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初中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語文教學也面臨進一步改革。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也直接關系到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并進而影響高中學生的學習素質與能力。本文對初中語文有效性教學進行了簡略探討。
【關鍵詞】中職語文;分組教學;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課堂因生命而美麗,教學因生成而精彩。新課程改革非常關注和提倡課中的動態(tài)生成,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tài)建構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從而構成了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chuàng)造的空間,構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動態(tài)生成的美。因而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必定是一個真實的課堂,是學生思維開放的課堂,更是閃動著學生靈性的“活”的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集中精力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反應,著眼于學生真實的學情,不拘泥于預案,憑借自己豐富的教育積淀和智慧,順應學生發(fā)展的需求去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靈活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將教師教的思路與學生學的思路動態(tài)地融合在一起,在對話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下面筆者就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
一、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存在的不足
(一)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初中語文教學的模式相對單一,大部分情況初中語文教師依然采取的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的模式。雖然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傳授知識的效用,但是學生對知識的消化、理解和掌握上的效率顯然不高,無法滿足有效教學的目標。
(二)教學語言缺乏有效性
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所采用的教學語言對于教學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如果教師的教學語言過于重復或啰嗦,則會影響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起不到理想的效果,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如果教師的語言過于死板僵硬,則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有效的語文教學要求教師的語言簡潔、流暢,聲音高低適中,具有幽默感,能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教學。
(二)教學互動性不夠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面臨這樣的情況,就是教師雖然對教學內容精心準備,在上課前設計了一系列互動環(huán)節(jié),但在真正上課時,發(fā)現學生對這些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參與性不夠,結果語文教師既是這些互動環(huán)節(jié)的導演,又是這些互動環(huán)節(jié)的演員,沒有起到互動教學的作用。
二、加強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建議
(一)從備課入手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精彩的課堂離不開事先的精心準備。如何上好每一節(jié)語文課,需要語文老師解讀教材,查閱資料,形成教案。要寫好教案,首先要能夠找到本課程目前最好的教學資源。這包括課程標準、名師的優(yōu)質教案、課堂實錄、課件等,如果你找到了本課程最好的教學資源,那么自己的備課才能一開始就站在較高的起點上。其次,要舍得花足時間寫出詳細的、完整的教案,包括本課堂的教學設計、案例分析、課堂講稿、閱讀清單、考試試題、教后反思等。通過仔細研讀課程標準、研讀教材,能大致明確本課程的結構體系,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并掌握本課題的教學重點、難點以及選擇好本課程的教學方法。準備得越細致,教學時就越游刃有余。新課程呼喚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在備課時做到“心中有人”,不僅鉆研教材,還要備學生這一塊。必須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估計學生可能在哪些問題上出現困惑,思考怎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思考怎樣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確定好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需要根據學段的需要。現行人教版語文教材在每個單元的單元提示部分對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提出了明確的學與教的要求,這是教師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教師要認真研讀,合理安排。例如,同樣是小說單元的教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提出的要求是: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小說的主題,分析人物形象,體會藝術特色,品位小說的語言。而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提出的要求是:學習本單元,要在把握情節(jié)的前提下,著重欣賞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了解刻畫人物性格的多種藝術手法。顯而易見,教師在設計小說的教學目標時,不能千篇一律地都從把握小說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藝術特色、理解主題等方面面面俱到,而應根據學段的教學要求有所側重?!段业氖迨逵诶铡窇獋戎厍鄣那楣?jié)和深刻的主題的探討;《變色龍》應側重引導學生體會諷刺、夸張的藝術手法對塑造人物性格、表現主題的作用;《故鄉(xiāng)》應側重在對比中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另外,每一篇課文課后的“研討與練習”也是我們制定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教師要靈活運用。
(三)加強教師文學藝術修養(yǎng)
教師要加強個人的文學藝術修養(yǎng),用教師的自身魅力來吸引學生。試想:一個風趣、幽默,在課堂上左右逢源的教師怎么會不受學生的歡迎。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老師而喜歡聽老師的課,進而喜歡這門學科,從而能積極地投入學習。語文課的魅力就在于教師的綜合素質和人格魅力。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深厚的文學底蘊不但令老師擁有獨特魅力吸引學生,更能促進教師的語文教學能力。
三、結語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時代的要求,是語文課堂教學自身發(fā)展的要求,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成為真正、有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李英. 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3.
[2]孫仁喜. 對初中語文有效性教學的思考[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35).
[3]閆榮生. 初中語文有效性教學初探[J].學周刊,2012(17).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