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下面的開頭嗎?
“在過去的六年小學生活中,我遇到過許多事情。有的事情催人向上,有的事情發(fā)人深省,有的事情使人難忘 ……現(xiàn)在我就講一件使我受教育的事?!保ā哆@件事使我受到教育》)
“我的童年是五彩繽紛的,童年的趣事很多很多,就像海邊無數(shù)的貝殼一樣,現(xiàn)在我就從中撿出一個來……”(《童年趣事》)
“在我的腦海中,有許多值得回憶的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一眨一眨,無法計數(shù),我現(xiàn)在就從中選出最亮的一顆……”(《值得回憶的一件事》)
“從我記事開始,度過了許許多多的星期天,但我至今還記得的,就是在四年級上學期的一個有意義的星期天了。”(《一個星期天》
這些開頭,都是我隨手從同學們的作文中拈來的,要找,還有很多很多。對這樣的開頭,想來同學們也是屢見不鮮。
這種開頭,歸納起來,大致是,要寫事,就從許許多多不同的事說起;要寫人,就從許許多多不同的人說起;要寫物,就從許許多多不同的物說起;要寫理想,就從人有各種理想說起;甚至要說缺點,也從人的各種缺點說起……而且,不是以“海邊的貝殼”作比,就是以“天上的星星”來形容……
不是說這些開頭有什么大錯,或絕對的不可以;相反,應該說,第一個這樣寫的同學還是一個創(chuàng)舉,是很新穎很有創(chuàng)意的??墒菃栴}就從這兒開始了:開始這樣寫新穎有趣,就你也寫我也寫,大家都這樣寫,后來成了一種套路,非得來這么一番不可,這就壞了。
大家知道,再好的飯菜也有吃膩的時候。笑話講三遍就沒人笑了,講八遍十遍就臭不可聞了。再好的開頭,你也用,我也用,也就令人反胃了。
最根本的是,這樣開頭都違反了一個根本原則:開門見山。開門見山,這可是先人們積無數(shù)經(jīng)驗提煉出來的一句金玉良言啊!
有個傳說,宋代大文豪歐陽修寫《醉翁亭》記,開頭原有好幾十字,后來經(jīng)過反復推敲,濃縮為五個字“環(huán)滁皆山也”,且“也”為虛詞,實有四字而已。俄國大作家托爾斯泰著名長篇《安娜·卡列尼娜》《戰(zhàn)爭與和平》的開頭都改了十次以上,也都是為了簡潔而有力。他曾說過:“沒有任何天才的增添,像刪節(jié)那樣使作品更加完美。”有的同學可能認為,一開始繞那么一圈再到本題,那是一種技巧,一種花樣,可以吸引人。其實恰恰相反,因為讀者看東西,總喜歡一下子接觸主體,抓住要害;你繞半天,別人還不知道究竟要講些什么,心中就會犯急。如果開門見山,直奔主題,進入情節(jié),那倒是真正能一下子就抓住讀者的。請看:
“嘩——大雨傾盆,雷電交加?!保ā队曛小罚?/p>
“哇,好干凈!這是我的房間嗎?”(《我的小狗窩》)
“我的小弟弟戴了一頂大而圓的航天飛行帽來吃飯。”(《可愛的弟弟》)
這些開頭各有不同,但是沒有一個繞圈子的,你說吸引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