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霸輩出的當代中國,什么樣不可思議的高分都能創(chuàng)造。但2014年4月,東莞市卻出了一個分數(shù)不高的“新型”學霸,她就是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三女生盧凱悅。今年春天,盧凱悅接連被哈佛、耶魯、牛津、麻省理工等10所世界頂尖大學錄取,打破了十年前,英國天才少年啥克列創(chuàng)造的同時被8所名校錄取的世界紀錄。倫敦《每日電訊》稱,“盧的紀錄,無疑將成為世界大學史上重要的一筆?!?/p>
一個成績不錯、但絕算不上特別突出的小姑娘,為什么被世界這么多所頂尖大學青睞?回顧盧凱悅的高中之路,也許會揭示出一個全新的成才途徑。
有限的自由
盧凱悅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為了把女兒培養(yǎng)成才,父母煞費苦心,從小就進行智力開發(fā),各種興趣班、輔導班,令她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成績也平平。
一天,盧凱悅對爸爸說:“我不反對文化課學習,我只是不想成為運算習題的機器。爸爸潛心培養(yǎng)我,難道不是為了我幸福和快樂?”女兒的話,讓盧爸爸有些震驚:得與失,從來都是一個悖論。如何在這悖論中找出一條和諧的途徑呢?
他潛心研究著,想給女兒找出一條適合她的途徑來。
有一次,他因公去美國出差,住在華盛頓一位大學同學家里。那位同學的兒子,剛剛被耶魯大學醫(yī)學系錄取,他便請教美國名校的錄取情況。大學同學的兒子告訴他,高中同班同學里,有好多人的高考成績超過他,但都沒被耶魯大學錄取,而他靠著州里大學棒球聯(lián)賽亞軍和一項北極考察的環(huán)保行社會活動而被錄取。
這讓盧爸爸深受震驚:原來,世界名校的錄取原則是這樣呀!它們不僅看考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參考考生的社會活動能力和應(yīng)付各種事件的能力。簡要地說,中國的高考,考的是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而世界名??嫉氖悄闶欠窬邆鋵硪莆罩R所應(yīng)該有的能力。前者是看你手里的獵物有多少,后者是看你手里有沒有獵槍。
從那時開始,他就決定讓女兒從“唯學習成績論”中跳出來,按照世界名校錄取的標準來培養(yǎng)女兒。生性好動的盧凱悅聽說后歡呼雀躍。
可盧凱悅畢竟是孩子,爸爸在她學習方面的“高壓”―撤掉,她就像脫韁的野馬,期末考試成績也在前十名外了。
她的班主任找到盧爸爸,“你處在中國的教育系統(tǒng)里,你必須遵守這里的游戲規(guī)則,在應(yīng)試教育中取得好的成績,你才有其他的發(fā)展機會。如果你完全忽視應(yīng)試教育,高考成績―塌糊涂,你再有天才,也不會被任何學校承認。”
老師的話,使得盧爸爸明白了“平衡”的道理:保持一定的學習成績,在此前提下,多方面發(fā)展。為此,他給盧凱悅規(guī)定了每周文化課學習的時間和“多方位發(fā)展”的時間。這種辦法,給脫韁的野馬系上了一個掌控的韁繩,使盧凱悅能在生活的大草原上,“有限自由”地奔馳。
事實證明,這個大原則,成為盧凱悅成才的關(guān)鍵。
冷招出奇才
盧爸爸參閱了古今中外多位名人的少年成長歷程,從中總結(jié)出幾個看似小巧,實則大有裨益的小招數(shù)。首先,他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中外名人、偉人都是精力極其旺盛,極少有弱不禁風的人能做出大作為。一架飛機,要飛得高飛得遠,必須有一部馬力強勁的發(fā)動機,而人體的發(fā)動機就是心肺功能。
為了鍛煉盧凱悅的心肺功能,他給女兒制訂了一套嚴格的大運動量訓練計劃。每天早晨,他領(lǐng)著女兒到公園里跑步半個小時,每周打二個小時羽毛球,半個月爬次山。平時,家里還備有小啞鈴、跳繩、乒乓球桌,只要有點時間,父女倆就鍛煉一會。這樣,即使在最緊張的期末考試階段,她也能保持每天有一小時的大運動量。
