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教育”是中國現(xiàn)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需融入生活中才具有生命力。豐富多彩的生活也為教育提供了很多原材料。生物新課標要求生物學教學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學生從身邊的“生活世界”帶入生物學的“科學世界”,然后回歸到學生的生活世界中來。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努力將生活融入生物教學中。
關鍵詞:生活;興趣;積極性
生物科學就在每個學生的身邊,很多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接觸到大量的生物知識。如何將生活實例引入生物課堂教學,是我們在現(xiàn)代教育思想指導下對生命科學教學的一種理想追求。
一、聯(lián)系生活,進行有效備課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應該只是單純對課程標準和教材進行按部就班的“背課”寫教案,有效備課的過程更應是一個“備學生”的過程。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即教師應該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猜測本節(jié)課的內容,學生是否已經在生活中接觸并初步了解,這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具體事例設計生物教學。
二、以生活實例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生活實例可以縮短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感到他們所學的知識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比如,在學習伴性遺傳時,可以先介紹紅綠色盲這種遺傳病,并告訴學生據調查,紅綠色盲患者男性遠遠多于女性。然后提出疑問:為什么這種遺傳病在遺傳上和性別相聯(lián)系呢?通過這個實例導入新課,一方面學生對紅綠色盲可能早就聽說過,但并不知道它是遺傳病。這樣,通過熟悉的紅綠色盲來學習遺傳病,學生會有熟悉感,就不會抗拒新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學生可能并不知道紅綠色盲患者男性遠遠多于女性,這是為什么呢?強烈的好奇心會促使他們主動尋求答案。
三、將知識點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的快樂,不全部在于考試得了理想的分數(shù),更在于把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因而,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將所傳授的知識與生活實際掛鉤。比如,在學習生物的應激性時,可以引入含羞草的例子,含羞草的葉片受到觸動時會自然下垂,這是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時能夠作出的規(guī)律性反應,叫應激性。還有向陽窗臺上的盆栽植物總是彎向窗外生長等等。又如,在學習吸收作用時,可以提問學生:農民伯伯移栽幼苗時根部為什么要留土坨?大部分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都會回答為了保護根。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講解根本原因。再如,在學習蒸騰作用時,可以結合生活實例“農民伯伯移栽植物時去掉部分枝葉”來講解。再如,學習運輸作用時,可以結合生活實例:“某果農對果樹進行環(huán)切,一個多月后,切口上方形成枝瘤,這是為什么?”進行講解。再如,在學習生物器官的生長時,可以引入問題:湛江有豐富的熱帶農作物及水果品種,如坡頭綠豆、廉江紅橙、徐聞菠蘿等,人們主要食用上述植物的哪種器官?再如,在學習乳酸菌發(fā)酵時,可以先介紹酸奶的制作,然后再講解實驗原理。
四、布置與生活有關的課后作業(yè)
課后作業(yè)是為鞏固學習效果而安排的作業(yè),是課堂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鞏固新授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是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跨越的一環(huán)。但是,在現(xiàn)在的生物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越來越抗拒作業(yè)。原因有很多,絕大部分學生是不想做,也有少數(shù)學生是不會做。如何調動學生做作業(yè)的積極性呢?我覺得應該布置學生感興趣的作業(yè)。比如在學完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后,可以布置這樣一個作業(yè):建議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分別選擇數(shù)粒結構完整、飽滿的大豆和小麥種子,將其置于適宜的條件下促使種子萌發(fā)。當胚根突破種皮時,將萌發(fā)種子栽培到盛有松軟基質的玻璃器皿或透明塑料袋中,栽培的位置既要不影響幼苗的正常生長,又要便于觀察根、莖、葉的生長變化。學生要制定觀察計劃,做好觀察記錄,注意根、莖、葉的生長變化,并及時補充水分。這樣的作業(yè),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同時又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直接觀察,進一步證實和鞏固了所學知識。
聯(lián)系實際,走入生活,不僅僅是教材編寫者的任務,也是生物教師的基本工作。我們要繼續(xù)努力,爭取把千姿百態(tài)的生活引入課堂教學,寓教于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生物課堂充滿生活的氣息,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周登梅.在生物課堂教學融入生活氣息[J].基礎教育課程,2008.
[2]王明明.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生物學融入課堂教學之中[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9(1).
[3]孫來成.初中生物學教學應融入生活[J].中學生物學,2006(9).
[4]蔣潔.將生活氣息融入生物課堂教學[J].教育教學,2010(5).
作者簡介:周晴(1986.10—),女,漢族,湖南岳陽人,學歷:碩士研究生,就職單位:湛江市二中海東中學,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