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影是一項有待開發(fā)和利用的語文資源。教師要利用現(xiàn)有的方便快捷的電視媒介,活用電影資源,使它們成為孩子們學語文、用語文的又一領地。
關鍵詞:專業(yè)頻道;固定時間;影視資源
如何利用現(xiàn)有電視媒介,幫助孩子們打開一扇門,引導他們逐漸喜歡電影,熱愛電影,走進電影的大門呢?我認為要把現(xiàn)有的電視電影資源“激活”起來,讓它真正為我們所用。
一、打開電視看電影
1.關注一個專業(yè)頻道
中央6套電影頻道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專業(yè)電影頻道,覆蓋人口超過幾十億。電影頻道每天播出9部中、外影片和各類動畫片、美術片、科教片等,提供的是大量高水準的電影作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庫,打開電視看電影,實是可為之舉。
2.約定一個固定時間
如何能讓孩子自覺地“打開電視看電影”呢?筆者結合中央6套電影頻道的節(jié)目預告,推薦學生每周六早上觀看電影頻道的中外優(yōu)秀兒童電影,大家同看一部電影。這也是筆者班上一項固定的周末作業(yè),也是全班同學的約定。
二、個性解讀評電影
推薦孩子們看電影,只是一個手段和載體,更重要的是利用這一資源,做好融合文章,定時進行電影系列活動,為語文課堂教學服務。如筆者借鑒央視電影頻道的《佳片有約》①節(jié)目形式,搭建一個“我說電影×××”平臺,利用每堂語文課鈴聲響后的5分鐘,每次輪流2人當“影評員”,上講臺進行評說。
三、靜音回放猜電影
為了更好地學習和利用影片中的語言藝術,筆者在實踐中注重擇取那些音響效果好、語言表達生動的片段,把角色對話消除或靜音,只保留音響和畫面,或只提供視覺畫面,讓學生結合已看過的影片內容,引導猜一猜這些精彩對白,當一當配音演員,給其配上音,以開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增強創(chuàng)造性表達能力。
四、影像再現(xiàn)演電影
孩子們好動好演,有善于模仿的特點,因此以“演”為主的電影活動形式頗受學生歡迎?!把荨?,是指導學生對電影片段、精彩對白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再現(xiàn),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加深刻地解讀電影。
五、觀后引導寫電影
1.臺詞摘抄
電影臺詞的摘抄是對電影語言的一次思考,也是對語言文字的一次提煉和組織應用,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很有幫助。如電影《蝴蝶》看似兒童電影,其實劇本寫得聰明巧妙、深入淺出,在每個問題的背后,都隱含了人生的哲理。學生摘錄下的臺詞:為什么我們的心會滴答?因為雨會發(fā)出淅瀝聲。為什么時間會跑得這么快?是風把它吹跑了。這些對話除了邏輯快感以外,是異常唯美的視覺體驗。
2.電影筆記
孩子看電影受限于情節(jié)的線性發(fā)展,因此,在初級階段是不大可能如文本一樣可以抽離、跳躍。電影筆記是以欣賞為主的,更側重于孩子觀賞的一個自我生長、自我孕育的過程,引導學生要做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思考。電影筆記字數(shù)不要求太多,只需寫出自己觀影后的感想即可,讓孩子將電影看得更簡單、輕松、沒有負擔。
六、比較閱讀補電影
電影閱讀是書本閱讀的有力補充,尤其是世界經(jīng)典電影,給人的震撼往往比書本更直入內心。進行書本和電影的對比閱讀,不但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文本鑒賞能力,并可進行超文本互讀。
七、學后拓展用電影
教材中很多課文都有直接對應的整部電影,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深切地體驗到生動的電影對語文教學效果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對于有些課文描述的情景,由于年代久遠,學生沒有親身經(jīng)歷,不可能有那種切身感受,通過朗讀、理解課文,也缺乏直觀、形象、身臨其境的感覺。如,觀看《狼牙山五壯士》后,電影綜合運用圖像、聲音、色彩、音樂、語言、情節(jié)、背景活動等再現(xiàn)了當時的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
八、自主遷移親電影
為了使學生們接觸更多題材、更多內容、更多表現(xiàn)手法的電影作品,還應通過節(jié)假日家庭親子電影欣賞活動,讓孩子們動員自己的父母加入到觀看影片的隊伍中來,創(chuàng)設家庭“打開電視看電影”的氛圍。
著名兒童電影專家、電影表演藝術家于藍這樣認為:電影是最形象、最生動的,也是最為孩子們所喜歡的,所以送給他們看了以后,并不一定會馬上直接得到效果,而不知不覺中,就像春雨在夜里潤物細無聲一樣地影響他們的思想,可以使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陳朋中.影視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新課程學習:中,2012(10).
作者簡介:王莉卿,女,出生于1981.01,學歷:本科,就職學校: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雅村小學,研究方向:農村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