有朋友見他總是領(lǐng)著女兒做大運動量的活動,就懷疑地說:“孩子學習多緊,這樣運動,一來浪費時間;二來,鍛煉之后孩子疲勞了,還有精力學習么?”他笑著回答:“其實道理很簡單,磨刀不誤砍柴工。鍛煉身體,是―本萬利的?!?/p>
第二件事,盧爸爸認為,女兒要想有大作為,必須有自控能力,也就是說,必須能夠克服自己的欲望,去做應(yīng)該做的事,而不是去做好玩兒的事。自制力從來都是成功的基礎(chǔ),放任自己的人與成功根本就無緣。
女兒最愛吃荔枝,吃起來就沒完。于是,盧爸爸買來新鮮荔枝、剝了皮,水靈靈地裝滿一盤子,放桌子上。女兒一邊看書,一邊想著要吃荔枝,但爸爸就在旁邊站著監(jiān)督,她的手―伸出去,爸爸就輕輕地打她的手,她忙樂著把手縮回去,重新去看書。一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個小時過去了,盧凱悅饞得滿嘴是口水,但始終控制著自己。直到女兒學習完畢,他才允許女兒大吃一頓。
他把吃荔枝的訓練叫“正面訓練法”。同時,他也發(fā)明了“反面訓練法”。女兒討厭西蘭花,―吃西蘭花,她就要嘔吐,她受不了西蘭花的那股味道。于是,盧爸爸炒盤西蘭花擺在桌上。而在西蘭花的旁邊,卻放著女兒最愛吃的煎刀魚。
盧凱悅伸出筷子,―邊是討厭的西蘭花,一邊是喜愛的煎刀魚,她的筷子伸向哪―邊,對她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在父親的監(jiān)督下,盧凱悅控制著自己,強行把筷子伸近西蘭花,痛苦地放在嘴里。
當盧凱悅吃了很多西蘭花之后,父親才允許她品嘗―下煎刀魚,那股香味,樂得她咯咯直笑。妻子對這個辦法很不以為然,他說:“肯做吃苦的事情,不回避為難的事情,這樣的性格,才是成功者的優(yōu)良品質(zhì)。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些學生本來很聰明,學習也很用功,但是,他可能討厭―門課,就不喜歡它,結(jié)果造成‘偏科’。這就是性格的弱點,其實,我們在人生中有很多次進行了錯誤的選擇,這種錯誤的原因并不全是判斷失誤,大多數(shù)是因為我們的情緒左右了我們的智慧和理智?!?/p>
這兩招兒,還真管用。經(jīng)過一段“殘忍”訓練,盧凱悅養(yǎng)成了極好的意志力,從而具備了極強的心理素質(zhì):冷靜、客觀,不以自己的喜好來做決定,而以正確的原則來做出決定。
他的第三招就是“讀千卷書,行萬里路”。盧爸爸精心挑選了包括政治、社會、科學等各學科的精品書籍,每周讓女兒讀一部,即使是走馬觀花似地讀一遍,也比不讀強好多。有時,遇到女兒喜歡的書籍,父女倆還會為此進行討論,甚至爭得面紅耳赤。幾年來,盧凱悅讀了幾百部書籍,她的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遠遠地超過了同齡人,即使在成人里,也算是少見的知識淵博者。
如果只閉門讀書,時間長了,有可能變成一個書蟲,或者一個紙上談兵的廢物。盧爸爸決心讓女兒多接觸社會,接觸各行各業(yè)的人士,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應(yīng)用。
每當假期,他就領(lǐng)女兒去全國甚至國外旅游,幾年來,父女倆的足跡踏遍亞洲、歐洲和北美洲。每到―處,他不是領(lǐng)女兒去看什么名勝風景,而是領(lǐng)女兒去看當?shù)鼐用竦纳睿诖蠼中∠锢矬w驗這個地區(qū)的人。一有機會,就讓女兒與當?shù)厝伺收勔环?。另外,他也領(lǐng)女兒去貧困地區(qū)參觀,讓社會的最底層一面,給女兒展示。
漸漸地,小凱悅成長為一個滿腹經(jīng)綸、聰明理智、大智大勇的少女了。她不是―個學習特別好的學生,但卻是個有豐富知識的雜學家。盧爸爸根據(jù)女兒的特點,為她選擇了最適合的政治學專業(yè)。
舌戰(zhàn)群考官
從2013年末,盧凱悅就開始瀏覽世界各大名校的網(wǎng)站,選中了12所名校作為自己報考的目標。其實,以她的水平,報一兩所,就會錄取。但盧凱悅認為,考官的面試,正是鍛煉的好機會,何不就此來番“免費”的社交課程呢?
