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1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在意大利港口城市熱那亞呱呱墜地。誰也無法預(yù)料,這個小作坊主的兒子若干年后會以著名航海家、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先驅(qū)者彪炳史冊。更讓人詫異的是,這一系列成就的拐點幾乎都與偶然和錯誤關(guān)聯(lián)。
1
小作坊主父親不能給幼小的哥倫布帶來正規(guī)教育,倒是對哥倫布在紡織作坊里忙進忙出頗為欣慰。這個小小的學(xué)徒和幫工對著那些機器和工具拆卸安裝,敲敲打打,十分沉迷。沒過兩年,小哥倫布在父親的眼里已經(jīng)是一位心靈手巧的優(yōu)秀員工了。滿以為后繼有人的父親根本沒有想到,做一個小作坊主的繼承人,這根本不是哥倫布的夢想。
哥倫布的夢想在遠方,遠到父親的思維根本無法抵達。一位傳奇人物已扎根哥倫布心底,冥冥之中,哥倫布的靈魂已被他洗禮,將為世界打開一個新的窗口。熱那亞這座港口小城兩個世紀前誕生了一位打開歐洲天眼的人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馬可?波羅游記》擴充了世界在歐洲人心中的版圖。這本偶然到手的書令哥倫布迷醉,馬可?波羅的傳奇游歷在幼小的哥倫布心中播下了仰慕的種子,使得哥倫布的志向和野心起手不凡。馬可?波羅天花亂墜的描述,以及天文學(xué)家托勒密《地理學(xué)》不甚成熟的地圓說,為哥倫布的人生編織了一個精彩絕倫的恢弘世界。他要出海,他要遠航,他要豐滿羽翼為夢想扇動翅膀。
在小紡織作坊做工期間,哥倫布同時開始了另一種素質(zhì)的準備。熱那亞港口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使小哥倫布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lǐng)和超強的心理素質(zhì),逐漸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水手。
2
1472年,法國普羅旺斯的勒內(nèi)親王來到熱那亞招募海軍水兵,哥倫布毫不猶豫地報名參軍,開始了征服海洋的冒險生涯。此后的航海經(jīng)歷既刺激了哥倫布對財富的野心,也磨礪了他的冒險性格和無畏精神。這個偶然,是哥倫布走向不凡的一大拐點。他高遠的眼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神秘陸地。
1474年,哥倫布寫信給著名的天文學(xué)兼地理學(xué)家托斯康內(nèi)利,咨詢從海上到達印度的最短航線。托斯康內(nèi)利回信說:“通過大西洋到達黃金和香料的王國是一條比葡萄牙人嘗試的沿非洲西海岸的道路更短的途徑。”隨信還寄來了一幅示意圖,并對路程進行了推算。這封信點燃了哥倫布蓄謀已久的希望。
在一次不期而遇的戰(zhàn)斗中,哥倫布的乘船起火下沉。他不得不跳海逃生,向最近的海岸游去,憑著嫻熟的水性和良好的體力終于上岸。環(huán)顧四周,哥倫布滿眼的迷惘,好一陣兒他才反應(yīng)過來——自己竟然置身里斯本遮天蔽日的帆林中。幸運地到達葡萄牙是哥倫布一生的另一個拐點。哥倫布認為他大難不死地來到葡萄牙這個“航海家的故鄉(xiāng)”完全是上帝的恩賜和指引,他愈加信心滿滿。
里斯本是歐洲航海事業(yè)最發(fā)達國家葡萄牙的重鎮(zhèn),在這一“探險者”的樂園里,哥倫布完成了從理論到實踐的準備:從事地圖、海圖繪制,學(xué)到了許多天文、地理、水文、氣象及航海知識,掌握了觀測、計算、制圖等知識,學(xué)習(xí)了使用羅盤、海圖和各種新航海儀器,獲得了怎樣利用太陽、星星的位置來確定航船位置的方法。他隨船參加了多次遠洋航行,到過冰島以外的很多地方,這為他后來在茫茫大海上長時間航行積累了素養(yǎng)。
在葡萄牙的那幾年,盡管哥倫布沒有聲名顯赫,甚至還沒有嶄露頭角,但后來的研究者認為,那時的哥倫布已成為當(dāng)時見識最廣、航海范圍最大、經(jīng)驗最豐富的歐洲航海家之一。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的探險計劃即將瓜熟蒂落。
哥倫布將托斯康內(nèi)利的推算牢記心間,還根據(jù)自己掌握的知識對地球的大小進行了推算。有趣的是,他推算的依據(jù)不是科學(xué)理論著作,而是《舊約》中的兩句話:“將水集合于大地的第七個部分,使其余的六個部分干涸?!睋?jù)此,哥倫布錯誤地認為歐亞非三個大陸占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六,海洋只占七分之一,這不僅比托斯康內(nèi)利的估計小得多,更與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和海洋面積之比是29比71相去甚遠,可謂是天壤之別。更有趣的是,哥倫布沒有對托勒密《地理學(xué)》譯文中的阿拉伯計量單位“海里”進行換算,直接運用了歐洲的“海里”計量單位。差之毫厘,謬之千里,這讓哥倫布遠遠低估了橫渡大西洋的難度。正是這種荒誕的錯誤及盲目的自信,讓哥倫布成功地開辟了新航路,不能不說這是奇跡中的奇跡!
