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這么說,基本上所有去過慕尼黑這座城市的人,都去過兩個地方,一個是BMW的博物館,另外一個就是HB啤酒館(穆斯林兄弟除外)。尤其是后者,很多人都說一定要去,當(dāng)他們說到這里的時候,基本上都會表現(xiàn)出一種垂涎欲滴的姿態(tài),口中反復(fù)念叨“大肘子,真香,大肘子,真香”。
可惜,我始終不這么覺得。HB啤酒館對于慕尼黑人來說,就像是全聚德對于北京人的概念,知道那是老字號,歷史悠久,但同時也知道,那里的味道已經(jīng)今非昔比,基本上是游客聚集地,就餐客人以老帽兒居多。
相比HB啤酒館,它對面的Hard Rock讓我更感興趣,國內(nèi)將其翻譯成硬石餐廳,原來在北京長城飯店有一個,后來倒閉了,不過最近聽說被接手了,不知道未來如何。
HB啤酒館全名叫Hofbrauhaus,這是一個合成詞,是hof+brau+haus的組合,意思是皇家+啤酒+房屋。我不知道這里和皇家有什么關(guān)系,只是聽說當(dāng)年希特勒是在這里發(fā)動過一次革命。關(guān)于這個畫面,我想象過幾次,可能和《列寧在十月》當(dāng)中列寧站在一個桌子上演講,然后振臂高呼的場景差不多,當(dāng)他嚷嚷完了之后,桌子底下的老百姓就開始出去打架了。
我第一次去慕尼黑的時候,就被拉去了這個啤酒館。我記得那天下午是安排的自由活動,因為是在慕尼黑的王府井——瑪麗廣場,周圍商場特別多,幾個著名的德國品牌都在那里有專賣店,同行的人基本上都去買鍋買刀買箱子了,我是因為聽聞了一個重要的展覽,獨自跑到了Haus Der Kunst博物館,去看了ECM唱片公司的40周年回顧展。
等我回來的時候,剛好是飯點兒。那時候啤酒館里基本上是人聲鼎沸、人頭攢動的,當(dāng)然,也座無虛席。感覺抬頭舉杯的,多過低頭啃肘子的。高聲吶喊的,多過細心品味的。說實話,當(dāng)時我心里只感覺是“一幫老帽兒”。雖然在此之前,我并沒有吃過這家傳說當(dāng)中的正宗肘子,但看到此情此景,我就明白這里好吃不了。因為好吃的餐廳都是走質(zhì)不走量,提前三天預(yù)訂之類的規(guī)則不是裝孫子,而是廚師對一頓飯的精心對待。
中午的HB啤酒館,比晚上人少很多,但是也有樂隊表演。
吃過之后,果然如此。肘子被炸焦的那層皮是嚼不動的,當(dāng)然,廚師可能壓根兒也沒想讓你嚼,就像許多餐廳擺盤的時候一定要在盤子邊上放一朵花一樣,只是一個裝飾而已。至于肘子肉,喜歡吃肉的人肯定說它好,因為足實,不光能吃飽,還能把你吃撐。對于不喜歡吃肉的人來說,兩口就夠了。
當(dāng)然,肘子不是唯一的。如果你只點肘子,服務(wù)員一定會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你,反復(fù)問你:“難道這就夠了嗎?你就吃這么點兒嗎?”在服務(wù)員這種眼神下,你難免會多點一點兒,比如酸菜、土豆泥以及啤酒。這當(dāng)中我覺得啤酒沒的說,這東西每個店都有自己的口味,因為使用的麥子不同,尤其是加入啤酒花的時間不同,所以造就了不同的口感。土豆泥和KFC里的土豆泥不是一種泥,它是做成了一個圈形的團子,吃起來質(zhì)感有點兒像糯米,所以我猜這應(yīng)該是糯米粉和土豆粉綜合在一起的結(jié)果,所以叫它土豆泥不合適,相比之下,土豆年糕似乎更好理解也更形象。
當(dāng)然,還有酸菜,建議你能不點就不點。反倒是可以試試被稱作當(dāng)?shù)靥厣南隳c,顏色是白色,不是煎的,而是放在白水里煮的。雖然也沒有那么香,但是總比肘子強。
這就是HB啤酒館里面的那個肘子,旁邊配著土豆泥,或者說土豆年糕。
如果你是第一次去德國,第一次去慕尼黑,倒是可以去這里試試,但還是建議不去,除非你想讓自己變成一個“老帽兒”,或者是你想看看全世界各地的“老帽兒”聚集在一起喝啤酒的景象。因為回來之后,HB啤酒館并不能作為你吹牛的資本,畢竟每個去過慕尼黑的人都去過。所以和他們在一起聊天的時候,你頂多聊出一點兒個人回憶。相比之下,我覺得更牛氣的姿態(tài)是死活不去,當(dāng)你和一群去過慕尼黑的旅友坐在一起聊天的時候,當(dāng)他們每個人都聊到大肘子而垂涎欲滴的時候,只有你偏偏說自己沒去過。不是沒機會,就是不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