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天是多愁善感的,這雨絲一飄,便飄了三天。我獨自撐傘回家,卻又在胡同邊的小道駐足,這里不似以往,積水成河。
看著眼前的水泥路,我的腦海中竟已想不起往日積水成河的景象,因為不在意,所以淡忘嗎?
我努力從記憶的長線中理出一縷縷絲線。也漸漸想起以前發(fā)生在小道上的事。
那時,小道未鋪上水泥,每當雨水稍大些,它的主體便會隱于水中,大人們或從路兩旁的高地走,或撿來幾塊磚,扔進水里,擺成模仿腳步的一條“道”。
每當這時,我和伙伴會相約著穿上雨鞋,帶著雨傘把這里當成游玩的天地。
因為穿著雨鞋,我們便顯得肆無忌憚,跳進“河”里,用兩腳劃水,留下一層層洶涌的波濤,全然不顧衣服濕成什么樣。于是便形成一個“宗旨”:下雨時衣服肯定淋濕,所以玩水時再濕些也無所謂。大人走的磚石,我們?nèi)暥灰?,并為此感到沾沾自喜:看,他們并沒有我們厲害?。?/p>
可不一定每次我們都穿雨鞋,偶爾一倆個不穿,也是常事,我們也不會因為這樣便排斥了對方,反之,換個方法,接著玩。原來躲避不及的磚石派上用場,我們開始比賽誰在石頭上“跑”的更快。最開始,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后來膽子越來越大,就一個比一個快,偶爾一個石頭不穩(wěn),腳滑跌到水里,濕了鞋襪也不在意了,家長訓斥再嚴厲,也抵不上玩的樂趣。
分出勝負后,這個游戲也就不玩了。我們紛紛去找木片、石子,開始另一個游戲。我們把承著石子的木片放進水里,用手撥著水,讓它向下游漂去,在下游的人不甘狂等,便踏進水里(反正鞋已經(jīng)濕了么)阻止“船”的前行。不多時,兩路人馬便在水里齊相聚,“船”反而成了勝負的審判者,它停在哪端,哪端便輸了。
不知不覺間,天已黑了下來。各家媽媽也都找來,看見自家孩子或鞋襪,或衣服濕了一片,孩子們回去便有的受了。但當事人卻不以為然,向我們約定了隔天再玩。
后來,我慢慢長大,“河”邊也就無人問津了。三個月前,施工隊便把小道翻修,“河”也不復存在??删瓦@么短的時間,我卻已習慣水泥的路,忘卻“河”的樣子,唯有孩童時的歡聲笑語還清晰可聞。
究竟什么會遺忘,什么會銘記?每個人的答案不盡相同。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過快,也錯失了許多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機會。生活的改變過快,很多你未曾留心的事物轉(zhuǎn)瞬即逝。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些你所賦予感情的事物,你銘記的時間便會久,沒有聽說過某個人可以將生活中所有瑣事記得一清二楚,那樣活著,太累。可生活中沒有過去的記憶,也不叫活著,太過空虛。生活中沒有意義的事,忘記罷,可那些帶情的記憶,可要好好的懷念,因為哪怕物是人非,有些情終將不變。
遺忘與銘記,不矛盾?。挠洃浿谢厣?,我彎起嘴角,向家走去,我知道該記住些什么了。親愛的朋友,你呢?是否還在猶豫不決呢?……
【簡評】
這是一篇立意深刻,令人驚嘆的文章。看見眼前小道的變遷,由物及事地聯(lián)想起與之有關(guān)的自己小時候的趣事,進而由物及理,想起遺忘與銘記的關(guān)系,感悟獨到而深刻。作者年齡不大,能對生活有著如此深度的認識,也自是平日里對生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結(jié)晶。
材料安排有特色:先是倒敘開頭,然后選取相關(guān)的生活片斷,接著議論,文章敘述有變化,很是能吸引讀者;結(jié)尾由已及人,通過詢問“親愛的朋友”,增加了文章內(nèi)容廣度的同時,也令人回味,有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效。
(指導教師:李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