3
哥倫布清晰地知道,橫渡大西洋不是他一個人劃一支小槳就能搞定的。但宏圖大志的他當(dāng)時只是社會底層的一個無名小卒,幾乎不名一文。要憑借一己之力實現(xiàn)宏偉藍圖無異于癡人說夢。要開辟新航路,他必須鑿開一條通往高層的通道——贏得皇室的支持。
或許真是上天的眷顧,哥倫布心思剛動,機會便悄然來臨。到里斯本不久,高大帥氣的哥倫布偶遇讓人心醉神迷的美女多娜?菲利帕。哥倫布傾倒在菲利帕的石榴裙下并展開追求。幸運的是,哥倫布很快得到菲利帕的熱烈回應(yīng),不久后兩人喜結(jié)連理。出乎意料的是:菲利帕竟然出身豪門,是波托?桑托總督的女兒,也是他夢寐以求的最佳人選。遠航的星火在哥倫布心中燃燒得獵獵作響。憑借風(fēng)流倜儻,加上與貴族聯(lián)姻,哥倫布成功躋身上流社會,與葡萄牙王室取得了聯(lián)系。1484年,他向葡萄牙王室提出開辟大西洋路線的資助請求。遺憾的是,葡萄牙王室對哥倫布的游說毫無興趣,因為葡萄牙人經(jīng)過精密計算,發(fā)現(xiàn)他的理論簡直是信口雌黃。他們固執(zhí)地認為:從歐洲到達亞洲東方最近的路途是繞過非洲最南端。
4
吃了葡萄牙的閉門羹,1485年,哥倫布移居西班牙,希望能撞上好運。一次在街上閑逛,哥倫布偶然得知幾個天主教修道士曾到過東方。他急匆匆去修道院叩門求教“海上航線”,在修道士的幫助下,他得以拜見西班牙王室成員梅迪納塞利公爵。這位開明的公爵不但愿意為他傾其所有,還把他引薦給費南多國王。但費南多國王正忙于對摩爾人的連年征戰(zhàn),心有余而力不足,無暇顧及。
1488年,哥倫布再次向葡萄牙王室提出請求,被拒絕得不留絲毫余地。因為葡萄牙航海家迪亞斯剛剛繞過好望角凱旋而歸。依當(dāng)時的情形,如果葡萄牙王室支持哥倫布的計劃,領(lǐng)航的也是剛剛風(fēng)頭盡出的迪亞斯,發(fā)現(xiàn)新大陸這個豐功偉績落到哥倫布頭上的機會微乎其微。正是葡萄牙的斷然拒絕成就了哥倫布的宏大夢想和萬世英名。
病急亂投醫(yī)的哥倫布轉(zhuǎn)身向法國、英國甚至意大利求助,同樣遭到拒絕。西班牙成了哥倫布最終的希望——西班牙沒答應(yīng)資助事出有因,且沒表示徹底地拒絕。人生關(guān)鍵處只有幾步,哥倫布在等待時機。對西班牙的再次努力,雄辯地證明了哥倫布的遠見卓識。
1491年一個炎熱的傍晚,哥倫布在修道院門口給孩子討水和面包,偶遇修道院院長佩雷斯神甫。佩雷斯擔(dān)任過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的懺悔神甫,受到女王的尊崇。更巧的是佩雷斯是出色的航海學(xué)專家,繪制過當(dāng)時最精細的大西洋海域平面圖。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佩雷斯即刻向女王引薦。那兩天是西班牙對摩爾人的最后一戰(zhàn),曠日持久的格拉納達戰(zhàn)爭將以西班牙王室的勝利畫上句號。女王伊莎貝拉的擴張野心大大增長,佩雷斯此時奉上哥倫布的遠航計劃,在女王心中,那是上天的禮物。那個時候,土耳其獨霸東地中海,控制了傳統(tǒng)的東西方商路,非洲好望角的路線在葡萄牙手中,西班牙只能開辟一條既避開土耳其又繞過葡萄牙直達東方的新航路。
西班牙王室是謹慎的,把“哥倫布航行計劃”交給專門審查委員會審查。哥倫布信誓旦旦地說:地球是圓的,朝一個方向一直走終有一天會回到起點。一位委員質(zhì)問哥倫布:如果地球是圓的,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回到出發(fā)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從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來呢?對此問題,口若懸河的哥倫布突然語塞。那個時代,這樣的問題似乎超越了已知理論的解釋范疇。落下笑柄的航海計劃被審查委員會擱置起來。
