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是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習慣的一種良好的教學方式,通過看圖寫話的訓練,能夠為學生以后的作文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磮D寫話能夠發(fā)散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挖掘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鍛煉學生良好的寫作思維能力。因此,學校越來越重視低年級的語文看圖寫話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為了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語文看圖寫話能力,把看圖寫話教學放在了突出的重要位置。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 看圖寫話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6-0120-01
語言是一門基本的交流和溝通工具,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交流工具。通過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分析能力,從而促使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而看圖寫話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部分,在語文考試中所占的分值也比較大,同時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因此,教師在看圖寫話的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本文針對低年級的語文看圖寫話教學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和探討,為低年級的語文看圖寫話教學提出了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 重視低年級看圖寫話的教學
看圖寫話在低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所占的分值往往較大,尤其是在以后的語文寫作中占有的分值更大,并且一旦沒有看懂圖片的含義,就會造成偏離主題,寫作方向錯誤,影響得分。另外,不少教師不知道如何教學最有效,也不重視和研究看圖寫話教學的方法,因而總是對圖畫的內容進行簡單的陳述,或者對學生放任行之。這樣,導致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教學缺乏規(guī)范的指導,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通常比較低,并且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教學在學生的得分中還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鑒于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一定要重視低年級語文的看圖寫話教學。教師要主動地開展學生的看圖寫話教學研究活動。在剛開始學習看圖寫話的過程中,學生往往不知道要寫什么,容易局限于圖片上反映的表面內容,因而不利于發(fā)散思維的發(fā)揮,這時,教師要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輔導和幫助,進而突破學生思維上的局限。此外,教師還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認真反省和思考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重視看圖寫話的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二 激發(fā)學生看圖寫話的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任何新事物的一切根本動力,并且低年級的學生天性比較愛貪玩,他們還正處于愛玩的階段,因此,教師要清楚低年級學生的愛好和興趣,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看圖寫話興趣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看圖寫話教學??磮D寫話都是有一定的寫作技巧和步驟的,重要的是教師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激起學生的興趣來。例如,當進行某一課看圖寫話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把圖片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給學生看,必要時可以適當?shù)丶狱c音樂。這樣通過生動的畫面,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圖片的分析中來。在大家情緒都高漲的前提下,教師要求學生之間進行說詞比賽游戲,可使學生把圖片所反映的內容進行概括和表達,激起每個學生參與的熱情。討論之后,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了發(fā)揮,然而教師再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觀點寫成一段話,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會看圖寫話的技巧和方法。
三 挖掘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豐富看圖寫話的內容
眾所周知,看圖寫話的圖片所反映的內容帶有一定的價值取向性,同時又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它的寫作角度不固定,寫作內容比較廣泛,寫作思維自然也比較靈活。圖片的展示有的是風景畫,有的是人物畫,還有的畫面中帶有提示語等,一般來講,低年級的圖畫所反映的內容比較簡單和易懂。但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比較差,往往理解問題的角度比較偏頗,并且考慮得不全面,對圖片的重點內容不能很好地把握。因此,教師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指導作用,指導學生在觀察圖片時遵循一定的順序,基本的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然后總體上把握圖片的內容和思想,再對內容進行細分和擴散。另外,圖片是靜止的,教師要加強引導學生,處于那樣的環(huán)境下會發(fā)生哪些事情,這樣做既有利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也豐富了看圖寫話的內容。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低年級學生語文看圖寫話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語言鍛煉的長期過程。因此,在低年級語文看圖寫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充分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學習特性,重視看圖寫話教學,加強指導,切實以提高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為教學目的和宗旨。
參考文獻
[1]沈琳.小學低年級說話寫話教學的現(xiàn)狀調查及其改進對策的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8(9)
[2]施惠賢.小學低年級語文說話寫話序列的研究[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0(5)
[3]鄺慧婷.看圖寫話的教學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11)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