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就是更多地培養(yǎng)學生思考分析的能力。能力的培養(yǎng)外因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但是內因是更加重要的一個方面。要想使內因起作用,就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這門課程,這樣教學質量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關鍵詞:精講細練;開展活動;課外知識
語文的學習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不斷改進語文的教學方法,把語文的教學側重點放在能力的培養(yǎng)上,加大學生的閱讀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有一定的文學積累。
一、精講細練,減輕學生壓力
以往在教學的時候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就會采用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在大量的做題中不斷進行方法和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也許會取得一些效果,但是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負擔。
那么,我們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就要進行精講細練,選取一些典型的文章和題目進行講解,在講解過程中進行方法的傳授,讓學生舉一反三地進行方法的應用,這樣不但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還會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就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解《藤野先生》這一課的時候,就要進行精講,因為這是一篇魯迅的代表作,而且里面的人物品格刻畫是學生應該學會的一個重要寫作方法。魯迅先生寫藤野先生沒有直接描寫他性格中的正直,而是通過側面描寫來進行烘托,這樣的描寫手法既不突兀,給人感覺也不是很空洞,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仿寫訓練。學生在進行訓練的時候對這種寫作手法會有一個深層次的理解,幾次訓練后學生就會掌握這種方法,學生就會有一種成就感,最終就會轉變?yōu)閷W習興趣。
二、開展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我們在教學的時候要開展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活動,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高漲。在進行傳統(tǒng)教學的時候,一直都是老師教學生記,是一種機械的學習方式。學習的內容只是機械地在大腦里過濾,沒有真正用心理解。我們可以開展一些和語文相關的教學活動,在課堂上可以穿插一些競賽類的游戲,如可以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來對學過的古詩詞進行競賽,這樣學生在競爭意識的推動下,就會主動在課下進行詩詞的背誦。其實背誦就是理解的一個過程,當學生真正用心理解了古詩詞的真正含義,就可以進行靈活地應用,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就會增強。
我們也可以利用情景再現(xiàn)的模式進行教學,在講《皇帝的新裝》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把這一課變成一個情景劇,在全班學生的面前進行表演。學生在排練過程中就一定要對課文進行仔細的研讀,還要把有些語言進行轉換。這樣其實就是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過程,在這個活動中學生不但掌握了能力,還激發(fā)了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三、導入課外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我們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關鍵就是要加大學生的閱讀量和文學知識的積累量,當文學知識積累到一定階段,語文的學習就是觸類旁通,他們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學生就會主動進行學習了。
有時候課本的內容在選擇上有代表性,但是靈活性和新穎性不夠,初中學生畢竟閱歷比較少,有時候理解力和判斷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感覺課本的文章生澀難懂就不愿意進一步進行學習了,如果適當?shù)刈屗麄兗哟笳n外閱讀量,學生隨著閱讀量的增多,理解能力自然而然就會有所提高,當學生能夠理解和感悟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在心靈上和作者進行溝通時,就會提高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語文其實更多的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達,都是真情的流露,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與作者進行交流。
語文是初中階段的一個重要科目,因為語文教學中的判斷力和理解力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那么,就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進行興趣培養(yǎng)的同時,不要給學生太大的壓力,要讓學生在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下進行語文的學習。語文更多的是感性思維,如果有了興趣,學習起來就不難。在興趣培養(yǎng)的過程中我們要針對這個階段的學習特點,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通過多種教學模式的展開,來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讓他們把語文學習當成一種習慣;通過加大閱讀量,讓學生把量的積累變成質的飛躍,最終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思雄.初中語文教學提升質量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1(3).
[2]傅林.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4(1).
作者簡介:劉艷梅,女,出生年月:1971.05,學歷:本科,就職學校: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觀音堂初級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