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的組織形式,在小組合作中,學生互相配合,積極交流,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與師生之間單交流,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要使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應有的效用,結合平時的教學,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找準找準教學的平衡點,組織開展學習,要有收有放,要依據學習素材,合作學習的時機、思維的維度等等因素有的放矢地開展。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平衡點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yōu)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fā)展的優(yōu)點,成為教師追求高效課堂的殺手锏之一.但是,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小組合作學習也走了一些彎路,一些教師對這種教學方式有一些迷茫。怎樣使合作學習更行之有效呢?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和經驗,我認為要開展好小組合作學習,關鍵是要找好找準教學的平衡點,張弛有度、收放自如,要依據學習素材,合作學習的時機、思維的維度等因素有的放矢地開展。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幾點我粗淺的想法。
一、在合作的討論點上,應盡可能“收”一點
一些教師組織小組討論時,忽視自己的引導作用,拋出問題后,任由學生爭論不休。學生或抓住細枝末節(jié),東拉西扯;或高談闊論,不辨本質;或就事論事,流于浮表,致使討論膚淺,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出現這種情況,本質是教師的引導不到位,讓學生討論什么,還是要盡可能地“收”一點,收并不是為了壓制學生的思維,而是老師給學生指出一條學習的路徑。
二、在合作思考的維度上,應大膽“放”一點
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盡量要讓所有的成員發(fā)表完各自的見解再整合觀點,讓學生采用他人的觀點或視角來看待問題,以理解他人的理論背景和看待問題的參照框架,教師在組織過程中,應大膽“放”一點。
1、釋放沖突的問題,挖掘思維的深度
面對挑戰(zhàn)性的問題,學生如果通過努力能夠探索求得的,教師就應大膽放開。如我在教學“面積與面積單位”一課時,做這樣的處理。課前,請每位學生自帶學具(里面有許多是1平方厘米的塑料片,還有一張透明的方格紙),教師在每張課桌上放兩張長方形卡紙。
師:(出示與學生桌上一樣的卡紙):猜猜哪張的面積大?
(學生紛紛猜,一生提出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教師隨即把兩張紙片重疊在一起,但大家發(fā)現還是不能比較大?。?/p>
師:比不出來,怎么辦呢?請大家想想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
學生動手操作,再小組交流。
師:看來用數格子的辦法能比較出他們的大小,請大家數一數這兩個圖形中有多少個方格?能不能說第二個圖形的面積比第一個小?為什么?
""
教師提出問題后,沒有過多地干涉學生的活動,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有用的學具去探求,去比較。
在討論之前,學生各持已見,誰也不服誰。通過小組討論,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同時也聽取了別人的想法。充分利用了思維沖突這一極有價值的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合作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讓學習更主動,記憶更深刻,學得更有效。
2、釋放“錯誤”的資源,啟迪思維的廣度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知識能力的不同,對問題的解決常常會出現零碎的、錯誤的情況。這種錯誤的情況,正是學生合作學習的良好素材,對待這些錯誤,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刨根問底,引領學生在對于錯中比較,使學生始終處于活躍的思考中,學生的思維廣度能得到充分的開發(fā)。
三、在學習內容的選擇上,宜多“收”少“放”
小組合作可以使學生明辨是非,開拓視野,但課堂中的討論并非多多益善,教師要掌握好一定的度,要有收有放。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的選擇既要考慮是否適合學生學情,又要考慮是否必要。一般來講,以下幾方面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比較合適。
1、探究性問題的教學
在此類問題的教學過程中組織小組合作,可以讓孩子們互相借鑒,互相了解規(guī)律得出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從而互相取長補短。
2、操作性問題的教學
在數學教學中,有些結論、規(guī)律的得出需要經歷歸納猜想、動手實操作等過程,這樣的內容有利學生合作學習。如“圓的周長”一課,學生在操作互動中,加深了對圓的理解。
3、開放性問題的教學
在開放性問題、一題多解問題的教學上采取小組合作,可以讓孩子們一起對該問題進行一個透徹而全面的理解,能較好的培養(yǎng)孩子們的發(fā)散思維。
四、在合作交流的方式上,要從“收”走向“放”
小組學習是一種集體行為,因此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功還要看一個小組團隊意識。小組合作的方式上,并不是人家怎么做得好,就學著怎么做,要依據團隊的建設情況,靈活組織討論。在團隊建設初期,盡可能“收”一點,一步步,到一個成熟的團隊,就可以盡可能地“放”一些。根據心理的交流理論,我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種模式。
""
"""
A 主導型"""""""""""" B 半主導型""""""""" C 圓桌型
三種模式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每個小組都有一小組長(團隊的核心),不管怎么開展合作學習,都是在組長安排下展開。不同的是,主導型這一模式其余的學生學習被動一些,圓桌型這一模式想比主導型,成員的主動性更強,交流也更廣泛。在合作交流的方式,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靈活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中重要的課堂組織形式,但要使它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研究,不斷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減少學生合作過程中的低效現象,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教育科研論壇》 2009年12月
[2]《小學教學月刊》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