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推進青年學生素質教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根本途徑,也是應對青年學生對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缺乏正確認識的有效舉措。開展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著力點要從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等幾方面入手。
【關鍵詞】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根本途徑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其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要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青年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效果將直接決定著我國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敗。因此,加強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向大學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有助于青年學生加強自我修養(yǎng),錘煉優(yōu)秀品質,有助于青年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社會價值觀,有助于青年學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一、當前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高校的教育中,專業(yè)課和專業(yè)基礎課往往被作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教師重視程度不夠,學生也往往應付了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教育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
1、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總把學生當作無思想的被管理者,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在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過程中的首要任務是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和學生站在平等地位,做到以理服人,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法對其進行正確引導,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覺性。
2、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夠豐富,與學生缺少共鳴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重點集中在課堂的講解,內容缺乏貼近實際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和增進學生理解、應用的環(huán)節(jié),不能聯(lián)系實際解釋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和社會生活的深層問題,缺乏實效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3、教育途徑和教育載體不夠有效
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然而實際工作中的教育實效性卻不能令人滿意。同時,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缺乏科學性、系統(tǒng)性、長期性、整體性和穩(wěn)定性,沒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有機結合,也導致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中的載體作用發(fā)揮欠佳。
4、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理論水平亟待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建設力度不夠,知識結構和理論水平有待提高。
二、開展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根本途徑
1、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堅持主導性與多樣性相結合,訴諸和諧共生理念,增強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精神力量,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決定著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方向。對青年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首先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通過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說服力,使學生自覺信服馬克思主義,做馬克思主義的堅定擁護者和永遠追隨者。
2、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堅持理想性與現(xiàn)實性相統(tǒng)一,開辟新途徑,強化大學生的理想信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在中國的新發(fā)展,是在中國社會轉型時期,能夠為社會各階層廣泛認可和接受、能有效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要遵循從個人理想到社會理想的路徑,引導青年學生將個人理想上升為社會理想,將社會理想內化為個人理想,這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學生成才的內在需要。
堅持理想性與現(xiàn)實性的統(tǒng)一,還必須堅持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努力開辟新途徑,讓理想信念教育貼近大學校園、貼近學生思想、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的實際困難,切實解決貧困生問題和專業(yè)學習困擾、人際交往、就業(yè)難、心理危機等現(xiàn)實問題。
3、契合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堅持借鑒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激發(fā)青年學生的活力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提升人們的精神面貌,離不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這一有效的載體。建設和諧文化作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組成部分,其根本在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是建設和諧文化的題中之義,既是現(xiàn)代大學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振奮學生的精神面貌的必然選擇。因此,在大學中建設和諧文化,就是要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其根本在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4、遵循道德教育規(guī)律,堅持內在平衡與外在協(xié)調相統(tǒng)一,健全合力機制,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能力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道德基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tǒng)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學生作為青年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力軍,加強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讓他們知恥明辱、明辨是非、分清善惡,不僅有利于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而且有利于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精神氛圍;不僅是培養(yǎng)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人才建設的需要,而且是檢驗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牢固樹立與否的試金石。
總之,在現(xiàn)階段實行多角度入手、多渠道并舉,在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下大力氣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引導當代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對于提升高校育人效果、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楊勇,馮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的系統(tǒng)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12,(3).
[2]郭維平.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程度與接受心理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
[3]龔彬.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內容的整體性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
[4]趙豫林.新世紀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