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0月21日,蘇共中央全會討論了戈爾巴喬夫即將在“慶祝十月革命勝利70周年大會”上做的報告。報告對蘇聯(lián)70年的歷史和重要人物進行了評價,強調要改變“被扭曲的”社會主義制度,為下一步的改革吹風。按既定議程,會議如往常一樣走完龍?zhí)缀缶托肌皠倮]幕”了。但是,當戈爾巴喬夫按照慣例程式化地詢問“誰還有意見”時,時任蘇共中央書記、政治局候補委員、莫斯科市市委第一書記的葉利欽,“完全的意外”地站起來,當場激情發(fā)表個人意見,對改革進程緩慢提出公開批評,并建議全會審議他曾向戈爾巴喬夫遞交的“申請報告”?!吧暾垐蟾妗钡暮诵膬热菔且髮⑵溆烧尉趾蜓a委員提升為政治局委員。
慣于黨內公式化政治生活和從眾化執(zhí)政思維的中央委員們,特別是以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第一書記利加喬夫為首的傳統(tǒng)派,無法接受葉利欽這樣的黨內高級領導干部以這種獨特的方式表達政治上的意見和愿望。大家認為他的這種行為是對現(xiàn)有秩序的破壞。于是,全會對葉利欽進行批判,指責他是“離經(jīng)叛道之徒”。葉利欽怒而提出辭去莫斯科市市委第一書記職務。1987年11月11日,蘇共莫斯科市市委召開全體會議,繼續(xù)批評葉利欽,并解除了他上任還不到一年的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和常委職務。1988年2月18日,蘇共中央全會解除了葉利欽的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職務,改任國家建委第一副主席。
但是,針對這一高級領導干部的職務調整,黨的領導機關及其大多數(shù)成員與普通黨員、基層群眾的認識和態(tài)度出現(xiàn)了嚴重分歧。相當多的黨員、群眾反倒認為葉利欽受到了專制執(zhí)政機關的政治迫害,是一位“人民英雄”,是群眾利益的“守護神”。由此,葉利欽不但成為黨內外關注的焦點,而且成為反對派的總代表,甚至成為民情、民意和民心的“晴雨表”和“轉換器”。
“議行監(jiān)合一”權力結構模式積累的所有弊端和衍生的所有風險,如集權、專制、腐敗、動亂、窮困等等,成為以他為首的激進派攻擊、脫離、分裂黨和國家的彈藥和武器。他們打出反極權、反特權、爭民主、爭自由的旗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民意基礎和同情支持,甚至蘇聯(lián)的許多黨政精英紛紛背離戈爾巴喬夫轉而投向葉利欽;同時,大型國營企業(yè)的經(jīng)理們也拒絕向蘇聯(lián)中央政府納稅,而主動向俄羅斯共和國政府繳稅。由此,蘇共解體的“多米諾陣式”的又一張牌產生了,這給蘇共分裂乃至國家解體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摘自商務印書館《蘇共亡黨之謎:從權力結構之傷到用人體制之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