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走進蒙氏教室時會發(fā)現(xiàn)教室里的桌椅擺放和傳統(tǒng)的教室有著天壤之別。在傳統(tǒng)的教室里,教室的前面一般是黑板和講臺(現(xiàn)在有的教室或許多了多媒體板),桌椅一般也一排排整齊地對著講臺。這樣的教室環(huán)境,空間有限,孩子的活動也受到限制。
然而,蒙氏教室的桌椅,大多是一人桌、兩人桌、四人桌或者是可以坐在地毯上工作的矮桌子。教室里的桌子有圓形的,也有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它們分別擺在教室的各個角落里。孩子們可以透過感官感覺這些桌椅的形狀、大小、高低。每張桌子上都會擺放應(yīng)季的鮮花。孩子們會輪流在每周一的早晨將一束鮮花修剪后,插到桌上的瓶里;等到花兒凋零,孩子們又會主動去處理,再換上新的花朵。這些花的作用不止是美化環(huán)境,更是讓孩子們探索每個季節(jié)不同的花和不同的花語,感恩于大自然帶給人們豐盛的恩典和生命生生不息的自然規(guī)律。其次,在這樣一個溫馨且擁有足夠伸展空間的環(huán)境里,孩子們的肢體能夠獲得更多的自由。
如果您的孩子在蒙氏學校里上學的話,您或許非常熟悉,孩子們是沒有固定的桌椅的。孩子每天早上到校后可以自由選擇當天工作的座位。在選擇座位時,您或許會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喜歡四人桌、有的喜歡兩人桌或一人桌,還有少數(shù)的孩子是不在乎自己坐在什么地方的,只要有人和他同桌就可以了。
在上午的工作循環(huán)里,有的孩子需要的個人空間比較大,所以他們會自己找一個相對安靜的角落,一人獨處、專心地工作。相反的,有的孩子則需要同伴的榜樣激發(fā)學習的動力。因此,他們不甘寂寞,會選擇兩人桌或四人桌。在日復(fù)一日孩子自己的選擇經(jīng)驗中,他們將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位置,并安排自己每項工作的順序和時間。
以上所描述的畫面或許會讓很多人質(zhì)疑:如果不給孩子安排工作和固定的座位,孩子會自發(fā)地去工作嗎?大部分人會這樣認為——孩子還小,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家長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是:“你要抓緊學習,不要耽誤時間了!”有的人會覺得如果讓孩子自由地在班上走動的話,次序是否會很亂?孩子會不會一直在神游而不做任何事情?這樣的情況確實會在孩子剛進入蒙氏班級時發(fā)生,因為孩子還沒有找到班上的運作規(guī)律,而且架子上的教具對孩子來說都很新鮮。因此,在早期階段,老師會觀察孩子的情況,在適當?shù)臅r候介入,并引導(dǎo)孩子選擇架子上的工作。
有的家長會拋出另一個問題,架子上的教具數(shù)量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同時操作的,甚至在相同時間或許只能讓一個孩子進行操作。那么,怎么和孩子進行溝通呢?在孩子進入這個班級時,老師一般會告訴孩子哪些是一個人完成的工作,哪些是兩人一起合作的工作或小組一起進行的工作。如果遇到班里有新的教具,而大家都很想嘗試時,我們就要學會等待,輪流嘗試新的工作。當然,占有欲很強的孩子,他會想盡辦法去操作自己喜歡的教具而不會考慮其他人的感受。這時,老師可以邀請他從桌子旁抽出一張椅子,坐在教室某處,觀察其他同學和班上整個環(huán)境。等孩子平靜下來后,我們可以帶孩子到一個比較安靜的角落問孩子觀察到了什么?在蒙氏的教室中,讓孩子坐在一張椅子上觀察并不是懲罰孩子,而是讓孩子的內(nèi)心獲得平靜,以平和的方式與別人溝通的方法。
在蒙氏教育中,和平是蒙臺梭利博士最關(guān)注的,她是世界和平的大使。一個平和與和平的環(huán)境是孩子早期身心靈發(fā)展的基石,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在蒙氏教室里引導(dǎo)孩子自己選擇工作到后來的獨立完成工作,這個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時候我們也要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開始,引導(dǎo)孩子在架子上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在選擇的過程中,孩子需要觀察整個環(huán)境、判斷并做出選擇。這樣的學習方式需要花一些時間去引導(dǎo)孩子,讓孩子熱愛探索,體驗其中的樂趣。在長期的選擇經(jīng)驗中,孩子不但會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且也會去嘗試挑戰(zhàn)一些自己不熟悉的工作,因為孩子在自由選擇工作和探索的環(huán)境中不需要考慮自己做不好時是否會被別人批評。
