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高中物理概念教學以及實驗教學過程中趣味活動課入手,對物理的現狀以及活動課的設計與實踐進行了探討,提出了課程設計的注意事項,旨在為物理活動課的開展提供參考,以提升高中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關鍵詞】高中物理 活動課 設計 實踐
1.物理概念課教學中的趣味活動教學實施
物理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離不開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與掌握,但是,目前高學生對于物理概念的理解還是存在較大的困難,這主要是由于感性認識不足以及受“前概念”影響較為嚴重。除此之外,教師在概念課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直接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知識背景以及感情認識的積累,使得學生的思維缺乏獨創(chuàng)性,學習的獨立性較弱。教師忽視“前概念”對于學生的影響,教學形式單一枯燥,使學生無法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導致事倍功半。因此,引入趣味活動課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1實施情境教學,增強學生感性認識
設置情境既可以讓學生的直接感性材料積累得到提升,也有助于將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第一,要將情境的設置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為現實問題的解決服務。第二,其教學過程要用解決現實問題的基本過程大體一致。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扮演專家的角色,提出解決問題的原型,使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物理觀念。
1.2設置交流互動,發(fā)現學生前概念
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前概念”,才有可能講好物理概念課。而“前概念”往往又是極為隱蔽的,如果不與學生交流,就無法得知學生對于某一概念的具體理解,因此,在物理概念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對學生進行鼓勵與引導,讓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表達出自己的“前概念”,講述自己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無論正確與否,教師都應該給予積極的肯定,對于錯誤的觀念,教師要進行正確引導,使學生形成對于物理概念的正確認識。
2.物理實驗課教學中的趣味活動教學實施
當前,物理實驗課教學主要存在以下現狀:教師對物理實驗重視程度不足,物理實驗教學方式較為死板。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教學過程必須與物理實驗緊密相連,只有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手腦并用,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的課堂氛圍,才有助于學生融入課堂教學。
2.1演示實驗的設計與實踐
用演示實驗引入課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演示實驗中,教師為主要操作者,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與思考。第一,演示實驗的設計要注重趣味性,只有新奇的實驗才能夠使學生感到不可思議,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第二,用演示實驗引發(fā)思維風暴。思維沖突往往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思考,進而使其理性思維得到提升,視野得到進一步的拓寬。例如,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以卵擊石,蛋碎瓦全”,雖然聽起來十分簡單,但如此簡單的操作以及明顯的現象可以引發(fā)學生的矛盾沖突,使對于“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講解更加深入。
2.2分組實驗的設計與實踐
分組實驗,即學生通過小組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操作、自主觀測,進而獲得數據并得出結論。分組實驗如果需要使用器材,則盡量保證器材的簡便性,與可操作性,要做到全員參與、現象明顯。小組實驗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需要小組成員的密切配合,因此,“大”實驗的設計對于學生而言更具趣味性。例如,在講授“追尋守恒量”時,教師常會提到“怪坡現象”,如果讓學生自主探究這種現象的產生原因,就會使學生獲得更深刻的印象與理解。在這個實驗中,需要準備如下器材:高度差約0.4cm的2塊橡皮、長約30cm的2根玻璃棒、直徑約2.2cm的1個玻璃球。讓學生探究如何進行實驗設計,可以使玻璃球從靜止狀態(tài)開始沿著玻璃棒,從較低一端的橡皮向較高一端的橡皮滾動。在小組合作探究后,各小組均完成了實驗,并找到了“怪坡現象”的本質原因,即小球看似向上運動,但實際上,其重心是下降的,小球的重力勢能轉化為了小球的動能。這種類似的活動教學課堂設計,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鞏固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更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3.趣味活動課設計與實踐的注意事項
高中物理趣味活動課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一下幾點:第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大的自由發(fā)揮空間,使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在這個過程中,可由學生自主完成實驗的設計,并由教師提供相應的分析與指導。第二,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物理理論學習往往較為枯燥,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以及動畫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拓寬課堂講解形式。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盡量使學生的學習氛圍變得輕松,在授課前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在授課時,采用幽默的語言,有利于獲得學生的認可,進而使教學內容受到學生的接受。
當然,高中物理趣味活動課并不止于課堂,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生活中,對“屋頂綠化”、“玻璃幕布”等問題展開調查,進而獲得最真實的體驗和最直接的資料數據,使物理學習更具有趣味性以及實踐性。
【參考文獻】
[1] 梅德均. 高中物理活動教學研究[J]. 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 2013,20(11):76-77.
[2] 李衛(wèi)豐. 必須保證足量的物理活動課[J]. 學園:教育科研, 2011,(21):54-55.
[3] 房彬. 分組實驗、小組討論對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影響[J]. 中學教學參考, 2013,(2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