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隨之改變很多。作為一名語文的一線教師,經(jīng)常會有聽課的機會,聽課時我們感受到了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看到了課堂上不同以往的活潑生機。但是,每每看到這些生動熱鬧的場景時,我就有一種失落感,總感覺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語文味顯得不足。那么教師怎樣才能找回語文課應有的語文味呢?本文主要就是探討這一話題。
【關鍵詞】語文課 語文味
近年來,課堂越來越注重信息技術的運用,不斷的擴充課堂的容量,這就大大的縮短了學生的閱讀、表達以及書寫的時間。
我想語文味就是要能突出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讓學生能形成應有的語文素養(yǎng)。那么怎么才能讓語文味得以體現(xiàn)呢?我想應該在新教學手段引入的同時,注重學生的誦讀,對語言美的賞析,體會文章中人文情感。
一、讓讀書聲重回課堂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對于語言學科必須要重視閱讀,很多教師覺得閱讀對提高成績的作用不明顯,所以只注重知識的講解和檢查。但是閱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沒有閱讀學生對文章就很難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更談不上閱讀的語感以及對語言的感悟。既然閱讀這樣重要,那么我們怎么引導學生閱讀呢?
1.流暢準確應該是閱讀的最基本要求,所有閱讀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其實不僅要流暢準確閱讀還要多讀幾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文章的內容熟悉。熟悉了就可能引發(fā)情感共鳴,獲得自我的獨特感悟。這樣語文味自然就體現(xiàn)出來了。
2.讀書時心要跟上,這就是說我們不是為讀書而讀書,而是要在閱讀時讓思維處于運轉狀態(tài)。只有當學生邊思邊讀時,才能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經(jīng)驗,做到有所感知,也才會質疑。此基礎上的學習交流,才能拓展語文素養(yǎng)的深度與廣度。要想讓學生能夠真正的用心閱讀,我們可以在學生閱讀前提出要求:一是帶著問題閱讀,閱讀后要給出自己的想法;二是要讓學生閱讀后提出有價值的疑問,使用好的語句等。這樣不離文本的要求,自然能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用心閱讀,體現(xiàn)語文味。
3.要富有感情的閱讀。這是閱讀的一種升華,這種閱讀通常是對文本有所感悟的情況下進行的。這種閱讀能夠讓自己產(chǎn)生自己獨特的感受與情感。特別是在適合的音樂情景下閱讀,更能讓學生陶醉其中,語文味也就自然體現(xiàn)了。
二、要對文章的語言進行賞析
文本的語言就像貝殼一樣豐富多彩;像鉆石一樣晶瑩剔透;又像成年美酒一樣令人回味。課堂上有了對語言的賞析,讓學生領悟更深,讓課堂有深度。學生也才能品出語文味。
1.對比賞析。在語言的比較對比中賞析是我們最常用的辦法,這可以讓學生通過不同的詞語、句式以及語序的比較中體會語言的細微差別中的妙處,這樣語文味也就滲透其中了。
2.注重文章的上下聯(lián)系進行賞析。眾所周知,語文的情感就貫穿于字里行間。如果就字說字或者只看單個語句,那是很膚淺的理解。要想深入了解必須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賞析。這樣學生對語文語言的理解就會更深入避免了浮躁,語文的課堂也就更有滋味。
3.要能在拓展延伸中進行賞析。文本是我們主要的教學資源,但是對于語文來說課外的資源同樣重要,而學生自身就是最好的教學資源。在拓展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去為教學服務,例如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去閱讀與教材相關的文章,讓學生對文本有更深刻的了解,這樣更利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
三、課堂要安排寫的訓練
課上要讓學生在教材學習后進行隨筆的訓練,這樣可以對學生的語言進行及時的積累,讓一些詞語句式得到及時的鞏固練習,同時讓學生用語言對身邊美好的事跡、景物以及美好的青春進行贊美等等。這些都會像春雨一樣潛移默化的滋潤孩子的心靈,讓他們的不成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得到震撼與糾正。這也是語文與人文教育的良好結合。
1.由仿寫出發(fā)。我們文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寫作的典范,作者的用詞酌句,排篇布局都有可取之處。讓學生像這些文學大師進行模仿是學生寫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例如:在學習《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百草園部分時,可以要求學生就自己熟悉的某個地方進行仿寫,利用仿寫來讓學生鞏固所學并掌握寫作的一些技巧。
2.寫作時要有想象力?,F(xiàn)實有時是單調消瘦的,我們不能讓學生直白的干巴巴的去寫,而是要讓學生能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補寫作對象的空白,讓人物與情節(jié)更加的飽滿。這樣帶有想象與情感的語言自然就能讓文章變得生動,充滿語文味。
四、讓情感在課堂中蕩漾
這種情感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老師,一個內涵豐富的語文老師,他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去感染學生,他的評價與鼓勵都能讓學生激發(fā)興趣和情感,那么他的課堂語文味就更濃一點。二是來自文章本身的故事。這就需要學生在教師上課前就走進文本,對課文進行領悟,教師在課堂上要把“閱讀”、“賞析”、“寫作”幾方面結合起來,這樣就能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感情的熏陶,讓他們在激蕩的情感另一方面則來自于課文感人的故事。它需要教師在教之前,先要走進課文,在課文中盡情地領悟語文味,然后,有方法地引導學生將“讀”、“品”、“寫”有機結合起來,溶于一體,讓語文味更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