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五個心理學效應為例,闡述了高校輔導員在班級管理中應該掌握的工作原則、工作技巧、工作難點,以及在班級管理中容易被忽視的工作死角和自身修養(yǎng)等,旨在提升輔導員對學生心理和班級管理的認識,更好地把握高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并在班級管理中巧妙運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輔導員;班級管理;心理效應
心理效應是指由于心理現(xiàn)象、心理規(guī)律的作用,使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對人或事物所產(chǎn)生的一些特殊的反應效果。巧妙發(fā)揮各種心理效應的積極作用,避免其消極影響,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的一項重要途徑。具體到輔導員的班級管理工作,更是有著很好的指導作用。
一、班級管理的工作原則——依戀心理
心理學家哈洛等人通過研究恒河猴來探索孩童是如何產(chǎn)生對母親的依戀心理的。結果發(fā)現(xiàn),溫暖和接觸比單純的生理滿足(比如食物)更能滿足幼猴的心理需求。依戀心理對輔導員在班級管理中的啟發(fā)包括:第一,要關注學生背后的家庭環(huán)境,尤其是學生與母親、父親等重要家人的關系。如果確定學生與原始家庭沒有建立安全穩(wěn)定適度的依戀,那么要額外關注這樣的學生,借助專業(yè)心理工作者的幫助來排查可能由此衍生出來的心理問題,并予以咨詢或輔導。第二,輔導員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要通過溫和的心理關懷、情感交流激發(fā)學生對輔導員的安全型依戀感。這種依戀感并非完全的依賴,它的本質(zhì)是充分的信任和溫暖的感受。
二、班級管理的工作技巧——首因效應
心理學家盧欽斯在1957年做的實驗證明:信息呈現(xiàn)的順序會影響對事物的印象,先呈現(xiàn)的信息比后呈現(xiàn)的信息具有更大的影響力,這就是“首因效應”。首因效應給輔導員在班級管理中的啟發(fā)在于珍惜并且把握好每一個“第一”。以新生開學為例,第一天,輔導員應該通過與學生家長的見面會比較充分地表達自己,給學生和家長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周,輔導員應該通過游戲、座談、串寢室等方式帶領全班做好班級凝聚力建設。第一個月,輔導員應該通過帶領學生了解專業(yè)、解讀大學四年求學過程、分析本專業(yè)就業(yè)情況等方式促進新生的專業(yè)認同和學習動機。第一個學期,輔導員要篩選出班級里的重點學生,并為他們建立學生檔案,時時跟進步步追蹤,防患于未然。如此,當?shù)谝荒杲Y束的時候,整個班級會呈現(xiàn)出積極向上、氛圍融洽的和諧狀態(tài),而輔導員在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形象也會愈發(fā)親切權威、令人尊敬。
三、班級管理的工作難點——酸葡萄效應
《伊索寓言》中有個《狐貍與葡萄》的故事,說的是狐貍本來是很想得到已經(jīng)熟透了的葡萄的,它跳起來,不夠高,又跳起來,再跳起來……想吃葡萄而又跳得不夠高,于是,狐貍對自己說:“反正這葡萄是酸的?!边@一現(xiàn)象稱為“酸葡萄”效應?!八崞咸选毙谡麄€學校教育中都是較為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是合理化作用的典型表現(xiàn)。在高校的班級中,常常存在部分學生對那些更加努力因而成績更好的學生產(chǎn)生“羨慕嫉妒恨”的感覺,他們會自覺甚至不自覺地采用背后詆毀的“酸葡萄”效應來尋求自我平衡。面對這些情況,輔導員應該圍繞“學風”“價值觀”“人際交往技巧”等多個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價值觀,并掌握科學有效的交往技能。
四、班級管理的工作死角——登門檻效應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里德曼及其團隊做了一項“請求幫助”的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如果被研究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jīng)答應了陌生人一個比較微小的請求,那么他(她)會更愿意接受來自這個陌生人的下一個更大的甚至略顯夸張的請求。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人們都希望保持一致的個人良好形象。這就是“登門檻”效應,形象表達就是說一只腳先踏在門檻上,那么進門就變得容易多了。登門檻效應對輔導員在班級管理中的啟發(fā)主要體現(xiàn)在防微杜漸,要警惕不良團體和不良事物對學生的侵襲,尤其是一開始包裝成“糖衣炮彈”的那種。當前高校的宗教滲透已經(jīng)成為不容忽視不可回避的問題。絕大部分學生在剛開始都是被“傳教者”的親切、熱情所感染,然后被“團契”等形式的非法宗教集會所吸引。等到最后義無反顧地加入到宗教之中,甚至影響到正常學業(yè)和生活的時候,已經(jīng)積重難返。
五、輔導員在班級管理中的自身修養(yǎng)——筷子效應
一根筷子,即使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也能輕而易舉地將它折斷;如果換成一打筷子呢?恐怕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耗費九牛二虎之力也難將它折斷,這就是筷子效應??曜有獑l(fā)輔導員要善于組成團隊并尋求盡可能多的支持源。優(yōu)秀的團隊會呈現(xiàn)1+1>2的效果,團隊中的每一名成員都可以借此提升自己的能力。當前輔導員隊伍的組成來源較為廣泛,既有專職輔導員也有科任教師兼任,不同的輔導員通過優(yōu)化組合,完全可以形成優(yōu)勢互補的高效團隊。
對于輔導員來說,了解經(jīng)典的心理學原理,洞悉班級管理過程中的原則方法和重難點,提升輔導員自身修養(yǎng),對班級管理有更加全面積極的認識都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張飛燕.心理效應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4.
[2]范樹成.運用心理效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1.
[3]季金鳳.淺談心理效應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
[4]劉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應[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倪佳琪,女,出生于1988.03,就職學校: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