在我們撫育孩子的過程中,或許會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雖然滿足孩子最基本的物質(zhì)生活已經(jīng)不是大部分家庭的最大問題了,但孩子的情緒和溝通卻成了家庭中首先要面對的問題。
為人父母之前,我們都沒有上過“父母大學”,所以孩子的到來,讓父母重新回到了“育兒學?!睂W習,這所學校提供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實踐課程,也是父母有了孩子后需要長期駐守的地方。父母在和孩子們一起成長的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地探索和發(fā)現(xiàn)孩子的需要。大部分的家長往往會在孩子的食物營養(yǎng)和教育上給予無限的供應(yīng),但是往往忽略了他們情感上的需要。因此,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的探索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生命元素是健康和快樂。這里所指的健康包含了身心靈的健康。如果孩子解決了這個基本的需要,其它的事情就會迎刃而解了。除了在教室里有一個平和的環(huán)境外,家庭的和諧以及平和的環(huán)境也很重要,這可以讓孩子更輕松地面對每一件事情。
獨生子女的制度,讓整個家庭的注意力都投注在孩子身上,上一代介入孩子教育的情況非常普遍,家長們往往過度給予孩子所需的物質(zhì)和關(guān)注,甚至為孩子代勞,導(dǎo)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忽略了他們最需要的內(nèi)容。
孩子從小就是生活的挑戰(zhàn)者,他們需要自己去經(jīng)歷和探索這個世界,因此他們的早期經(jīng)驗是非常重要的,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如果大人一味代勞,就是在抹殺他們的學習機會。到頭來,他們的負擔將變得更重。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長為出色的人才,因此常常拔苗助長,孩子還未到恰當?shù)脑慢g,就急于幫助孩子學爬、學走路、學說話……通過各種方法訓(xùn)練孩子過早地掌握一些技能。孩子的空間都被大人占據(jù)了,他們很少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去欣賞世界的顏色。雖然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學到的知識很豐富,也有了許多技能,但大部分的人到了大學畢業(yè)時卻不知道自己的未來,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們往往用我們認為對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未來,這導(dǎo)致有些孩子在生命中遇到一點挫折時,就會怪罪于父母,甚至報復(fù)于父母。當我們含辛茹苦把孩子撫養(yǎng)成人后,孩子不但沒有感恩之心,反而會覺得自己所得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我們的下一代都是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否會變得更冷漠呢?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也不能忽略了理解與寬容在人際關(guān)系中的重要性。我們不是要求孩子服從老師或大人的想法,而是讓孩子明白人與人之間相處是給予和接納的過程,或許別人不一定會對我們好,然而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寬容和愛他人。
對于一些比較自我的孩子來說,溝通往往是父母最頭疼的事,因為不管父母如何嘗試與孩子和平溝通,但孩子都以比較偏激的態(tài)度抗衡。當孩子對一些事情不滿或遇到不如意時,父母也會急躁起來。父母越急,孩子越激動,最后演變成惡性循環(huán)。
