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職業(yè)教育中提出加快推進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增強職業(yè)教育對社會、對廣大青年的吸引力,以及終身教育的理念。在保障學生技術技能培養(yǎng)質量的基礎上,加強文化基礎教育。本文介紹高職基礎課“高等數學”課建設,以“適應專業(yè)學習需要,構建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模式——土地建水利類工程數學精品資源共享課。
【關鍵詞】土建水利類工程數學;精品資源共享課;模式
1.關于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1年,國家教育部提出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服務主體是高校教師和大學生,它是面向社會學習者的公共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等各類網絡共享課程。其目的是推動高等學校優(yōu)質課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著力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
回顧精品資源共享課的發(fā)展歷程:2001年,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深化教學改革,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共享優(yōu)質教學資源,造就一批專門人才和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教育部推出在高校建設精品課程。
于2003年推廣至全國范圍。其意義⑴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⑵是教育部深化教學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一項重要舉措;⑶是提高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水平。
于2010年,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任務圓滿完成;2011年教育部提出資源共享課建設目標,于2012年,精品資源共享課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建設,遼寧、山東、陜西、廣東等省份率先開始了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
2.精品課與精品資源共享課的關系
相對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標準更加精細。首批精品資源共享課是在現有的精品課程基礎上建設起立的。精品課程大多受眾群體是同行的老師,許多的學校精品課程不對外開放,公開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精品資源共享課受眾主要是學生,甚至輻射到社會學習人員,精品資源共享課視頻比較多,在線交流要求高,這就要求課程網站的開放程度和流暢度都要有較高標準。
3.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實施情況
根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要求,建設一批受眾面廣的課程,公共基礎課程首當其沖,而對于一些新專業(yè)是否可以建設?怎么樣建設這就是目前提出一個重要課題,
2012年5月21日,教育部辦公廳以教高廳〔2012〕2號印發(fā)《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該《辦法》分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目標與任務、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組織與實施、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要求、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保障措施4部分。
⑴對于原國家精品課程中建設基礎較好、使用量大面廣的公共基礎課以及為滿足課程改革需要建設的新課程.到2013年轉型升級完成。
從2014年起,適應新需求,結合高等教育發(fā)展趨勢和教學改革成果,采取招標建設和遴選準入兩種方式建設一批新的課程。
⑵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目標與任務:精品資源共享課以量大面廣的公共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核心課為重點,以課程資源系統、豐富和適合網絡傳播為基本要求
4.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以我院為例
2013年我院晉級重慶市骨干院校,在課程改革與建設上,需建設一批院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4.1課程建設要求
學院提出建設的基本要求:為解決課程內涵建設與課程教學“兩張皮”現象,課程教學時間按“四個1/4”進行建設,即1/4的課程理論體系講授、1/4的案例討論式教學、1/4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yǎng)、1/4的學生在線學習。學生成績同樣按“四個1/4”進行考核,并將“過程”與“結果”考核結合,過程與結果考核各占50%。
在實施教學的改革中,需留出一定學時在線學習,提高精品資源共享課的使用率,這正是高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重要意義所在。一次大膽的嘗試,一次教學改革的新亮點。
4.2課程建設要求---以高等數學課為例
針對這次課程建設,公共基礎課“高等數學”課,我院一改以往的建設,將高等數學根據學生學習、專業(yè)需求分為三門課建設,建設一門64學時《應用高等數學基礎》課程,這門課為全院學生需要建設,它的建設目的是:通過兩個項目一元函數微積分、積分學的教學,使學生掌握高等數學基礎理論知識使學生掌握高等數學基礎理論知識,獲得繼續(xù)學習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
再建設兩門專業(yè)數學,《土建水利類工程數學》,《電氣技術類工程數學》通過六個項目微分方程、二元函數微分學、線性代數、空間解析幾何(級數)、概率與數理統計(拉普拉斯變換)、數學建模的教學,使學生獲得學習專業(yè)知識所必備的用數學思維來分析、解決專業(yè)問題的能力。以“專學結合”為切入點,構建“項目教學、情境模擬、課專融合、在線學習、過程式考核”的全新數學課程教學模式。
5.結語:加快發(fā)展現代職業(yè)教育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增強職業(yè)教育對社會、對廣大青年的吸引力。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可體現面向社會學者,終身教育的理念。在保障學生技術技能培養(yǎng)質量的基礎上,加強文化基礎教育。
參考文獻:
[1]唐四慧,楊建梅.兩種交互式信息傳播網絡的傳播模型比較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8(6):476479.
[2]陳則謙.知識傳播及其動力機制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J].情報雜志,2011(3):131136.
? y gt; ? `? ng=EN-US style='color:black'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