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了日本的古都京都。這里,完整地保存著幾百座寺廟,到這里來的游客大都是看廟,我也不例外。而在廟里,我讀出了三個關(guān)鍵字:靜、凈、敬。
先說靜。
寺廟游客不多。每個寺廟都是收費參觀的,門票不貴,四五百日元上下,大體上相當于30元人民幣左右。進到寺廟的大殿里,都是要脫鞋的,所以走路的聲音很輕,也聽不到人聲喧嘩,很少有人大聲說話,像是怕驚著百年古剎和百年古樹。寺廟的院墻上,大都爬滿青苔,大概是約定俗成,寂靜總是和青苔連在一起的。
寺廟的庭院極美,在庭院邊上,為游客準備了長椅,很多游客就坐在這里,靜靜地看山,看樹,看水,看水中的魚慢慢游弋。這一刻,對游客來說,時間是凝固的,心也是安靜的。
再說凈。
這些寺廟里都非常干凈,不管是庭院還是大殿,可以用一塵不染來形容,這且不說,寺廟外面是鄉(xiāng)村,還種著許多莊稼,可是這些鄉(xiāng)村也非常干凈。鄉(xiāng)間道路看不到垃圾,看不到污水溝,也看不到亂搭亂建的房子。
其實,我更想說的是另外一種凈,心之凈。只有心先凈,環(huán)境才會凈。
今天看的這些寺廟,大都是家族傳承下來的,之所以各有特點,是因為沒有統(tǒng)一的管理,因此保留下自己的特性。一個寺廟周圍都有一群人,一群居住在附近的人,他們的很多祭祀活動,包括親人去世以后的吊唁和追悼,都是在這座寺廟里舉行,親人的墓葬也會在寺廟的山上。這相當于他們植根在這里,而有根的人,心就不會那么浮躁,心就會凈。
有意思的是,在京都最讓我們感受心凈的人居然是出租車司機。
這里有一個特別的規(guī)定,出租司機可以不用門票進入旅游景點,于是,我們看到了很多出租司機同時也成了導游和講解員。我們正好碰上日本初中生的游學季,日本的高中生游學大都到歐美,而初中生游學是在國內(nèi),到古跡較多的城市住上幾天,主要是學習歷史。他們一般是四人一組,租一輛車,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地方。日本的出租車司機大都歲數(shù)很大,銀發(fā)飄飄,但是他們不但了解當?shù)貧v史掌故,而且做事有板有眼,非常認真,他們不但給孩子們講解,甚至還代孩子們管理經(jīng)濟,買門票買飲料什么的,似乎成了義務(wù)監(jiān)護人。
我們的司機也不例外。中午吃飯,我們在龍安寺的一個庭院里吃齋,司機師傅在另外的地方吃飯,說好了我們會打電話給他。不料中午下起了一陣雨,很快就停了。可是當我們走出飯店的時候,看見司機師傅拿著三把傘在等我們,不知道他等了多久。
這時,雨已經(jīng)停了,明媚的陽光照在司機師傅的臉上,他的微笑也格外燦爛。
只有心凈的人,才能笑的如此燦爛。
還有一個敬字。
寺廟大都占據(jù)名山,樹木蔥蘢,殿堂莊嚴,寺門巍峨,讓人頓生敬意。而真正的敬意,是發(fā)自心底的。
京都的寺廟多,不是說這里的佛教徒多,而是心懷敬意的人多。即使不信佛教,這里的人也是虔誠對待菩薩,對待寺廟,對待每一路神仙或佛。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地震多發(fā),臺風頻仍,所以時時有不安全感,所以,他們敬天地,敬鬼神,敬祖先,甚至敬樹木。也許,他們也懂得頭上三尺有神明吧。
當然會有人會反對,說日本人當年侵略中國,哪里有什么敬畏!我同意,不是所有的日本人,也不是所有的時候他們都有敬畏。就拿眼下來說,日本的右翼勢力也沒有什么敬畏感來對待歷史。但是,我們在堅定反對他們的同時,也要看到歷史的發(fā)展,還要看得更全面。
話再說回來,中國人現(xiàn)在不是真的更需要多一點敬畏嗎!
有了敬,心中才會凈,這是一個樸素的道理,可惜懂的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