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以控制傳染源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在預防血吸蟲病中的實際效果。方法:收集本縣2006~2010年關于綜合防治血吸蟲病方面有關措施及其效果等方面的資料,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結(jié)果:經(jīng)過以控制傳染源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的實施,本縣人群血吸蟲感染率從治理前的0.25%下降到了0.005%,家畜的血吸蟲感染率從治理前的0.10%下降到了0.01%;感染性釘螺從之前的14只降至0只;關于相關血吸蟲防治知識的知曉率達到了95%。結(jié)論:在本縣實施以控制傳染源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來對血吸蟲病進行控制和預防其成效顯著,值得繼續(xù)推廣實施。
【關鍵詞】傳染源控制 綜合防治 血吸蟲病 綜合防治
研究證實,采取以控制傳染源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對血吸蟲病進行防控是具有一定成效的。在本文中結(jié)合了本縣的實際情況對以控制傳染源控制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的實際效果進行了調(diào)查,分析、探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縣2005~2010年關于綜合防治血吸蟲病方面有關措施及其效果等方面的資料,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這些資料包括了本縣的對于血吸蟲防治的一些具體的措施情況,對防治效果的調(diào)查資料等。
1.2 綜合防治措施
主要的防治措施包括常規(guī)的人畜普查治療、查滅螺以及健康教育,在這些工作開展的同時還實施了興建沼氣池、衛(wèi)生廁所,人群、家畜化療等控制傳染源的措施。這些以控制感染源為主的措施作為整個血吸蟲防控工作中的主要內(nèi)容,具體包括:農(nóng)村耕牛全面以農(nóng)機代替;一般的家畜要求進行圈養(yǎng),牛、馬羊等大牲畜禁止在有螺地帶放牧;改造城鄉(xiāng)住戶的廁所(興建衛(wèi)生廁所)同時通過建設沼氣池的形式對人畜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人畜的糞便對水體的污染,全面實施關于血吸蟲防治方面健康知識普及與宣教工作。
1.3 方法
從本縣農(nóng)村人口中5~70歲的人群中隨機抽取800人作為主要的調(diào)查對象,采用Kato-Katz法進行糞檢,檢查其血吸蟲感染情況。同時對本縣現(xiàn)存耕牛及其他散放家畜采用棉析孵化法查病,要求耕牛和家畜等牲畜的受檢率要達90%以上。結(jié)合2002-2006年(實施綜合防治措施之前)本縣范圍內(nèi)相關的血吸蟲感染率,家畜的血吸蟲感染率,感染性釘螺抽查情況等資料,對實施綜合防治措施前后的相關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并對實施相關健康宣教幾年后的成果進行初步的統(tǒng)計、分析。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19.0進行相關的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采用的檢驗方法主要為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為了綜合治理、預防血吸蟲病本縣通過農(nóng)林水牧等多部門的配合實施了多項的綜合治理手段,于此同時也開展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相關健康宣教工作。在經(jīng)過以控制傳染源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的實施,本縣人群血吸蟲感染率從治理前的0.25%下降到了0.005%,綜合治理前后的差異存在顯著性(x2=535.247,p<0.01),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家畜的血吸蟲感染率從治理前的0.10%下降到了0.01%,綜合治理前后的差異存在顯著性(x2=313.145,p<0.01),同樣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感染性釘螺從之前的14只降至0只;關于相關血吸蟲防治知識的知曉率達到了95%。
3.討論
相關的研究結(jié)果已經(jīng)證實過,通過控制傳染源方式來控制血吸蟲病的感染、傳播是行之有效的,而以控制傳染源防治為主的綜合血吸蟲病防治措施實施后,通過切斷傳染源可以很好的阻斷血吸蟲病傳播也能在很好的預防血吸蟲病病發(fā)、散播的同時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識和衛(wèi)生意識。近幾年來,由于我國經(jīng)濟,技術(shù)水平的進步以及全面健康,衛(wèi)生意識的不斷提高,通過控制傳染源為主的綜合血吸蟲病的防治措施得以切實的實施,血吸蟲病的人畜感染率等有有極其顯著的降低。通過實施興建沼氣池,衛(wèi)生廁所,人群、家畜化療等控制傳染源的措施不斷的深化實施與進行,血吸蟲這類的傳染病的發(fā)病率(包括人群和牲畜)正在逐年的降低。
本文的調(diào)查結(jié)果也證實了以控制感染源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在預防,治理血吸蟲病發(fā)病、傳播中的實際作用,通過幾年的綜合治理本縣的范圍內(nèi)的人,畜血吸蟲發(fā)病率分別降低到了0.005%和0.01%,于此同時感染性釘螺基本已經(jīng)絕跡,人們的健康,衛(wèi)生意識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以控制傳染源為主的綜合血吸蟲病防治措施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農(nóng)、牧、醫(yī)以及水利等部門通力配合并堅持實施下去,這樣才能保證防治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何家昶,張世清,汪天平,吳慧,鮑建國,王躍明,田學根,姚振琪,任曉聯(lián),鄧玉軍,蘇繼好,虞貝貝,李婷婷,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血吸蟲病綜合防治措施預防血吸蟲病效果的研究[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1,10:758,744-747.
[2]朱紅,黃希寶,蔡順祥,涂祖武,陳艷艷,利國,夏菁,肖瑛,周曉蓉,曹慕民,高華,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血吸蟲病綜合防治措施效果評價[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1,12:908-911.
[5]林丹丹,吳曉華,姜慶五,林矯矯,周曉農(nóng).我國血吸蟲病防治研究的戰(zhàn)略重點思考[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9,01:1-5.
[4]王隴德,周曉農(nóng),陳紅根,郭家鋼,曾小軍,洪獻林,熊繼杰,吳曉華,王立英,夏剛,郝陽,血吸蟲病控制新策略的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09,05:37-43.
[5]何結(jié)寶,董紅星,以控制傳染源為主的血吸蟲病綜合防治策略效果評價[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10,04:26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