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3月9日18時10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震驚了整個世界,來自中國的生物學專家——旭日干,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首只“試管山羊”。
一、“試管山羊”的研究
1982年,內蒙古大學動物系教授旭日干作為交流學者在日本獸醫(yī)畜產(chǎn)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花田章博士,導師將“試管家畜”這一當時世界性的頂級實驗交給了他。1984年3月9日晚18時,在日本筑波的農(nóng)林畜產(chǎn)實驗場,旭老師成功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只“試管山羊”,使整個生物科學領域為之轟動,命名“日中”。旭老師也因這一杰出成就獲得“試管山羊之父”的贊譽。
二、旭日干老師的科研精神
旭老師對待科研可謂一絲不茍,帶領科研團隊取得一個又一個科研成就。在內蒙古大學,經(jīng)常是晚上結束學校工作后還要到實驗室做實驗,幾十年如一日,內蒙古大學辦公區(qū)常常有一盞不滅的燈,那是旭日干老師在勤奮工作。尤其是1989年前后,為了科研成果的穩(wěn)步推進,幾乎把實驗室當成家,吃住都在那,不知疲倦地進行實驗。在他的努力下,規(guī)模化生產(chǎn)試管牛、羊的整套技術工藝最終被建立完善,對牛、羊卵巢卵細胞的體外成熟、體外受精和早期發(fā)育的形態(tài)學變化及其規(guī)律進行了系統(tǒng)觀察記錄,為揭開哺乳類動物受精之謎提供了依據(jù)。
三、旭日干老師的學術成就
旭老師共發(fā)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出版專著、譯著、教材9部(包括合著、合編),有多項成果申請了國家發(fā)明專利。他培養(yǎng)和指導的博士、碩士和青年科技人員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他勤奮的工作,出色的成績使他多次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qū)優(yōu)秀校長。并將自己所獲獎金成立“旭日干院士學術獎勵基金”來鼓勵和獎勵內蒙古大學在科研上作出突出貢獻和發(fā)表高水平論文的年輕學者,且把自己所獲獎金為年輕學者提供科研啟動經(jīng)費,支持年輕學者進行科研活動[1]”。1995年,旭老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在他的帶領下,內蒙古大學于2001年順利通過“211工程”一、二期工程驗收;他的研究平臺——內蒙古大學實驗動物研究中心也順利提升為哺乳動物生殖生物學及生物技術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2年躋身于4個國家動物重點學科之一。2006年,旭老師就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離任之際飽含深情地說:“我在內蒙古大學度過了人生最寶貴的年華,從一名學子成長為一名教授、校長、院士。40多年來,內蒙古大學的傳統(tǒng)和精神已經(jīng)融入我的血脈[2]”。他對母校的留戀與不舍,是真性情的流露,是最淳樸的表達。至于成功旭老師認為是:有準備、機遇和勤奮[3]”。
四、旭日干老師所獲榮譽
旭老師曾受到國家、自治區(qū)的多項表彰和獎勵,先后獲得自治區(qū)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863”高科技計劃突出貢獻獎,烏蘭夫獎金獎,臺灣光華科技基金獎,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和美國杜邦科技創(chuàng)新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兩次),有突出貢獻的留學回國人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自治區(qū)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自治區(qū)優(yōu)秀校長,呼和浩特市十佳市民榮譽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2年被中共中央組織部、宣傳部、人事部、科學技術部授予“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榮譽稱號,同年當選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代表。
五、旭日干老師的人格魅力
旭老師為生命科學做出了卓越貢獻。自1984年3月9日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例試管山羊至今,旭日干老師一直堅守在科研第一線,帶領團隊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在哺乳類動物受精研究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家畜改良和育種做出了巨大貢獻。其次,旭老師品德高尚、作風嚴謹。如今已是中科院副院長的他,身居高位卻不居功戀權。提攜后進,不偏不倚。在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期間,院士的增選工作由他負責,他還分管了兩屆兩年一次的增選工作,他認為院士的評選工作應是所有評選中最公正、最嚴格的。第三,旭老師專注科研,勤奮付出,矢志不渝。在數(shù)十年的科研工作中,旭老師始終奮斗在第一線,涉及到家畜的野外考察也不辭辛苦,勤勞前往。擔任內蒙古大學校長期間,旭日干老師寄語畢業(yè)生:做正派人、也就是常說的黨和人民靠得住的人,單位和家庭能放心的人。做有頭腦的人、能夠區(qū)別對與錯的東西,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要做干事的人、做能干事的人,做能干大事的人,還要做終身學習的人,學無止境,要活到老學到老[5]。他表示,要嚴格對待中國的學風問題,要讓造假者付出沉重的代價。
六、旭日干老師精神風采
嚴謹認真、一絲不茍:日本求學時,旭老師卻沒有任何節(jié)假日。每日用餐,為節(jié)省時間也多是方便面,這樣算下來,他在日本的兩年工作就相當于別人四年的工作。旭日干老師還提出過“三個不過分”:“實驗做得再認真也不過分”、“實驗記錄做得再詳細也不過分”、“實驗室打掃得再干凈也不過分”。這三個“不過分”看似簡單,卻能從中看出一位科學家嚴謹認真的科學精神。
心懷祖國、愛國情深:80年代的中國相比于世界仍較為落后,很多科技工作者只要有機會出國,便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留在國外。試管山羊誕生之后,花田章老師曾經(jīng)幾度挽留旭老師,但旭老師放棄了優(yōu)厚的生活待遇,毅然踏上了回國的路途。旭老師的心中始終有一個信念:我是草原人民的兒子,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的根在中國。
無私奉獻、樂于付出:七旬老人,每天只有幾小時的睡眠時間,這是多么偉大的奉獻精神!旭老師的奉獻精神不僅僅體現(xiàn)在工作上,也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上。旭日干老師有著眾多科研成果,獲得大量獎勵,不過,他并沒有將這些獎勵留為己用,而是全部拿出來設立了“旭日干獎學金”,用以激勵那些在科研工作上做出成績的青年一代。而他自己生活卻十分簡樸,這也是一種讓人動容的奉獻精神。
參考文獻
[1]旭日干.旭日干:書寫中國畜牧業(yè)的旖旎篇章[J].留學生,2009年8月.
[2]連輯兼任內蒙古大學校長-旭日干告別母校[N].載于新華網(wǎng)內蒙古頻道,2006年10月.
[3]《試管山羊之父——生物技術學家旭日干》編導手記[N].央視網(wǎng),2008年8月.
[4]旭日干.希望新當選院士謙虛謹慎-不以\"權威\"自居[N].人民網(wǎng),2011年12月.
[5]旭日干.內蒙古大學2004屆學生畢業(yè)典禮上旭日干校長寄語[Z].2004年.
作者簡介
崔思朋(1992—),男,黑龍江省五常人,內蒙古大學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文史哲基地學生,兼內蒙古大學轉基因動物研究中心科研學生,師從李雪玲研究員。
劉野(1995—),男,漢族,內蒙古興安盟人,內蒙古大學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旅游專業(yè)在校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