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性與獸性不相通時,獸會到人群中尋求慰藉;人性與人性不相通時,人也會到獸群中尋求友情??梢?,精神上的相通何等重要。這相通的精神力量是迄今為止的一切人類文明永遠(yuǎn)頌揚(yáng)、永遠(yuǎn)追求的。
孤猴的傳說,流傳在王屋山?!读凶印珕枴分杏浭龅挠薰粕降脑⒀跃桶l(fā)生在這里。孤猴的故事還沒有任何文字記載。它始于哪年哪月,哪朝哪代?不得而知。據(jù)傳者說,每年正月,王屋山的猴王,要帶領(lǐng)群猴在最高的山崖上,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由猴王挑選一只最漂亮的幼猴摔進(jìn)谷底,以祭“崖神”,保佑群猴這一年太平無恙。
這天清晨,晨曦未露,夜色未退,突兀陡峭的王屋山顯得灰蒙蒙的,那高插云霄的峰巔,被皚皚白雪封住,和天邊相接處,山空一色,發(fā)出冰冷的藍(lán)光。整個山谷蕭索、清冷而又死寂。這時,從大小山洞里蹦跳出三五成群的猴子,朝著預(yù)定的山崖聚攏。大部分猴子是歡愉的,只有有幼猴的老猴,像趕赴刑場,恐懼而憂傷。它們把幼猴緊緊貼在腹下或頂在頭上,蹣跚地向前移動。猴王在兩位衛(wèi)士——也叫壯猴相隨下,最后來到會場,坐在專為它留下的一塊最高最大的巖石上,居高臨下,便于獵取意中之物。不知是因為這種殘酷的祭神儀式必須趕在太陽出來之前結(jié)束、不能拖延時間,還是因為這位殘忍的暴君對于美麗的東西有種特殊的攝取本領(lǐng),它不用浪費多少時間,只掃射一下會場,便把兩盞像燈籠一樣的眼睛射向一個方向。這時,所有的猴子都屏住呼吸,兩眼死死盯住猴王;猴王的兩眼卻死死盯在全場最漂亮的一只幼猴身上。兩名衛(wèi)士,順著猴王的視線,竄到老猴那里,從懷中奪過幼猴,一名衛(wèi)士拎著幼猴的兩條胳膊,一名衛(wèi)士拎著幼猴的兩條小腿,走到懸崖邊沿,像打秋千一樣來回蕩悠。在這晃來蕩去的過程中,積蓄足夠的力量,然后猛地向上拋去,幼猴便從半空中跌入谷底…………
老猴從幼猴被奪去的時刻起,便兩手捂面,趴伏在地,渾身癱軟,不能直立。
幼猴十之八九要摔死,只有一種情況例外:平時,老猴對幼猴極為嚴(yán)厲,訓(xùn)練它攀崖跳壁,增強(qiáng)應(yīng)變能力。因此,在決定生死的千鈞一發(fā)之際,在墜入萬丈深淵的頃刻之間,會突然抓住一根樹杈、一根藤條或別的可以抓到的什么東西,就能幸免于死。
幸存的幼猴不能返回它的同類中,不僅猴王不容,群猴不容,就是幼猴的父母,因為孩子的不虔誠會觸犯“崖神”,給群體帶來災(zāi)難,也不收留它,不諒解它。于是,這只幼猴便走向它的異類——人中間。
它走到村子里,人們叫它孤猴,又叫它俊猴,因為長得漂漂亮亮又孤孤單單,特別惹人憐愛,又因為在人群中久而久之,學(xué)會剝玉米、抱柴草、刷鍋洗碗等活計,人們又稱它為“山人”。
這是幾年前有人給我講的故事,一直縈繞在我心。最近終于有機(jī)會來到河南省濟(jì)源縣,登上王屋山,尋覓孤猴的蹤跡。
當(dāng)?shù)赝辽灵L的林業(yè)技術(shù)員李道武告訴我,他聽他父親講過這種孤猴,他父親聽他爺爺講過這種孤猴,他們村里的許多老人都會講這種孤猴的故事。這個村子的名字很美麗,叫葛娘。
李道武八十歲的老父親,不是我們常見的那種富富態(tài)態(tài)、穿戴一新的老農(nóng)民。初夏的深山老林,我都穿著薄毛衣,他只斜披一件單上衣,露出瘦骨嶙峋的胸脯,他的皮膚和臉的顏色一樣鐵黑,一雙干如樹枝的雙手布滿隆起的青筋,令人驚異的是:他兩眼晶亮,思路清晰,每天下地勞動。他使人聯(lián)想到懸崖峭壁的石縫間頑強(qiáng)生長的一棵老松樹,不知經(jīng)過多少酷日嚴(yán)寒、山風(fēng)暴雨的襲擊,表面看來已經(jīng)干枯,實際生命力還很旺盛。他指了指村北邊一座高插云霄的山說:“黃龍地!那上邊臥過龍。猴子也像人,圖個吉利,每年都在那上頭祭神,你看見那塊突出的石頭嗎?猴王的兩個衛(wèi)士就拎著小猴的胳膊腿站在那上頭晃悠……”
“你見過這種孤猴嗎?”
“俺村大,孤猴不敢來,孤猴都去小村,小村人心善,仁厚,有一碗撥給孤猴半碗。猴子喜歡躥上躥下,玩耍嬉鬧,無拘無束,小村人由著它們……”
晚上,我住在漭河林場。林場就在林海里,山腳下。后院有幾間土房子,可能是護(hù)林員住的,他們長年累月在山里和猴子為伍,很少回來,屋子都空著,里邊只有一張木板床。我只能把手提包放在紙糊的木方格窗戶的土臺上。天一黑,整個林場鴉雀無聲,只有從山上的什么地方引進(jìn)來的一股清泉,白天供職工使用,現(xiàn)在就在我住的小屋前淙淙流淌。我走出房門,在一條用鵝卵石鋪砌的小路上走動、遐想。
小路兩旁的小葉楊在夜風(fēng)中竊竊私語。我仰望天空,蒼涼而深邃。我想在巍巍群峰中辨認(rèn)哪座是黃龍地,什么也看不清,我想象那里正在進(jìn)行著祭神儀式,一只美麗的可愛的小猴,從半空中往下墜落時,突然被峽谷中浮動著的白得耀眼的一團(tuán)花葉托住了。
猴子也需要同情、善意和“人道主義”精神,它如果在同類中得不到這些,便會到異類中找尋。
獸性與獸性不相通時,獸會到人群中尋求慰藉;人性與人性不相通時,人也會到獸群中尋求友情??梢姡@種精神上的相通何等重要。這相通的精神力量是迄今為止的一切人類文明永遠(yuǎn)頌揚(yáng)、永遠(yuǎn)追求的。
天剛剛亮,我聽見場長在院里說,要給縣里掛個電話,讓他們派車來接陳記者。我連忙開門說不用了,就坐上林場往縣城拉貨的拖斗下山了。
愚公的子孫們,已經(jīng)把王屋山裝點得如此壯觀美麗,公路可以把汽車直送山頂,傳說中愚公挖掉的斷山,也只是留給后人觀賞。四條人工河、七百多個隧洞、三百個渡槽,使神話傳說中的王屋山,又增加了時代的魅力。在這塊獼猴保護(hù)區(qū)里,不論是傳說中的孤猴,還是現(xiàn)實中的孤猴,再不用擔(dān)驚受怕、到異類中尋求庇護(hù),尋求殘羹剩飯。這里實行人工飼養(yǎng),所有猴子一年四季可以得到美味佳肴,可以受到保護(hù),不受欺凌,不受孤立。
那么,人呢?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