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資源整合背景下基于民俗文化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實施的策略進行了嘗試和思考,探尋“以生為本”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民俗文化;綜合實踐;資源整合
整合學校所在地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資源,結合本校傳統(tǒng)、學生興趣和需要進行優(yōu)化資源的配置,探究資源整合背景下基于民俗文化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實施策略是課程資源開發(fā)的出發(fā)點與歸宿。
一、資源整合下主題菜單式推進策略
以特色項目“民俗研究”為抓手,我們以“雕莊記憶”“家鄉(xiāng)印象”“龍城風采”為序列搭建課程框架,形成主題菜單式的校本課程推進體系。
1.整合學習資源下的推進。(1)系校園生活。把學校專題活動、民俗社團等貫穿起來,利用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來開展實施,有效地減輕學生負擔,使活動更切合學生實際,激發(fā)了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2)出學科優(yōu)勢。進一步深化教師的綜合實踐意識,分年級、分學科把可以進行拓展應用的知識點進行收集和提煉,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課程資源原型進行再創(chuàng)造,提煉設計出新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2.整合“教師”資源下的推進。我們根據(jù)校內教師的特長,合理安排,幫助教師在自己熟悉的領域,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使活動有系統(tǒng)、有梯度、有特色、有成效。把校外“教師”請進校園或在校外指導活動,讓孩子們學會更多,體驗更深,還能讓大人們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促使他們支持活動的開展,愿意對孩子的活動進行評價和鼓勵。
3.整合學生資源下的推進。(1)整合學生個體差異性資源。每一個學生的差異是一種課程資源。我們通過實踐,開發(fā)并采用了“大課時”“走班制”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實現(xiàn)了基于學生興趣和個體差異下的課程資源整合。(2)整合外來學生家鄉(xiāng)地資源。由于我校有近84%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這些人家鄉(xiāng)所在地的民俗文化也是一種課程資源。在推進的過程中我們以不斷生成的新的民俗文化資源進一步豐富課程的內容,不斷讓民俗文化主題式探究活動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二、長短結合下學期規(guī)劃式突破策略
我們立足雕莊鄉(xiāng)土資源的挖掘,并拓展至流動學生家鄉(xiāng)所在地資源。確立了以年級為單位“長短結合”的指導思想,短線課題保證課程實施的基本要求,長線課題突出特色,以此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我校的有效實施。
1.以年級為單位長線計劃創(chuàng)學校特色。我校實行年級組長負責制,同時,年級組長也是年級組活動的發(fā)起者和策劃人。按年級組制定一學期計劃可以有效地保證年級活動探究步驟的統(tǒng)一。
2.以班級為單位短線活動促生命成長。有些時候,由于探究的時間、空間的限制,有些活動不能按計劃完成,因而在民俗文化主題式菜單上選擇1~2個長線活動的同時,勾選部分短期活動主題從而形成長短互補。
三、課程范式下活動范式指導策略
課型范式下的教師指導為課程與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孕育了專業(yè)發(fā)展的土壤,而民俗文化系列校本化課程的實施為多樣化的課型運用需求產生了多樣化的活動范式。
1.課題探究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以問題引導學生分小組制訂和設計活動方案進行活動策劃,在研究中用自己已有能力綜合分析并解決問題。
2.項目驅動式。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任務,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完成學科知識應用的探究模式。以任務驅動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習。
3.資料整理式。是以通過收集資料,并依據(jù)一定的研究需要對原始資料進行適當處理和再現(xiàn)的模式,旨在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整理及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培養(yǎng)學生對地方特色文化的審美情趣,形成對民俗文化傳承意識。
4.活動體驗式。教師按照預定的教育內容和目標,科學、有效地創(chuàng)設一種達到“身臨其境”或“心臨其境”的體驗活動,使學生主動、自覺地通過“體驗”和“內省”來實現(xiàn)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一種活動方式。
5.社會實踐式。是指學生參與到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領域并成為活動中一員進行實際社會活動,以調查的結果作為論據(jù)進行討論交流的方式。
6.設計制作式。設計制作式,指在原有模式的基礎上進行運用的適應性改良,通過動手實踐創(chuàng)新,提升學生欣賞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一種方式,體現(xiàn)在實踐內容的綜合與實踐教學開展時間統(tǒng)一。
在辦學理念指引下,我校綜合實踐活動民俗文化課程將努力踐行讓每個孩子在開放的實踐、體驗、合作探究中實現(xiàn)生命成長的宗旨,形成以“開放、成長”為核心特質的課程文化,為每一個孩子的生命成長助力。
參考文獻:
[1]霍益萍.淺談“研究性學習”課程管理[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1(10):30.
[2]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與評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9.
作者簡介:張小亮,(1980.04—)男,學歷:本科,就職學校:常州市雕莊中心小學,研究方向:綜合實踐活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