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命百歲是很多人的理想壽命,也常被用來祝福老人樂享長壽。既然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正能活到一百歲的人,當然也就寥寥無幾了。然而,有一種現(xiàn)象卻值得我們關(guān)注,那就是長壽的作家相比而言非常多。
就我們熟悉的作家而言,巴金、冰心、葉圣陶、臧克家、蘇雪林、鐘敬文、季羨林等均以百歲高壽辭世。楊絳、馬識途都已一百余歲,仍然健在,偶爾還有一些作品問世。
依照大多數(shù)人的思想來看,作家大多是文弱之人,經(jīng)常待在書齋,不愛活動,體質(zhì)相對較差,緣何這么多文弱之人都能享受百歲高壽呢?在我看來,作家的養(yǎng)生不僅僅在于“養(yǎng)身”,更重要的是在于“養(yǎng)心”。
作家尚勤。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百歲作家們,無一例外都是極其勤奮的。佛家講究“一日不勞,一日不食”。這一點,也是不少作家的生活信條。許多作家哪怕是在耄耋之年,仍然堅持著每天讀書、寫作。勤奮而規(guī)律的生活,不僅讓他們有張有弛,勞逸有度,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體會到了生活的價值,有一種成就感充溢在胸。每天的生活有目標,每日的生活有樂趣,自然也就心胸開闊,益心健體。
作家尚靜。這里所說的“靜”,是指心態(tài)的靜,諸葛亮《誡子書》中“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所言的也就是這個意思。由于在書籍里見遍了人生百態(tài),白云蒼狗,作家們大多都能保持一份平靜的心態(tài),力圖做到寵辱不驚,避免大悲大喜、喜怒無常等過激情緒的刺激,心態(tài)平和,身體也就處于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于抵御疾患,大有益處。
作家尚思。笛卡爾有言:“我思,故我在?!睂ψ骷叶?,思考更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適當?shù)乃伎迹胺Q是保持記憶力、預(yù)防老年癡呆的靈丹妙藥。而寫作的過程,也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同時,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寫作還是一個做白日夢的過程。依靠思考和寫作,作家們可以實現(xiàn)自己潛意識里的夢想,于是必定身心愉悅,體健身輕,自然而然也就增加了健康與壽命的砝碼,一點一滴積累起來,享受高壽也便是情理之中的事兒了。
(摘自《思維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