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币簿褪钦f,對于正在打基礎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對學生綜合而和諧的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立足于語文課堂,認真鉆研語文教材,有效貫徹落實新課改基本理念,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獲得良好的發(fā)展,也為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應用能力;審美情趣;情感態(tài)度
所謂語文素養(yǎng)是指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梢?,語文素養(yǎng)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的一切教學活動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掌握最多的知識,為進一步學習打基礎,幾乎是忽略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語文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要充分認識到語文素養(yǎng)對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性,要選擇恰當?shù)姆绞秸{(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確保學生各個方面都能獲得相應程度的提高。本文就從以下幾種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入手進行概述,以期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是確保語文價值實現(xiàn)的重要方面,也有助于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價值。
1.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可以說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而且,也是學生識字能力得以鍛煉的平臺。當然,對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分析能力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借助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兩種形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作出貢獻。
例如,在閱讀教材《圓明園的毀滅》時,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也為了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時,我選擇了帶著問題閱讀的方法,首先讓學生明確問題:(1)文章中哪些地方告訴我們圓明園毀滅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2)英法聯(lián)軍當年是怎樣毀滅圓明園的?(3)哪些句子描寫了圓明園的宏偉?……接著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同時,借助多媒體播放圓明園被八國聯(lián)軍毀滅的影片,讓學生了解和感受圓明園毀滅這一屈辱性的歷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隨之得到提高和鍛煉。(4)布置學生課外搜索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加以延伸。
2.寫作能力
寫作是知識綜合運用的形式之一,也是學生普遍不喜歡、普遍畏懼的語文教學內(nèi)容之一。也就是說,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論是對學生成績的提高還是學生綜合素質(zhì)水平的培養(yǎng)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們除了要借助廣泛的閱讀積累寫作素材之外,還要讓學生學會觀察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景和物。如:家人、親戚、朋友、老師、同學的喜怒哀樂;學校、社區(qū)、農(nóng)村的變化及新事物……把平時細微有趣的東西留心觀察并積累下來,才能迸發(fā)諸如《左撇子學霸》《潛伏在班級里的警察》《家有大媽》等妙趣橫生、個性鮮明的好文章。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借助小組互相鑒賞來明確自己的不足,清楚自己的改進方向;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多多進行練習,這樣才能將積累的素材、觀察到的事物等真正體現(xiàn)在筆上,在不斷練習中實現(xiàn)“我筆寫我心”的效果,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質(zhì)量就能真正得到提高。
3.表達能力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表達能力則是展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最直接的形式。不論是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步入社會的人來說,良好的表達能力,嚴謹?shù)恼Z言邏輯思維都將會給其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對于語言正處于形成期的小學生,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表達水平也就成為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方面。
例如,在教學《將相和》這節(jié)內(nèi)容時,為了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我組織了“故事復述”活動,由于本節(jié)課講述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鼓勵學生用簡短的語言進行描述,可以選擇其中一個進行描述,也可以選擇幾個一起描述,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對學生的復述能力和概括能力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復述過程中,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要去打斷,要學會傾聽,還要適時地給予肯定性評價,主要是為了保持學生的信心,使學生敢于表達、善于表達。
眾所周知,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它需要教師正確的教學方法,需要學生堅持不斷地練習,也只有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二、良好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
審美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也是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之一,當然,也是語文素養(yǎng)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深入挖掘教材內(nèi)涵,要借助恰當?shù)姆椒ㄈ嫣岣邔W生的審美情趣。
1.引導學生體驗形象美
形象美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大部分是指文本中的人物美,當然,這點一直都是語文教學中教授的內(nèi)容之一。我們的平時考試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文本中的人物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從主人公身上學到了什么?”等等,這些類似的試題都是對文本人物的欣賞,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從中學到的僅僅是如何運用教師給定的答案去解決問題,根本不能真正理解主人公這一形象背后蘊含的價值。在素質(zhì)教育下,我們要改變這一教學模式,要引導學生自主去感受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也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堂效率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晏子使楚》時,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晏子出使楚國時表現(xiàn)出的沉著睿智、機智靈活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凜然氣節(jié),感受這一人物的形象美。在授課時,我組織了“課本劇表演”,為了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文本中的人物美,我專門對扮演晏子的學生進行了化妝,雖然裝束相較于教材中的描述有些夸張,但是,我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表演中感受晏子為維護國家尊嚴的形象美,使學生能夠明確美的真正含義。
2.引導學生感受景色美
有人說過,美無處不在,只是我們?nèi)鄙侔l(fā)現(xiàn)美的眼睛。是的,尤其是大自然的美,到處可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教會學生如何欣賞自然景色美。例如,在教學《七月的天山》時,為了能夠讓學生在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我借助多媒體讓學生隨著筆者的描述一起走進天山,并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將自己感受到北國天山的美景盡可能用筆畫下來,這樣既給學生提供了繪畫素材,又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大自然之情。
三、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形成
1.親情教育的開展
親情教育是目前國家最重視的德育教育內(nèi)容之一,主要原因就是受“溺愛”的影響。親情教育也應成為語文教學的重點。我們要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來真正讓學生體會到父母的愛,從而珍惜親情,學會感恩。
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首先組織了一場小小的音樂會,該音樂會的主題就是唱一唱“有關爸爸、媽媽”的歌。目的是為了渲染氣氛,接著,我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并說說自己的感受。之后,我引導學生回答我?guī)讉€問題:(1)世界上有心靈感應嗎?(2)是什么讓“父親”堅持了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3)文本中為什么反復強調(diào)“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一句話?(4)為什么文章結(jié)尾的時候要說這對父子是了不起的?……讓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并在小組內(nèi)討論自己的看法。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幫助學生理解父愛的偉大,使學生在體會的過程中感受親情的力量。
2.奉獻精神的培養(yǎng)
據(jù)調(diào)查顯示,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人們的奉獻精神越來越差,這是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甚至會讓一些學生產(chǎn)生心理問題。在授課時,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奉獻精神,以確保學生能夠健康成長。
例如,在教學《永生的眼睛》時,我選擇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首先,引導小組閱讀文本,知道本文講述的一件什么事情,接著,讓小組自主學習,著重對比捐贈母親,父親的眼角膜時琳達的不同態(tài)度,對比14歲的琳達和溫迪面對親人捐贈器官時的不同態(tài)度,再體會人物的言行描寫中理解捐贈器官的意義,最后讓學生互相交流閱讀心得體會,使學生真正明白熱愛生活、關愛他人的奉獻精神,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總之,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學,教師既要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還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價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也促進學生獲得綜合而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瑛.淺談如何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2(15).
[2]顧小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2(3).
作者簡介:高阿健,男,出生于1970年2月,學歷:大專,就職學校: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實驗小學,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