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音樂教學中,將大班化人數分成多個小班化分組教學,在課堂上根據需要進行“合”到“分”再到“合”的形式進行教學。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教學的效率,讓課堂真正的增效。
【關鍵字】音樂教學 大班化 小班化 課堂增效
小班音樂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教與學統(tǒng)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的過程,它要求“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以對學生的了解作為教師備課的依據,既要備課,更要備人。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小班化音樂教育促進了師生關系,增加了師生互動、師生交流的機會,以學生主動實踐探索為主,有利于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每個學生充分享受教育資源方面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這種互動合作的效果在小班化教育環(huán)境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
一、大班化與小班化概念
從字面上來講大班化與小班化是相對的,了解了小班化也就明白了小班化。關于小班化,教育界現在為止也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從教學組織的形式看,是指一個教學班學生數量的較少。較少到底指多少呢?在教育實踐中,有人提出這么一個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視野關注的覆蓋范圍一般有多大?國內外一項“視野與文化”的研究表明:一般不超過25名學生。一個班級的學生超過25人,教師就會顧此失彼,超過越多,顧不到的學生也越多。從小班化教學的內涵看,其最本質的特征是教學面向學生個體,而不是面向全班;教學組織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均圍繞學生個體發(fā)展而組織開展。所以可以認為,小班化教學是在學生數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學單位中面向學生個體,圍繞學生個體發(fā)展而開展的教學活動。
二、傳統(tǒng)音樂課大班教學現狀
在傳統(tǒng)大班的教學活動中,維持秩序不得不成為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的站位問題,無形中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了一堵墻,阻礙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使他們之間的人際空間相對增大,同時也給學生一種“師道尊嚴”的感覺。試想在這種情況之下,教師和學生之間如何平等相處呢?也許教師只能以一種威嚴的面孔出現,才能讓整節(jié)課得以順利進行。在這種人數眾多的大班級內,客觀上阻礙了每個學生都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教師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只有部分學生獲得了這種機會。而對于沒有參與的學生來說,事實上就是受到了一次不公平的待遇。那么這部分學生會不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呢?會不會失去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就會與教師之間產生生疏感,甚至是抗拒心理。為此,筆者在大班中嘗試進行有機的小班化教學,總的方式是將大班化人數分成多個 小班化分組教學,在課堂上根據需要進行“合”到“分”再到“合”的形式進行教學,結果常常會讓課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音樂教學中進行小班化,形成特色
從上課鈴聲一響,就由各個小班的組長配合音樂委員將同學集中在一起,并督促小班成員領會老師布置內容。在老師布置內容后由小班組長帶領本小組成員進行區(qū)域準備活動。在準備活動中,小組長發(fā)揮個人的特長組織帶領成員進行準備活動,活動的形式在老師的框架內任選發(fā)揮,同時老師給予指導,這樣分組后的小班就能在老師要求的框架內,做出不同形式的準備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擺脫了以往學生吃“大鍋飯”現象,你讓我怎樣做我就怎樣做。這種小班化多形式的活動,班與班之間相互進行比較,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進行小班化
音樂教學以“快樂學習”為理念,讓學生“樂學”。就是要讓學生愛學、會學、主動地學、創(chuàng)造性地學、持續(xù)發(fā)展地學。要充分發(fā)揮情感功能的積極作用,讓學生以愉快的情感進行體驗學習,讓他們把教師傳授給他們的知識當作寶貴的禮物來接受,而不是當作沉重的負擔去承受。由于“小班化教育”提供了寬敞的教學天地,擴大學生活動范圍,更好地為教師組織學生全面開展活動創(chuàng)設有利條件。因此,教師給學生一份自由,學生就可以在自己的天地里充分表現出自己的個性,使他們在快樂、活潑的氣氛中學到本領,感受學習帶給他們的輕松和愉快。同時小班人數較少,也能比較充分的了解每組學生,從而比較準確地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能有針對性的對每個小組進行指導和評價,甚至自己也可以主動參與到活動當中。這樣的分層教學應該說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三、在音樂課中小班化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有助于因材施教
小班化增強了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的興趣。在小班化音樂教學中豐富了音樂教學形式和音樂教學內容,滿足了學生的情趣特點和心理需求,實現了教者與學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鳴。課堂上,學生精神飽滿,興高采烈,自覺、主動地參加各種音樂活動。
四、小班化教學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小班間形成良性競爭
在小班化音樂教學中,由于人數少并且針對學生的好勝心,老師在個小班件中舉行一些“比賽”活動,吸引了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比如:在《獨特的民族風》的教學活動中,我在先讓各個小班自由選擇內容,分別去收集三個不同民族的資料,每個小班的成員各自都有不同的任務,這樣做到了人人都參與,人人都提高。在課堂上各個班根據各自收集資料向其他小班的同學展示,最后根據各小班展現的情況再進行自評與他評,讓小班間處于一種比較的態(tài)勢,小班間形成良性競爭,這樣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觀念養(yǎng)成團隊協(xié)作意識,提高了學習效率,通過這樣的活動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又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學有所成的愉悅。
五、音樂小班化教學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
在小班中,根據教育教學和學生能力發(fā)展的需要,從多樣性、隨機性原則出發(fā),有時我會采取“馬蹄型”“丁字型”等座位形式,這樣從空間上縮短了師生的心理距離,增加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交往的密度,有關資料研究表明:教師的視野范圍一般不超過25人。教師的教學影響好比磁場和電場一樣,人數越多、班額越大,教師的影響力就越弱,課堂控制力度也越差。而且小規(guī)模的班級比大規(guī)模的班級內部更加團結,分組后的小班使學生有了目標意識,相互間較起勁,為下面的學習提供了好的氛圍。小班化音樂教學有利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形成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由此可見,在小班化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研究教材、拓展教材,要充實教材的興趣化、生活化,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整體上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氣氛,教學效果也有了明顯的增加。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小班化”教育會像“雨后春筍”一般得到蓬勃的發(fā)展,并會給音樂教學帶來積極效果。小班化音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音樂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還要將音樂教學進行延伸,要進行學科間的滲透,要將培養(yǎng)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生存、自主學習的能力、組織能力等內容融入音樂教學之中,豐富音樂教學,使學生得到全放位的教育引導,成為綜合性的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