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滇西緬北地處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碰撞的板塊縫合線兩側,特殊的地質構造使兩地蘊藏著大量優(yōu)質寶玉石礦產資源。勐拱是世界上最優(yōu)質翡翠的主產地,抹谷的鴿血紅紅寶石享譽世界,龍陵的黃龍玉馳名中外,保山南紅瑪瑙正重鑄輝煌。這些珠寶有的已流行數百年,有的則剛剛興起,如何做好寶玉石資源的勘探、開發(fā)和利用是相關寶玉石行業(yè)發(fā)展的關鍵。
關鍵詞:滇西緬北 寶玉石資源 分布概況 開發(fā)現狀
滇西緬北地理上屬于相鄰的地區(qū),均處于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碰撞的板塊縫合線兩側。根據板塊構造的陸殼碰撞成礦理論,先后在緬北和滇西的廣大區(qū)域勘探發(fā)現了儲量豐富、質量優(yōu)異的翡翠、紅寶石、黃龍玉、南紅瑪瑙等寶玉石資源。上述寶玉石中以翡翠開發(fā)歷史最悠久,已有六百多年,在珠寶玉石界的地位也最高,影響最大。抹谷是世界上最優(yōu)質鴿血紅紅寶石的產地,其寶石的開采的歷史可追朔至1597年。黃龍玉則是進入二十一世紀才新近發(fā)現的優(yōu)質玉種,因其色彩主要以黃紅色為主,符合國人的審美觀,深受國內玉器消費者、藏家的推崇和喜愛。南紅瑪瑙早在明清時期就已開發(fā),明朝末年《徐霞客游記》中就有記載,幾年前南紅瑪瑙又重現“江湖”,立刻在珠寶界掀起一股南紅瑪瑙熱。
1 滇西緬北寶玉石資源分布概況
翡翠產自緬甸克欽邦西北部,以帕敢為中心,在北緯25度-26度之間,東西分別以霧露(烏尤河)和親敦江為界,玉石礦區(qū)沿霧露河上游兩岸百十公里的范圍分布,主要玉石廠口有勐拱及臨近的南奇、后江礦區(qū)等。在元、明時期帕敢等地曾一度屬于當時的騰越州管轄,相傳十三世紀時云南商人在經商返回途中,將翡翠礫巖作為平衡馬馱的石頭帶回了國內,并偶然發(fā)現這種色彩鮮艷的石頭,是騰沖商人首先發(fā)現并認識翡翠,隨后商人們大量將其帶回國內雕琢加工,并將其命名為翡翠,加工好的翡翠飾品從此行銷至全國各地。
緬甸抹谷是世界上鴿血紅紅寶石的產地,礦床位于印支中生代褶皺系中結晶基底的中間隆起帶上。抹谷隸屬緬甸曼德勒省,位于緬甸北部達貝克欽市以東,距曼德勒100多公里,其中心位置距中國云南西南邊境160多公里。礦區(qū)面積400平方公里,礦區(qū)的東、中部是世界最有名的“抹谷寶石帶”。
黃龍玉礦產資源分布于滇西保山市龍陵縣境內的小黑山自然保護區(qū)、蘇帕河流域和鄰近的鎮(zhèn)安河流域。據保山黃龍玉開發(fā)公司2007年2月進入礦區(qū)進行勘探,初步探明小黑山礦區(qū)黃龍玉原生礦地質儲量為38.86萬噸;而蘇帕河流域、鎮(zhèn)安河流域的黃龍玉次生礦,則由于2004年以來掠奪性的私挖濫采,資源已基本采掘殆盡。
瑪瑙是人類開發(fā)利用較早的一種珠寶,古人將紅色的瑪瑙稱為“赤玉”或“瓊玉”。保山自古盛產瑪瑙,南紅瑪瑙主產于保山市隆陽區(qū)楊柳鄉(xiāng)大海壩水庫附近,由阿東村、冷水村和滴水洞等村寨臨近山梁所組成的“瑪瑙山”一帶。保山瑪瑙開采的歷史比較久遠,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其《徐霞客游記》中詳細記錄了當時永昌府人民開鑿瑪瑙的情形。保山瑪瑙由于其色彩鮮艷,紅的似成熟的柿子和成熟的南瓜肉,故而得名“南紅瑪瑙”。近年來,在瑪瑙山附近又重新發(fā)現了南紅瑪瑙礦礦脈,使“南紅瑪瑙”這一古老的瑪瑙品種得以重續(xù)輝煌。
2 寶玉石資源的開發(fā)現狀
緬甸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翡翠供應國,是世界上寶石級硬玉的唯一產地。翡翠中“色”、“水”、“地”、“種”均佳者,商業(yè)價值極高,例如玻璃種、冰種翡翠價格昂貴。由于翡翠產地勐拱地處緬北,靠近云南西部,自明朝初年就有云南騰沖商人涉獵玉石礦區(qū)進行翡翠毛料的交易,翡翠原料被帶回騰沖進行雕琢加工,并將翡翠飾品行銷全國各地;進而翡翠與中國傳統(tǒng)玉文化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璀璨的中國翡翠文化。這種緬甸的翡翠原料,中國的玉工的模式延續(xù)了數百年,形成了一條牢固的產業(yè)鏈,書寫了翡翠的傳奇神話。幾百年來翡翠一直被緬甸政府視為國寶,自緬甸獨立以來的60多年里,翡翠原料的開采及出口政策雖幾度變遷,但一直由緬甸政府壟斷和控制;翡翠毛料交易統(tǒng)一由緬甸國家珠寶公司組織,以每年三次翡翠原料公盤的方式來進行拍賣,雖然政府曾經一度放寬政策,允許私人經營原料出口貿易,但近年來又禁止私人經營;2012年6月,緬甸礦業(yè)部關閉了帕敢等緬北翡翠礦山,停止公盤拍賣并禁止翡翠毛料的出口,僅允許翡翠成品出口,國內翡翠加工企業(yè)面對這一新近出現的情況,需要我們好好考量并積極尋找對策。