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她所報考的12所大學,竟然有1O所給她發(fā)來了面試通知。她第―個面試的是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系。面試的考官是社會政治體制學的創(chuàng)始人拉菲爾教授。如果是一般的小女孩,第一次面對這位世界級的專家,不免心中忐忑。但盧凱悅“沒把他當回事”,首先形成了“戰(zhàn)略上藐視”的心理優(yōu)勢。
―兩句見面語之后,拉菲爾教授直截了當?shù)靥岢隽艘粋€出人意料的問題:“中國的《爸爸去哪兒》你看過吧?這個節(jié)目的熱播,反映了中國教育的哪些問題?”
這是個很難的問題,如果沒有廣泛的知識,根本無法應(yīng)付。盧凱悅反問道:“您看過美國的《楚門的世界》么?”
拉菲爾以為自己知道《爸爸去哪兒》一定會讓盧凱悅感到出人意料,但盧凱悅竟看過《楚門的世界》,這讓拉菲爾很吃驚:這個小丫頭涉及極廣,真正具備了政治人物的素質(zhì)。
盧凱悅接著說:“這兩者其實有個共同點,就是反映了人類對個人生活的獵奇。而這種獵奇,是每個人內(nèi)心都存在的那種完善自我的愿望使然?!栋职秩ツ膬骸饭?jié)目的熱播,原因在于人們對中國教育體制的思考,在某種方面,說明教育的某些缺失。但我從不認為這種缺失就是一種失敗,一個民族,五千年延續(xù)下來的教育傳統(tǒng),既然它造就了一個偉大的東方文明,它一定有某種不可替代的價值優(yōu)勢?!?/p>
盧凱悅的回答與大部分考生不同,她沒有像別人那樣,刻意地美化美國的教育來說明自己到美國求學的必要性,而是以泱泱五千年文明的偉大自信,說明自己到美國留學,不是―種崇拜,而是一種借鑒。
只問了這―個問題,拉菲爾大為折服,當場向盧凱悅伸出手來:“祝賀你。我們非常榮幸地錄取你為我校的學生?!?/p>
在牛津大學的面試中,盧凱悅受到極大的挑戰(zhàn)。主考官問她:“你對烏克蘭的局勢有什么看法?”
盧凱悅在飛往倫敦的飛機上時,烏克蘭事件發(fā)生了。她下飛機后,只在賓館的電視里看了一下烏克蘭的新聞,具體了解并不多。而考官竟然第―個問題就問這個,是在考驗她對時效新聞的敏感,同時也完全排除了事先備考的可能。
盧凱悅確實說不出具體的觀點,因為她對事件還不清楚。可是,直接回答不清楚,那肯定不行。在短短的十幾秒思考中,盧凱悅忽然想起了一個哲學家說過的話:“當你無法具體回答一個問題時,你可以概括它。因此,世界上沒有解答不了的問題?!?/p>
她有了主意:“烏克蘭的問題,當然是經(jīng)濟問題引起的,這里涉及到有人希望加入歐盟,而有的人不希望。凡是經(jīng)濟問題引起的紛爭,都可以用和平談判的方式來和解。我想,聯(lián)合國和有關(guān)國家將會坐到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盧凱悅的回答,巧妙地避開了她所不了解的情況,卻給這個問題作出了概括性的解答,令考官大為嘆服:“這個問題,其實連我和我的同事,也沒具體的看法,情況還不明了。而你的答案是目前最佳答案?!?/p>
強健的體魄,加上冷靜的態(tài)度以及廣博的知識,使得盧凱悅征服了1O所大學的考官。哈佛大學的理查德教授評價盧凱悅是“史上最優(yōu)秀的女政治家”。
盧凱悅成功了。盧爸爸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將女兒培養(yǎng)成為一個初具“規(guī)?!钡呐渭?。而她成功的關(guān)鍵,不是考試成績有多么優(yōu)秀,而在于她是一個“無所不知”的雜學家。從傳統(tǒng)的教育觀點來看,盧凱悅的成功,有一點旁門左道的意思,但是,當我們的教育體系培養(yǎng)出來無數(shù)―個模式的人才時,我們不是正需要這種旁門左道,來為我們的教育增添―抹新的光芒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