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是屬于設計的好時代。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極簡主義(minimalism)在這一時間段出現(xiàn)并且流行。作為一種藝術或者藝術流派,極簡主義最初通過視覺領域發(fā)聲。比如這一類繪畫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往往將繪畫語言削減至色與形的關系,摒棄一切對主題造成干擾的不必要元素。類似的,雕塑、裝置藝術、設計等等諸多領域中的一部分藝術家和作品開始主張以物自身最原初的形態(tài)來作為展示,意圖消弭作者借由作品對觀者的壓迫性意識,打開作品藝術概念的意象空間。
我們最為熟知的包豪斯學派,即是視覺/設計領域中極簡主義的集中體現(xiàn)者。包豪斯學派提倡功能第一之原則,家具造型提倡適合流水線生產,建筑裝飾提倡簡約,將設計的元素、色彩、照明和原材料簡化到最少的程度。以簡潔的形式來滿足人對空間的感性的、理性的和本能的需求。
包括,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服裝設計,也以極簡主義設計為時髦。服裝設計師拿掉不必要的紐扣,不再在本身肌理已是很豐富的面料上追求印花、刺繡等工藝,反而更透過精確的板型、重復均等分布以及精致的工藝來呈現(xiàn),成為九十年代女裝的重要特征。德國時裝設計師Jil Sander自1968年創(chuàng)立的同名品牌便是以極簡主義著稱,其簡約的時裝美學至今仍令時裝設計師紛紛追隨。
甚至是音樂和文學等領域也無一不受到極簡主義的影響,音樂如斯蒂夫·萊奇(Stephen Michael Reich)、特里·賴利(Terry Riley)等;文學如卡佛;電影如《在希爾維亞城中》(En la ciudad de Sylvia)……
在當代的藝術和生活中,極簡主義無處不在,已然是一種時尚潮流。
著名的法國設計大師,“設計鬼才”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一直頗被推崇的極簡主義設計大師,個人風格鮮明,時尚浪漫氣質。比如1999年設計的玩具椅,2002年設計的卡西那“奇形”系列椅,1996年設計的Monsieur X Rocking搖椅,2003年“審美至上”扶手椅,他認為現(xiàn)代設計師的任務就是用最少的材料創(chuàng)造更多的快樂。當然,他在其他不同領域,如建筑,甚至牙刷等生活用品,都有投注設計靈感。
法國攝影師Eric Marrian的作品“Carré Blanc”;韓國攝影師Ina Jang的系列作品“In a World without Words”(無聲世界),便是利用人物、場景和物品來創(chuàng)作出簡潔的二維影像,充滿各種隱喻和不確定性。
簡約自然不是簡陋粗俗,相反,它往往比繁復的設計更顯功力,因為極簡主義需要設計師對物體形態(tài)的通俗表現(xiàn)來提升凝練到高度濃縮的抽象形式。越來越多民眾也傾向于這一類的藝術和產品設計。其中除了社會的時尚心理、審美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它與早年“回歸自然”、“回歸本始”的口號是契合的,解決了對生活的困惑——在工業(yè)文明高度發(fā)展之下,現(xiàn)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太快、負荷太滿,幾近無可復加的接受地步,民眾開始對社會豐?;纳钅J介_始反思,期望擺脫繁復,追求簡單自然的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