抹谷的紅寶石是全世界最優(yōu)質的紅寶石,年產量為(4~15)×104克拉,以致“緬甸紅寶石”成為商業(yè)上優(yōu)質紅寶石的代名詞。古時候,“紅寶石”泛指所有的紅色寶石,包括紅色剛玉、紅色尖晶石、紅色鋯石、鐵鋁榴石、鎂鋁榴石、紅色碧璽等;隨著時間的推移,紅寶石的定義也發(fā)生了變化,現在,紅寶石則專指剛玉紅寶。微量鉻使紅寶石顯紅色,鉻含量越高越紅, “鴿血紅”是一種顏色飽和度較高的純正的紅色。今天,緬甸的抹谷是世界上品質最好的紅寶石原料礦區(qū),其產出的紅寶石中,又以色澤呈鴿血紅的為最優(yōu);緬甸歷代王朝都視抹谷紅寶石為其私產,目前,緬甸出產的高檔寶石一般在仰光公盤之后直接經泰國出口歐美國家,緬甸是世界最大的高品質紅寶石供應國。
黃龍玉是一種品質僅次于和田玉和翡翠的優(yōu)質玉種,其色彩主要以黃、紅色為主,符合國人傳統(tǒng)的審美觀,被珠寶界視為“國色”。2011年2月黃龍玉申請獲得國家工商總局頒發(fā)的國家地理商標認證。黃龍玉2004年一經“發(fā)現”立馬在珠寶界刮起一股黃龍玉狂飆,其價格也八年間暴漲數倍。由于2004年-2007年間黃龍玉礦產資源開采的失控,導致小黑山原生礦部分、蘇帕河流域和鄰近的鎮(zhèn)安河流域的黃龍玉次生礦損失殆盡,2007年龍陵縣委、政府及時整治黃龍玉開發(fā)中的私挖濫采現象,并成立保山黃龍玉開發(fā)公司,從此龍陵縣的黃龍玉開發(fā)走上了正軌。目前,龍陵縣已建立起黃龍玉公盤交易中心,常年在龍陵的外地玉雕師和經營者共計3000多人,黃龍玉已成為龍陵縣的一個重要產業(yè)。
南紅瑪瑙其顏色紅潤正宗,被譽為“中國紅”,且質地致密堅硬,曾一度是明清兩代永昌上貢朝廷的重要方物;明朝末年徐霞客游歷永昌時曾有記述,他還曾深入到瑪瑙礦產地的楊柳鄉(xiāng)實地考察;到了清朝乾隆年間,由于資源枯竭而被下令封坑,直到近幾年才又在瑪瑙山鄰近地區(qū)找到瑪瑙礦之余脈,南紅瑪瑙才又得以重見天日。2012年在北京舉辦的“稀世珍奇,南紅回歸”展就標志著南紅瑪瑙的強勢回歸,南紅瑪瑙已得到珠寶界的廣泛認可?!澳霞t”的重現也帶動了保山隆陽珠寶產業(yè)的崛起,目前,保山隆陽區(qū)已自發(fā)形成蘭花村、農民街、沙壩街三個南紅瑪瑙交易場所,加工雕刻南紅瑪瑙的經營戶數百家。
3 結束語
翡翠是當今最流行的珠寶品種,其勢頭早已超過傳統(tǒng)的和田玉,并成為時下國人投資、收藏之最愛,其行業(yè)發(fā)展的隱患在于:原料制約——優(yōu)質翡翠礦產資源日益稀少,緬甸翡翠出口政策的多變和不確定性;鴿血紅紅寶石是最優(yōu)質的紅寶石品種,紅寶石被廣泛應用鑲嵌于戒面、項鏈吊墜等珠寶飾品中,由于其產量的稀少和品質的高超深受收藏者和投資人的喜愛,有的珠寶專家說,紅寶石是眼下最值得投資的珠寶品種,今后升值空間巨大;黃龍玉剛剛經歷發(fā)現、流行的八年,其發(fā)展的軌跡是由不斷攀高到有所回落,泡沫喧囂過后或更利于其今后的健康發(fā)展;作為一種古老的珠寶品種,眼下的南紅瑪瑙飾品猶如枯木逢春,價格在不斷高漲,南紅瑪瑙資源的開發(fā)應首先做好礦產資源的地質勘探,弄清資源的儲量,在做好保護的前提下進行合理有序開發(fā)。
參考文獻:
[1]張位及.緬甸寶玉石資源的勘查開發(fā)與云南地礦業(yè)[J].超硬材料工程,第18卷第5期2006(10).
[2]馬寶中.“玉出云南”考[J].云南珠寶,2010(2).
[3]錢云葵.黃龍玉鑒賞與選購[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
[4]趙建剛.結晶學與礦物學[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王文景(1966-),云南保山人,保山學院珠寶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寶玉石材料和翡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