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朱敦儒是宋代著名詞人,其創(chuàng)作以“靖康之變”為界,呈現(xiàn)出鮮明的地域性和階段性。前期,詞人身處洛陽,詞風清新俊逸;后期漂泊江南,詞風沉郁內(nèi)斂。亡國之痛、流離之苦使詞人的內(nèi)心世界和精神層面發(fā)生巨大的變化。本文試從地域轉(zhuǎn)變的角度,探析詞人作品風格的轉(zhuǎn)變以及詞人在詞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關鍵詞:地域 朱敦儒 南渡 詞風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號巖壑老人,洛陽人。有《樵歌》三卷,又名《太平樵唱》,存詞二百四十余首。他生長于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達的北宋西京洛陽的官宦家庭,青少年時期可以說是一個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富貴公子,不慕名利,瀟灑俊逸,文采風流,是當時的名士。自稱“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祿非所愿也?!彼诼尻柖冗^了美好的四十六年,這一時期詞作的思想內(nèi)容可分為兩類:一是描寫女子之美,抒寫男女戀情的香艷題材,未脫“花間”風味,但筆致清新,格調(diào)高雅;二是寄情山水,抒寫情懷。詞人自視為閑云野鶴,狂放不羈,渴望在自然中尋找人生真趣。那首膾炙人口的《鷓鴣天·西都作》即是他前半生的人生宣言,大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柳七風味。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詞人的沖天意氣、不羈豪情給北宋后期詞壇吹入了一縷清新之風。歐陽修評價其“仙風清爽,世外希真,此一名也?!保W陽修《詞品甲敘》)薛礪若在《宋詞通論》中也稱其:“這種狂逸的心懷與風調(diào),不獨在詞中為絕無僅有,即在中國全部詩歌中,也只有太白能有此境界。”
朱氏本人也獲得“詞俊”的美譽。
生于“父老歡呼,翠華來也太平年”,長于“嵩高維岳,圖書之淵,西都二室三川”的“山水郎”,如果就這樣悠游一生,對他來說可能是件幸福的事,而對詞壇來說就是一大損失。“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一場驚天巨變徹底打碎了朱敦儒的風流名士夢。
公元1125年11月,金人的鐵蹄侵占了北宋淮河以北的土地,接著又長驅(qū)直入,緊逼汴京。徽欽二帝軟弱無能、貽誤戰(zhàn)機、用人不當,導致北宋國都被破,不得不出城投降。1127年4月,金兵劫掠二帝及皇室成員北上,北宋滅亡。同年5月,趙構于金陵稱帝,改元建炎,隨即南渡,1138年才定都臨安?!熬缚抵儭毕褚粓鼍薮蟮难┍?,把無窮的災難帶給宋朝,無論是達官貴人、貧苦百姓還是風流詞人,此時都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逃難去了。布衣之身的朱敦儒被拋到貧苦百姓的隊伍中,開始了國破家亡之后饑寒交迫、心驚膽戰(zhàn)的南渡之路。
1126年11月,詞人被迫離開生活了四十六年的洛陽,一路奔逃,伴隨他的是南飛的大雁。孤飛的大雁使詞人產(chǎn)生了深深的共鳴,于是詞人仿佛也化身為一只大雁,在風雨中飄零。于是他寫下了這首《卜算子》:
旅雁向南飛,風雨群相失。饑渴辛勤兩翅垂,獨下寒汀立。 鷗鷺苦難親,繳憂相逼。云海茫茫無處歸,誰聽哀鳴急!
整首詞表面是詠孤雁,實際是詞人自我經(jīng)歷和心境的寫照。流離風雨、饑寒交迫、憂心忡忡,無論是人是雁都面臨著來自外界的傷害以及走投無路的困境。這種孤獨和茫然通過孤雁這一意象,表達得含蓄又沉痛??梢钥闯觯瑥倪@首詞開始,朱敦儒的詞風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
詞人一路南逃,距離故鄉(xiāng)越來越遠,距離他前半生的悠游歲月也越來越遠。經(jīng)歷了千難萬險,他終于跨過長江來到金陵,暫時得到喘息。當他登上金陵城樓,不禁百感交集,寫下一首《相見歡》: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這首詞,境界開闊,氣魄宏大,情辭慷慨,寄意深長,容涵量大,但用筆省凈而形象豐富。陳廷焯謂此詞“慷慨激烈,發(fā)欲上指……足以使懦夫有立志”?!皣粕胶釉凇?,詞人此時所思慮的不只是個人的命運,而是表現(xiàn)出抗金報國的決心和渴望收復失地的急切心情。
戰(zhàn)爭還沒有結束,詞人不能停止腳步,還要繼續(xù)漂泊,沒有歸處也沒有方向,只能向前走。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萬里煙塵?;厥字性瓬I滿巾。 碧山對晚汀洲冷, 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xiāng)去國人。
這是詞人到達江西彭浪磯時寫下的《采桑子·彭浪磯》,詞中的“孤雁”已成為朱敦儒南渡詞中的主要意象之一。漂泊他鄉(xiāng)的“去國人”在凄冷的深秋,站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遙望故鄉(xiāng),眼前所見、心中所感都令詞人倍感孤獨。李清照在南渡之后也曾寫道:“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弊鳛橐粋€北方人,這芭蕉夜雨在她眼中、耳中、心中都是那么陌生,以致夜不能寐,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千古之后的游子讀到此仍心有凄凄焉。
