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膽地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一些禁區(qū),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高中學生產生“我要學好”的強烈欲望,使學習成為第一需要,心無旁騖地投入學習中。
關鍵詞:高中語文;導入;教學手段
一、啟動課堂,誘發(fā)興趣
老師進入課堂,開始上課,有些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課前,沒有轉換過來。在老師正式講課之前,由一名學生到講臺前講解自己事先準備好的語文知識、介紹作家作品或背景資料。我會要求全體學生課前做好準備,課內全員參與,絕不讓一個學生遺漏??勺约和扑]近期閱讀的一篇美文,讓大家親身感受一下語言之美;可讀一篇高考滿分作文,讓學生欣賞佳作;老師要進行評論,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肯定,對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提出整改方案,讓學生學會貼近生活,提高觀察能力。
二、精彩的導入使課堂妙趣橫生
好的開頭能夠牢牢抓住學生、吸引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自然而然產生一種渴求語文知識的心理,從而達到新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多年的教學生涯,讓我在教學中對導語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嘗到了巧設導語的甜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常常采用“激趣導入法、懸念設疑導入法、故事導入法等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在這里,我試舉一例談談。在學習《項羽之死》這篇課文時,課文人物形象鮮明,富有感染力。我首先播放歌曲《鴻門宴》導入:《鴻門宴》展示了項羽剛愎自用、猶豫不決的性格,這就提前揭示了項羽失敗的必然性,后人戲稱《史記》是悲劇英雄大舞臺,而項羽則是悲劇英雄大舞臺中的一個主角,“項羽之死”片段就是這部歷史英雄悲劇的一場謝幕。歷史英雄已去,卻把無盡的嘆息留給滿腹惆悵的讀者。課堂反應表明,學生對項羽這個末路英雄的悲情和豪情有比較深切的感受和體悟,能理解項羽之死主要是“性格悲劇”,對其“維護尊嚴、榮譽、血性”的死亡價值也有所認識。
三、運用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和好奇感
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的運用,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的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語言講述要好很多,多媒體所展現出的生動的畫面、優(yōu)美的配音效果,確實更能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多媒體教學所創(chuàng)設情境的趣味性、真實性、形象性,極大地擴充了課堂教學容量,能夠讓學生多渠道地獲取信息,興趣盎然地學習高中語文知識。比如,講《望海潮》,我在朗讀時配上了笛子曲《姑蘇行》,授課時利用圖片展示了對課文重點字詞的理解,多媒體展示了杭州西湖十景圖(蘇堤春曉、柳浪聞鶯、花港觀魚、曲院風荷、雙峰插云、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鐘、斷橋殘雪),讓學生親眼看到景色優(yōu)美的畫面,親耳聆聽賞析優(yōu)美的文句,盡情欣賞天籟之音般的誦讀,通過圖片、文字、聲音、色彩、動畫等多種形式的感官刺激,使學生的眼、耳、口、舌等器官得以調動和激發(fā)。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可以輕松愉快地接受語文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高中語文的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后面的教學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激情互動,調動學生的情緒,增強興趣
激情是一種強烈的情感,能振奮人是情緒,爆發(fā)出強大的活力。新課程一直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交流過程,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激情互動”環(huán)節(jié)就是這一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最直接、最具體的體現。在互動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活”起來了,情感“靈”起來了,師生間分享著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著彼此的體驗、觀點和情感,生成了新的認識,求得了新的發(fā)現,實現了智慧共享,使激情課堂更加精彩。這既是一個學生施展才華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師展現教育智慧的過程,是師生自我實現、共同發(fā)展的過程。高中語文用自己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讓學生精神振奮,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我有一個夢想》這篇課文,為了調動學生的情緒,我讓學生表演朗讀,通過語言的多次激情滌蕩,凈化了學生的心靈,喚起他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至關重要。作為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師,我們要積極應對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迎難而上,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為學生點燃一盞心燈,點燃心中語文學習的希望之燈,照亮他們前行的路。
參考文獻:
劉留群.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習興趣的激發(fā)[J].文學教育:中,2011(8).
作者簡介:王亞瓊(1967.11—)女,學歷:本科,就職學校:甘肅省靈臺縣第一中學,研究方向:寫作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