這并不意味著哥倫布已經(jīng)徹底失敗,因為一頭金發(fā)儀表堂堂的哥倫布已成女王對外擴張的王牌。1492年,審查委員會換屆,阻力消除,女王立刻重啟航海計劃,正式著手實施。哥倫布與女王達成協(xié)議:率領(lǐng)一只探險隊“去發(fā)現(xiàn)和獲取汪洋大海中的島嶼和大陸”。
擁有發(fā)言權(quán)和決定權(quán)卻又缺乏必要地理知識的女王根本不知道她在進行一種莽撞的冒險,執(zhí)著的她甚至連自己的私房錢都愿意拿給哥倫布。贏得一個不懂地理知識而同樣野心勃勃的女王的賞識,這是哥倫布幸運人生的最大精彩。
5
1492年8月3日,這個在歷史深處永遠閃耀的日子,天空晴朗,萬里無云。哥倫布率領(lǐng)船隊拔錨啟航。70多天后,美洲“新大陸”便會被撩開面紗,朝著世界露出神秘的面龐。
根據(jù)托斯康內(nèi)利的地圖,哥倫布把本來在北緯38度的日本錯誤地認定在北緯28度上。這樣的推算使船隊一直在東北信風(fēng)的推動下快速前行,而這種錯誤竟然是此次航行取得成功的最佳方法。
心思縝密的哥倫布在出發(fā)伊始就準備了兩本航海日志:一本記錄他估計每天駛過的實際距離,是秘密的;另一本記載的航程比實際航程小得多,是公開的——航期延長時,船員們不致感到驚恐而失去信心。有趣的是,由于哥倫布總是把航速估計過高,所以他這本假日志倒最接近于實際的情況。
從1492年9月14日起,在海上持續(xù)航行的船員們開始情緒波動,發(fā)出了各種怨言牢騷。正在那時,他們發(fā)現(xiàn)了海鳥,這似乎說明離陸地不遠了,煩躁不安的船員放松下來。事實是船隊遇到了450萬平方公里的馬尾藻海區(qū),這些一晃而過的海鳥平息了船員的憤懣。過了海澡區(qū),仍然是一望無際的茫茫大海,抵達海岸線似乎仍是一件遙遙無期的事。半個月后,船員們再次躁動,甚至有動用武力調(diào)轉(zhuǎn)船頭的叛亂跡象。同樣毫無底氣的哥倫布在旗艦上召開了船長大副要員會議,強調(diào)了前進的決心,并許下了最后承諾:如果再航行3天,到了10月12日見不到陸地就調(diào)轉(zhuǎn)船頭。
10月11日夜晚,哥倫布被迫承諾的最后期限眼看就要到了,再有幾個小時就得調(diào)轉(zhuǎn)船頭返航。正在哥倫布提心吊膽的時刻,船員們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靠近大陸的跡象:一稈蘆葦,一棵小樹,一根被砍削過的木棍,一塊加工過的木板。這讓哥倫布和船員們欣喜若狂,陸地真的不遠了。晚上10點鐘,哥倫布發(fā)現(xiàn)前方有亮光,盡管像蠟燭那樣微弱飄渺,但哥倫布確信陸地已近。凌晨2點鐘,值班海員終于看見了陸地。
美洲,從此正式進入世界版圖。
實際上,海鳥和這些零星的漂浮物在茫茫大海中真可謂滄海一粟,可以出現(xiàn),也可以不出現(xiàn),既可以靠近船隊,也可以遠離船隊。在兩次船員浮躁的危險時刻遇上這些“大陸證物”仿佛是天意。毋庸置疑,哥倫布的初衷根本就不是去尋找“新大陸”美洲,他抵達黃金和香料遍地的印度、中國和日本,動機是貪念和私欲,與偉大和崇高無關(guān)。他始終認為抵達了印度,這份錯誤的自信他至死不渝。這個錯誤產(chǎn)生了有趣的效應(yīng),由貪婪黃金香料的自私與狹隘,演變成了歷史新紀元開啟者的崇高和偉大。
哥倫布是非常幸運的人,各種偶然機遇鞭策著他勇往直前。這個以錯誤想法支配著錯誤行動的人,總是能得到正確的答案,踏上理想的彼岸。難怪很多歷史學(xué)家認為,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堪稱世界歷史中的最大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