在南行的途中,詞人看到了前所未見的江南風景,可是這一片旖旎風光并沒有使詞人像從前一樣寄情山水,瀟灑疏狂,而是勾起了詞人對故國故土的深切懷念。
故國當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馬長楸。對蔥蔥佳氣,赤縣神州。好景何曾虛過,勝友是處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斷狂游。胡塵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強學應劉??章f、螭蟠龍臥,誰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蠻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夢,重到東周。(《雨中花·嶺南作》)
當年得意,今朝落魄,夢回故土,醒在萬里?!霸俏鞫忌h,江南今日衰翁。”(《西江月》)可憐可嘆?。?/p>
詞人的南渡之路,最遠到達粵西地區(qū)。
圓月又中秋。南海西頭。蠻云瘴雨晚難收。北客相逢彈淚坐,合恨分愁。 無酒可銷憂。但說皇州。天家宮闕酒家樓。今夜只應清汴水,嗚咽東流。(《浪淘沙·中秋陰雨》)
月是故鄉(xiāng)明!詞人身處異地他鄉(xiāng),中秋佳節(jié),竟然連一輪明月都無法見到,漫天的蠻云瘴雨,恰如詞人此時的心情。“同是天涯淪落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詞人與朋友坐在一座古寺的門口,望著這無月的天空,“相對無言,唯有淚千行”?;厥坠识?,繁華盛世,而今,只有那汴水還像以前一樣東流,“物是人非,事事休”。
詞人從1126年冬南渡開始,一直走到1135年,才停下腳步。南宋君臣偏安于江南,向金國俯首稱臣,換來了暫時的平靜。在故友的勸告下,朱敦儒走上了曾經(jīng)逃避的仕途,意欲為國為民盡匹夫之力。縱觀詞人的這條悲慘的漂泊之路,我們可以看出他的詞風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在南渡初期,作為一只“孤雁”,詞人用自己的筆記錄下歷史的血痕。我們不能要求他像大詩人杜甫那樣客觀詳細地記錄民生疾苦、戰(zhàn)爭悲慘,但我們?nèi)钥梢詮脑~人的經(jīng)歷和情感來感受整個國家和民族的苦難。這一時期的詞風悲涼沉郁,充滿對個人身世命運的擔憂。后期,詞人在歷史與現(xiàn)實中苦苦思索,跳出了個人情感的藩籬,把目光放到山河家國之上,詞中充滿家國之痛、黍離之悲,又充滿豪壯之氣,詞風轉(zhuǎn)入悲壯闊大。
從紹興五年(1135)到紹興十九年(1149)的十五年里,朱敦儒入朝為官,寓居臨安(今杭州),此時的詞較之前失色不少。紹興十六年受秦檜陷害罷官,紹興二十五年,又受秦檜威脅,起用為鴻臚少卿;秦檜死,即被罷免,之后隱居嘉禾(今浙江嘉興)。據(jù)相關材料和他的詞作可以推斷朱敦儒活到近百歲,“今年生日,慶一百省歲。”(《洞仙歌》)之后,他的詞又呈現(xiàn)出另外一種風格,以《好事近》中的二首為例: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jié)?;钣嬀G蓑青笠,慣披霜沖雪。 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漁父長身來,只共釣竿相識。隨意轉(zhuǎn)船回棹,似飛空無跡。蘆花開落任浮生,長醉是良策。昨夜一江風雨,都不曾聽得。
這兩首詞大有“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之感。梁啟超謂這些詞:“飄飄有出塵想,讀之令人意境遠。”(《飲冰室評詞》)
薛礪若認為朱敦儒“為南渡前后最大的一位頹廢派詞人”?!邦j廢”成為朱敦儒詞風演變軌跡的終點,同時也是詞人心靈漂泊的終點。我認為這固然有他個人性格的問題,更是整個大的時代背景的問題,整個社會風氣的問題,所以注定他只能算作名家,而不能成為大家。
綜上所述,作為南渡詞人的一個典型代表,“在南北之交的詞人中,朱敦儒應是個‘巨擘’,如向,如陳,如葉皆非他的敵手。”南宋詞人汪莘(1155—?)在他的《方壺詩余自序》中說:“余于詞所喜愛者三人焉。蓋至東坡而一變,其豪妙之氣隱隱然流出言外,天然絕世,不假振作。二變而為朱希真,多塵外之想,雖雜以微塵而其清氣自不可沒。三變而為辛稼軒,乃寫其胸中之事,尤好稱淵明,此詞之三變也。”由此可見,朱敦儒在詞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參考文獻:
[1] (元)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2] 薛礪若.宋詞通論[M].上海:上海書店,1989.
[3] 陶爾夫,劉敬圻.南宋詞史[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
[4]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6.
[5] 唐圭璋.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6] 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
作 者:辛明靜,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學。
編 輯:張晴 E?鄄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