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在我國逐步發(fā)展成熟,網絡被越來越多地運用至各個領域,網絡教學也隨之出現(xiàn)并迅速發(fā)展起來。在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模式下,教師和學生的關系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教師從原來的課堂主導者逐步轉變?yōu)檎n堂引導者,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關鍵詞:開放教育 基于網絡考核課程 質量保證體系
1 基于網絡形成性考核的發(fā)展
形成性考核在具體實施時仍存在著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接受教育的學生大多為在職人員,面臨學習和工作的雙重壓力,對于繁瑣的交作業(yè)過程疲于應付,漏交不交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作業(yè)理論性過強,忽視了實踐應用,造成理論與實際相脫節(jié),學生普遍缺乏學習興趣;考核計算方式過于繁瑣,增加了授課教師的工作負擔;缺乏統(tǒng)一明確的考核標準,考核結果缺乏可信度。
為進一步解決上述問題,保證形成性考核的順利實施,中央電大從2005年開始進行基于網絡的課程考核改革試點工作,各省級電大也根據自身情況,每學期至少選擇5-6門中央電大統(tǒng)設試點課程在本省級電大所屬范圍內進行全面試點,試點考試形式主要有網上形成性考核和網上終結性考試相結合、紙質形成性考核和網上終結性考試相結合、網上形成性考核和紙質終結性考試相結合和100%網上形成性考核等形式。現(xiàn)在的“隨學隨考”和“教學考一體化”考核形式也是由基于網絡形成性考核發(fā)展而來的。網上形成性考核的基本特征為:一是形成性考核以互聯(lián)網平臺為依托,根據具體的教學課程安排適當設置學習任務和課程測驗,由學生自主完成,待學生完成后,教師在網上進行批閱打分,并針對學生的完成情況提出合理建議;二是在設置學習任務和課程測驗時,教師必須針對學習者的特點,做到理論與實踐并重,增強考核內容的應用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開放教育學習指南》、《國家開放大學學習指南》、《職業(yè)技能實訓》等課程;三是形成性考核成績所占學習成績的比例較高,一般為50%以上,如表(一),有部分課程占了總成績的100%;各省級每學期都有形成性考核的課程,比如河南電大2014年春季有27門課程的形成性考核,另外有10門的隨學隨考課程。
2 基于網絡形成性考核的優(yōu)勢
與傳統(tǒng)考核方式相比,基于網絡課程的形成性考核具有以下幾方面優(yōu)勢:
2.1 課程考核的形式更加先進靈活
據相關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82.6%的學生更傾向于選擇網絡課程學習,認為形成性考核較傳統(tǒng)考核方式更為先進靈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工作時間安排其課程任務進度,并及時參考教師評價和建議彌補自身不足。
2.2 學習任務更貼近實際
在形成性考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根據學習者所從事的工作特點安排具體學習任務,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原則,所安排的任務更貼近工作實踐,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2.3 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基于網絡的形成性考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了其學習熱情,學生更愿意主動參與到整個課程學習和考核過程中來,并積極提出合理化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形成性考核體系,在緩解學習者工學矛盾的同時,還有效地減輕了課程教師的工作量,逐步實現(xiàn)了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
2.4 更加注重師生互動
基于網絡的形成性考核更加注重師生間的互動,在學習時教師根據學習者的特點安排一些個性化學習內容,并將學習任務安排和考核標準與學習者的實際工作相聯(lián)系,在此情況下學生更愿意主動完成作業(yè),并將考核結果及時反饋給教師,實現(xiàn)了網絡課程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教師可以隨時在網上對學生作業(yè)情況做出評價。
3 小結
基于網絡考核課程的質量保證體系作為一種新型的課程考核體系,進一步明確了基于網絡的形成性考核標準,有效地增強了學習者課程學習和考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孝堂.論遠程開放教育課程考核中的形成性考核[J].開放教育研究,2010(2).
[2]廉桂鳳.開放教育網上教學資源與形成性考核相結合的實踐探索[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2).
[3]韓曉東.基于網絡的課程考核在遠程教育中的實踐與探索[J].成人教育,2011(2).
作者簡介:陳建偉(1977-),男,河南柘城人,安陽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從事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教學和研究工作。
高鑒偉(1975-),男,河南新鄉(xiāng)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計算機
網絡教育和多媒體技術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