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fā)現,任何一件事只要加上“是一種態(tài)度”,再猥瑣再無聊的事情都會瞬間有品位起來。比如:坐馬桶上發(fā)微博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自拍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夏天穿羊毛衫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給朋友點贊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沒事盯著美女看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穿著內褲下樓倒垃圾也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有一類人的生活態(tài)度就是旅行,他們信奉一句話:一生中至少要有兩次沖動,一次奮不顧身的愛情,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說得好像都不要錢似的。事實上愛情費錢費感情,旅行費錢費時間。誰費誰知道。怪不得一個朋友告訴我,去西藏旅行的人大部分會辭職,一部分人是去之前為了要時間跟單位決裂,另一部分是去了西藏后內心頓悟回來后辭職。所以后來他們單位只要員工說:我要去西藏,基本上就成了辭職的另一個說法。
“我要去西藏。”
“好,去財務部結賬吧?!?/p>
喜歡旅行的人還說一個LV包的錢就可以游完全國了,可是,首先你得有個LV的包吧。而且一個LV包的錢就可以游完全國?這真的不是夢游嗎?
這類人通常還會告訴你旅行可以改變一個人,搞得好像每個人都愿意去泰國一樣——去泰國改變自己,想想都很疼。
我有個朋友是導游,他說旅行的意義就是發(fā)現世界很大,自己那點兒事根本不算什么,于是每次回來都想換個方式弄死那些得罪過自己的同事。你們看,旅行能改變一個人看問題的角度,果不其然。
還有一類人的生活態(tài)度就是愛,死了都要愛。這類人的愛無窮無盡,真是愛多了撐的。我有個女朋友每天就是愛啊愛啊愛啊,要不是長得難看都可以叫愛神了。后來她失戀了,而后發(fā)了一條微博說:我得不到,我就毀掉。
聽得我毛骨悚然,每次失戀難道不就是多了一個陪戀嗎?她說不是多了一個陪戀,而應該是多了一個陪葬,用她的話說是“沒有前夫,只有亡夫”。這哪里是談戀愛???這簡直是賣墓地。
還有一類人的生活態(tài)度就是賺錢,錢越多越好,最好家里能有幾個億的現金,可以點壞四臺點鈔機。這類人認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不管什么問題,只要對癥下錢就可以了。
第四類人的生活態(tài)度是讀書,他們總覺得自己讀書少,別人就會騙自己。但是你以為自己讀書多,就可以彌補自己長得丑嗎?長得好看讀書多,那叫錦上添花,長得丑讀書多,沒準就成了查漏補缺。這類朋友經常說:半夜醒來你發(fā)現自己很久沒有讀書,而且沒有讀書的念頭,說明你已經墮落了。
我就不會墮落,因為我睡眠質量好,不可能半夜醒來。
書不一定讀得多,你看人家鳳姐,只讀幾本小雜志,照樣可以活出一種彪悍的人生來。
第五類人的生活態(tài)度就是玩手機,他們的人生四大悲劇就是:剛出門手機就沒電;上網速度變慢;月初流量就用完;好不容易上傳個照片,卻沒一個人來點贊。當然他們也沒什么生活態(tài)度,因為他們的態(tài)度是由手機決定的。
最后說兩句正經的,其實不管什么生活態(tài)度都好,就是不要今天這個態(tài)度,明天那個態(tài)度。你這個生活不錯我學習一下,他那個生活也不錯我效仿一下。你就是你,如果你非過成別人的生活不可,那最后你就什么都不是、什么態(tài)度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