我們往往會在事情發(fā)生后才去解決,而無法未雨綢繆。但是,當事情來得非常突然時,我們會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以平和的心情去解決,最后有可能會讓大家失去一個愉快的相處時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和孩子在一些互動的工作中一起學習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對于三到六歲的孩子來說,我們可以一起做“感覺”和“動作”的情境模仿卡片的工作。我們可以準備一疊卡片,以猜拳的方式?jīng)Q定誰先開始,輪流翻開卡片,并閱讀卡片的內(nèi)容。我們可以設(shè)計一些有趣的內(nèi)容,讓孩子們模仿圖片中人物的感受,我們也可以根據(jù)圖片的內(nèi)容讓孩子自由發(fā)揮。如:請你想象現(xiàn)在很冷,你沒有穿上足夠的衣服,你的感覺如何?如果校長讓你到辦公室,你的感覺如何?如果你養(yǎng)的狗突然“喵喵”叫,你的感受如何?如果你的飲用水都變成香蕉飲料,你的感覺如何?如果你的校車司機忘了讓你下車,你的感覺如何?大部分的感覺問題來源于孩子的日常生活,這樣的互動工作可以讓孩子有想象的空間和自由,讓孩子探索在同一件事情發(fā)生時,每個人的不同感受,從中理解他人。
此外,布偶劇的情境模擬工作,也是早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針對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或有可能遇到的情境進行布偶對話模擬,孩子可以更直觀地感受。這樣的情境模擬不一定要模擬孩子的一些負面行為,正面的情景模擬對孩子的生活和處事方式都有正面的影響。如要讓孩子學習換位思考他人的感受時,可模擬爸爸在外工作回家,感到很累很餓,而媽媽也從外剛到家,大家都餓了,可以一起分工,把飯菜做好。父母如果為孩子營造一個分工做飯所獲得的樂趣時,孩子很快會把模擬經(jīng)驗轉(zhuǎn)移到日常生活中。相反的,如果在一個家庭中,父母其中一方開始抱怨累不想做飯,或想出去吃的情境時,在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就會認為在外面吃飯是理所當然的。在這樣兩難的情況下,如果真的要去外面用餐,我們也要讓孩子感覺,在外吃飯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我們可以用一些其它理由,像友人從別的地方來,想嘗一下地道的特色菜,而爸爸媽媽也不會做,就會一起到外面吃飯等。為孩子營造平和的氣氛很重要,其次也要讓孩子理解到在外面用餐和獎勵沒有關(guān)系,只是為了慶祝某些事情。當然,我們也不一定要到外面慶祝,在家慶祝也是可以的。換言之,為孩子營造一個處處可感受到幸福的氛圍,可以讓孩子對身邊的一切充滿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經(jīng)常遇到喜歡挑戰(zhàn)我們極限的孩子,特別是當父母的,經(jīng)常會被孩子治得服服帖帖。如:在公共場合,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得到想要的玩具,大鬧著哀求父母買。父母有時為了面子或省事,會馬上滿足孩子的需要。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了一次,孩子在生活的每個角落都會用這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且哭鬧會變本加厲。父母日后與孩子和平溝通的難度將會加大。有的孩子非常叛逆地和父母唱反調(diào),偏要去做一些父母不喜歡的事。有的父母會受不了孩子這樣的行為和態(tài)度,很容易和孩子正面起沖突。為了讓我們自己能夠面對孩子每天突發(fā)的情緒變化,我們要讓自己的心保持平和。當事情發(fā)生時,我們可以從十開始倒數(shù),數(shù)出孩子曾經(jīng)讓我們擁有美好心情的事,比如:十,孩子上周扶著一位奶奶過馬路;九,孩子畫了一幅漂亮的兔牙自畫像;八,孩子周末早晨起來幫我捶背;七……等我們倒數(shù)完孩子十件美好的事時,我們的心情便已平復(fù)了,這時我們可以嘗試以平和的方式與孩子溝通了。我們要把孩子的優(yōu)點擺在面前,是因為我們生氣時,往往會把孩子的缺點擴大化,開始數(shù)落孩子過去的黑單子。當我們揭開孩子的傷疤時,事情會變得更糟,因為在孩子的心里,他最親的人都抱怨他、嫌棄他,而且犯過的錯不被接納和饒恕,孩子心中會加深痛恨的情緒。因此,我們要暫時放下自己覺得很重要的面子、尊嚴等,給孩子留下平和與和平的氛圍。
和平的桌椅只是孩子在教室中的一個起點。它們?yōu)楹⒆?、老師和家長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寬闊的空間,更多的是孩子們身心靈健康地成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時間,以孩子為中心的自我探索教育與填鴨式的接受教育將會培養(yǎng)出截然不同的一代人。我們不妨從這一刻開始從自己出發(fā),從另一個角度去發(fā)現(xiàn)和探索一些不起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