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要求,在高職院校全力投入“全員育人,人人有責”的大背景下,本文就輔導員如何立足本職崗位,提升立德樹人意識,服務學生成長的問題進行了思考和探討。
關鍵詞:高職 輔導員 育人 師德
0 引言
當前,在高職院校不斷強化“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責任意識的大背景下,筆者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輔導員,面對“大一新生的青澀與懵懂, 大二學生的成長與迷茫,大三畢業(yè)生的期待與堅守”,對如何在學生中開展日常教育與精細化管理、文明修身與養(yǎng)成教育管理,幫助他們成就“明德精藝”的夢想進行了簡要分析。基于此,作者想用三個“十分”,與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感悟。
1 投入“十分”的時間,堅持育人的第一師德標準
哈佛大學文理學院前院長羅索夫斯基說,“教師沒有八小時以外的自由,也不能對學生說‘今天作者休息’”。可見,時間的投入是育人的第一師德標準。輔導員對學生的情感投入、愛心傳遞和每一個點滴關心都是滋潤學生心田的陽光雨露[1]!回首往事,和08級同學們一千多個朝夕相處的日子,一幕幕的在作者腦海中涌現(xiàn):剛入學時,去宿舍與同學們交流談心,讓遠離家鄉(xiāng)的同學感受到新家的溫暖,幫助他們盡快熟悉、適應大學環(huán)境,融入新的集體生活;第二學年,正值甲流肆虐,每天逐個宿舍宣傳流感防控知識、檢查體溫監(jiān)測情況,并第一時間為隔離的同學送去口罩藥品和暖暖的關懷;畢業(yè)那年,為了安置好每一位待就業(yè)學生,堅持天天打電話跑宿舍,當西安的幾家企業(yè)來招聘學生時,把每個未就業(yè)學生的家庭狀況、學習成績、性格特點、能力特長都介紹得清清楚楚,聽得招聘的同志驚訝萬分。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學院一次性就業(yè)率達到了99.08%。
2 投入“十分”精力,點燃立德育人的內在靈魂
陶行知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有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梢?,精力的投入是立德育人的內在靈魂。只有全身心深入學生的學習生活,才能建立親密的師生友誼,有效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問題[2]。作為輔導員,當手捧12級16名同學16份學分預警通知書的時候,為此陷入了深深的焦灼和憂慮。心想,做為輔導員有責任也有義務把這些同學從懸崖邊重新拉回到學習的軌道。從與家長的側面了解,到與班主任的深入摸底,再到一個一個耐心細致的詢問交談;從網吧的“蹲點守候”,到網絡游戲中的“直接對話”,再到情感真摯的短信留言乃至每個同學不下 10 次的促膝長談;從自身求學經歷的分享,到鼓勵他們勇敢面對學習困難,再到找來班上優(yōu)秀生與他們一一結成學習對子。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經過努力,他們開始一點一點補上落下的課程,一點一點地提高,相繼走出了碌碌無為混日子的窘態(tài)。
3 投入“十分”的智慧,彰顯師德師范的核心
中國傳統(tǒng)認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個心就是智慧。可見,智慧的投入是師德師范的核心所在。如果輔導員不用心育人用心管理,那學生又怎能取得進步成長成才[3]?經調查,12級學生手機擁有率將近100%,電腦普及率也超過了60%。作為輔導員,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合理的使用網絡,助力自身的發(fā)展?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引導學生自主策劃,在全年級各宿舍自發(fā)的展開了“網絡狀況”調查。經調查,同學們自覺的加入到了主題班會的討論,調查結果顯示73.5%的學生上網主要用于打游戲、看電影、網聊,而只有18.1%的學生用于知識充電,并且78%的學生每天上網都在2-10個小時,甚至有27%的學生對網絡產生了依賴,面對這些觸目驚心的數(shù)據,很多同學都默默地關閉了網絡流量,更是欣喜的是學生在宿舍打網游的少了,檢索學習資料的多了;泡電影的少了,在線學習網絡課程的多了……
4 結語
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師德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它的意義絕對不可能用今天流行的“影響因子”來衡量。作為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其每一份付出都是成就高職學生美好夢想的助力器。面對學生把課堂和學校當成了玩手機電腦的“游戲場所”,成了喝咖啡飲料的“水吧”,成了打盹睡覺的“旅店”,成了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 “自由市場”等學風下滑現(xiàn)象,輔導員更應該投入“十分”的時間、精力和智慧,為成就每一名學生“明德精藝”的夢想而努力!更應該幫助學生摒棄不良習慣,不為任何干擾所惑,全身心投入學習,助力于學生的成長成才,使每一位學生都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李學軍.在高職院校思想工作中如何體現(xiàn)創(chuàng)新[J].網絡財富,2008(11):114-115.
[2]李曉峰,高峰,封杰.當前高校德育工作實效性問題探究[J].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08(3):182-183.
[3]陳蕾蕾.加強“90 后”大學生學風建設[J].讀與寫雜志,2010(6):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