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針對中醫(yī)婦科臨床中補法的應用效果進行了較深入地探討,對于提高中醫(yī)婦科治療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補法;中醫(yī)臨床;婦產醫(yī)學
【中圖分類號】
R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117-01
1 前言
補法作為一種中醫(yī)治療大法,能夠增強患者體質,改善患者機體虛弱。以中醫(yī)病例角度而言,疾病就是正邪之間相互斗爭的過程,正邪矛盾中主要與疾病性質具有重要關系,在中醫(yī)臨床治療中可采取“補”與“瀉”兩大方法。而在婦科疾病的臨床治療上,應注意不要傷及精血。而精血與肝脾等器官具有比較緊密的關系。臨床中婦科疾病的治療盡管具有較多的治療方法,但補法還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只要是根據補益正氣、對沖任進行調理而實現患者機體氣血通暢的方法都能夠被稱為補法,臨床中可依據“虛”的癥狀進行治療,現將采用補法治療臨床婦科疾病的體會總結如下。
2 滋腎補腎
腎是人體生長發(fā)育與生殖的重要器官,婦女發(fā)育腎氣旺盛,才可能產生月經并孕育后代。否則易產生經、帶、產等方面疾病。中醫(yī)臨床婦科采用補法實現養(yǎng)陰滋腎的效果,可治療月經不調,帶下量多、產等方面的婦科疾病。腎中具有精氣適合于固秘,因此,中醫(yī)臨床中大多采用諸如左歸丸、六味地黃丸、右歸丸等補法治療婦科臨床中月經不調、帶下量、妊娠腫脹、不孕癥等疾病。腎是婦女體內的重要器官,補腎關鍵在于調和陰陽。
3 柔肝養(yǎng)肝
肝氣易于郁結,肝血不足則需要進行調養(yǎng),因此可采取補泄兩大方法治肝。肝作為機體藏血器官,臨床中肝病主要具有肝血不足及疏泄太過等方面的癥狀表現,婦女易在行經、孕后產生肝陰不足,陰血下注等癥狀而引起諸多病癥。婦科疾病的主要發(fā)病機制就是由于陰性凝結,難解郁結,氣機不利而導致諸病發(fā)生。因肝主要具有疏泄作用,因此婦女郁結疾病的治療主要是養(yǎng)肝血,疏肝氣,逍遙散是中醫(yī)臨床中常采用的藥物,其主要成分有白芍、當歸、白術、柴胡、炙甘草等,分別對肝脾進行調養(yǎng)。肝氣郁結一般伴有氣滯氣郁,通常認為應采取青皮、香附、郁金、川糠等藥物行氣,主要采用逍遙散實現疏肝達郁,但藥物成分中的柴胡、薄荷用于對肝郁進行疏散,由于肝體陰用陽,肝氣抑郁,不僅對藏血影響,還容易化風,行氣藥物通常較為辛燥,容易起到傷陰助陽作用。臨床治療中一般采取以柔濟陰的柔肝方法,可發(fā)現養(yǎng)肝柔肝法關鍵在于通過滋養(yǎng)實現基于養(yǎng)肝而滋腎的效果。由于肝腎精血相生,采用祀菊地黃丸、逍遙散、調肝湯等藥物實現養(yǎng)肝滋腎的功效。
4 和胃健脾
脾胃是分生精血的中藥與源泉,而精血能夠濡養(yǎng)機體臟器。傳統(tǒng)中醫(yī)十分重視脾胃作用,脾胃作為婦女孕乳的根本器官,脾胃需要后天進行對身心進行供養(yǎng),實現繁衍后代的重要作用,這也是婦科疾病治療的重要原則。健脾和胃的臨床基礎治療方法可采用四君子湯,這個方法能夠實現補氣但不滯濕,對脾胃進行調養(yǎng),具有比較平和的作用。此外,由于脾具有喜甘亞苦,喜溫惡寒,喜升惡降,喜運惡滯,喜燥惡濕的特點,作為甘溫藥劑的補中益氣湯等,能夠結合甘、溫、燥、升等特點,在中醫(yī)臨床中通常用于血崩的治療。對婦女產后發(fā)熱血虛、惡露不絕也可以采用該方法進行治療,以實現除熱甘溫、止血固攝的效果。若患者脾胃偏虛,若達到治療濕聚脾虛的效果,就要基于四君子湯添加其他成分,服用六君子湯、五味異功能、香砂六君子湯等。如化驗患者脾虛不足,通常會產生心血虧損,失眠、心慌氣短等癥狀,適宜采取歸脾湯實現對心脾的補益效果,此方劑對于心脾化生及其生長之源的滋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可實現血足旺脾的功效。此外,健脾益氣止帶、健脾益氣通乳等方法也具有健脾作用,在患者具有脾虛的表現下,“甘味”藥物實現健脾補中,脾胃生化氣血,避免產生脾土奎滯,進而對脾胃正常功能進行維持。
5 養(yǎng)血補氣
經絡運行是氣血的重要來源,也是婦女經孕產乳重要基礎。如婦女氣血調和順暢,五臟就會安和,表現出沖任通盛。但婦女氣血是重要根本,血隨氣行,經、孕等生理過程易于傷氣耗血,引起氣血虛弱,并對沖任產生影響,進而引發(fā)婦科疾病。因此,氣血虛弱不只是婦科疾病重要病因,還是婦科疾病的主要表現。中醫(yī)婦科臨床中通常采用補氣養(yǎng)血法,根據不同癥狀表現,對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進而獲得較為明顯的療效。補氣養(yǎng)血藥物對于提高婦女機體免疫力及改善血液循環(huán)都具有重要作用。
6 結語
總之,在中醫(yī)臨床婦科中補法具有比較廣泛的應用,也具有比較明顯的療效。采用補法治療要根據陰陽論氣血,綜合患者體質及病情,明確虛癥實質,避免閉門留寇,沒有治療外邪的情況下,盡量不要采取該補法;針對慢性虛癥患者應采取緩補方式,而具有急性虛脫的患者,應及時采取大劑進補,不要耽誤治療的有利時機。根據女性生理病理中肝腎等器官及氣血特點,臨床婦科通常采用滋腎補腎、柔肝養(yǎng)肝、養(yǎng)血補氣等治療方法相結合進行使用,很少采用單一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毛宗群.淺談補法在中醫(yī)婦科的臨床運用[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6
[2] 趙新廣,尤昭玲,劉丹卓.補益精血法在中醫(yī)婦科臨床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18
[3] 劉淑儀,郭蕾,張俊龍.中醫(yī)補法識粹[J],新疆中醫(yī)藥,2009.10
[4] 沈為民.輕刺補法治療婦產疾病的療效[J],針灸臨床雜志,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