腔和竇粘膜充血腫脹。預防該病應進行帶雞消毒,保持良好通風,在飲水中加入含氯消毒劑。治療時可選磺胺類等抗生素。
2.1.4 禽霍亂
該病在臨診上一般可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種雞死亡率不高,產蛋下降快主要為慢性型。病雞表現為關節(jié)腫大,慢性呼吸炎和慢性胃腸炎。發(fā)病后,隔離病雞及時治療,多數抗菌素對該病有效,如頭孢類、阿莫西林、磺胺類等。
2.2 病毒引起的產蛋率的急劇下降
許多病毒感染會引起產蛋率的急劇下降,其中主要有新城疫、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減蛋下降綜合征等等。
2.2.1 新城疫
近年來,國內雞場使用新城疫疫苗的覆蓋率很高,使該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種種原因,免疫后的雞群常發(fā)生非典型性新城疫,表現為呼吸道和神經癥狀,產蛋下降快。剖檢可見喉頭和氣管粘膜充血、直腸粘膜、泄殖腔和盲腸扁桃體多見出血,回腸粘膜表面常有棗核樣腫大突起、發(fā)病時應用環(huán)丙沙星,泰樂菌素等抗生素防止繼發(fā)感染,增加維生素的投喂,全場雞群用Ⅰ系或Ⅳ系苗進行緊急接種,提高雞群自身的免疫力。
2.2.2 禽流感
通過免疫和政府的相關措施,急性典型的禽流感已少見,禽流感現在流行癥狀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癥狀,如打噴嚏、咳嗽、呼嚕聲、眼流淚、頭面部及眼瞼周圍水腫、死亡率低、產蛋率下降快。剖檢可見氣管粘膜有輕度水腫、卵泡畸形、萎縮、輸卵管有干酪樣的滲出物、有的發(fā)生卵黃性腹膜炎。本病無特效療法,預防主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做好各階段的免疫接種,增強雞群免疫力。
2.2.3 傳染性支氣管炎
產蛋雞群感染后出現呼吸道癥狀、產蛋率下降、產畸形蛋、軟殼蛋和沙殼蛋,蛋白稀薄呈水樣,蛋黃和蛋白分離以及蛋白粘著于殼膜表面。剖檢腹腔內可見液狀的卵黃物質、卵泡充血、出血、變形。本病無特效療法,可用疫苗進行預防。
2.2.4 減蛋下降綜合征
產蛋雞群感染后主要表現為突然性群體產蛋下降、產畸形蛋、軟殼蛋、沙殼蛋、蛋殼的顏色變淡。剖檢可見卵巢變小,子宮和輸卵管粘膜出血和卡他性炎癥。用新支減疫苗進行免疫,可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
3 飼料方面的原因
3.1 產蛋期飼料質量不穩(wěn)定
隨意改變飼料配方,原料營養(yǎng)成分發(fā)生變化、劣質、霉變飼料原料等因素。
3.2 飼料數量不準確
飼料營養(yǎng)不平衡、不全面,缺少某種維生素或礦物質添加劑。
3.3 高峰后減料不合理
母雞過于肥胖或者母雞得不到足夠的營養(yǎng)攝入,這兩種情況都會影響產蛋,確定減料的時機和幅度主要取決于以下幾個因素:采食時間、母雞體重增長趨勢、日產蛋率和變化趨勢、蛋重增長趨勢、高峰飼料量、高峰產蛋水平、環(huán)境溫度變化等。
總之,造成種雞產蛋率下降快的原因多種多樣,在生產中一旦出現產蛋率下降,要從生產環(huán)境、飼養(yǎng)管理、飼料品質、防疫程序、疫苗種類、藥物質量、周圍雞群發(fā)病情況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判斷、綜合分析。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才能達到迅速治療、控制病情、提高產蛋率、減少經濟損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