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初,我和幾位同學(xué)一起,前往江蘇宜興的佛光祖庭大覺寺,此行的目的是以義工的身份為寺方拍攝一個素食活動的紀錄片。在寺廟里住了整整六天,跟僧侶一起吃齋飯,六點起床上早課,十點關(guān)燈睡覺,出門不用帶手機和錢包,見到所有人都打招呼問好,一切都單純善良,仿佛活在世外桃源,我整個人被感動得一塌糊涂。
跟宗教有關(guān)的話題,在任何文學(xué)或影視作品里都是略帶敏感的話題,我是無神論者,不會宣揚大家一定要去信佛,但關(guān)于信仰,關(guān)于人性中溫暖善良的部分,是任何人都需要的。
在寺廟里,規(guī)矩很多,一開始,我感覺到相當(dāng)拘束,簡直像黛玉進賈府,生怕說錯一句話,走錯一步路??蛇m應(yīng)了一天便覺得,這不是規(guī)矩,而是文化,是修養(yǎng)。
在齋堂吃飯,就算同時有幾百人用餐,也幾乎不會發(fā)出一點聲音,用的是鐵筷,鐵筷碰撞碗的聲音都幾乎不會有。僧人們吃飯前,要先默念幾句佛語,“計工多少,量彼來處……”略晦澀,我在此不贅述,大致意思就是,吃飯前要想想自己這一天都做了什么,有沒有資格食用這一頓飯,不能貪吃,不能挑食,不是為了享受美味才吃飯,而是為更好的生活工作提供體力需要才吃的這餐飯。
齋菜很美味,并不是想象中的青菜豆腐,每天都有六七個菜自主挑選,豆類、菌類、綠葉菜,鹵味辣味都有。吃飯很講究,不能蹺二郎腿,不能把胳膊肘靠在飯桌上,不能埋著頭,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浪費。雖然是自助式的齋食,幾乎每個人都會按需自取,盤子和碗吃完是不會剩余什么的,然后用擦完嘴的紙巾把盤子上的湯汁殘余擦拭干凈,最后把餐盤放至回收處。這些,都是很禮貌的細節(jié)。
在寺廟里見到人,只要是法師和義工,無論認識與否,都會雙手合十地微笑打招呼,道一聲“吉祥”。這個詞真好,包括了平安、幸福、如意等等意思,也不像阿彌陀佛那樣高高在上不接地氣。見到男義工,無論年紀多大都叫“師兄”,女的都叫“師姐”,僧侶則稱呼“法師”。剛開始覺得這樣有些形式主義,后來被一個個陌生人微笑打招呼,我內(nèi)心挺治愈的,這是禮貌,是很好的習(xí)慣。
素食節(jié)一共持續(xù)五天,在這里擺攤賣素食的基本都不是商家,而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信徒義工,有當(dāng)?shù)氐?,也有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的。其中一些長相富貴的中老年媽媽,看氣質(zhì)就知道平日里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富家太太,此時系著圍裙,招呼著生意,笑得很燦爛,這樣的她們真的很美。他們完全不考慮賺錢,見我們扛著攝像機辛苦,路過的時候,會趕忙送過來一些剛出爐的點心,或者解渴的飲料,看到小孩子哭鬧要買,家長不同意,他們就直接遞上食物免費送給小朋友。
采訪需要,我們認識了幾個臺灣媽媽,因為沒去過臺灣,對臺灣人的印象,似乎除了說話嗲沒別的。但這幾個可愛又倔強的臺灣媽媽,讓我對臺灣人的印象特別好!她們年紀都挺大了,四五十歲的樣子,她們都是信徒,覺得吃素是一件積德的善事,自費機票從臺灣過來,所有食材也都是臺灣帶過來的,她們并不為了賺錢,只為了更多人吃素食,多一個人吃素,就少一分殺戮,就是積德。
她們賣的鳳梨酥超級好吃,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鳳梨酥,包裝簡約,但食物品相精致,四方形,一點粗糙的邊角都沒有,一口咬下去,酥軟的仿佛掉進了絨毛枕里。第一天我就買了兩盒,吃了一口后,又趕忙折回去給我奶奶帶了兩盒,她肯定愛吃。
臺灣媽媽們帶了自認為足夠多的量過來,可舉辦五天的素食節(jié),她們的鳳梨酥因為太好吃,第一天就賣掉了一半!在我們外人眼里,這當(dāng)然是好事,但她們卻不覺得,她們認為,有人一次性買了太多,這樣會使得很多人品嘗不到她們的食物,她們不是為了賺錢來的,就是為了宣揚素食文化,要讓更多人吃到才行。于是,她們開始限量賣,一人只能買一盒,后來還是不行,還是感覺賣得快,于是把大盒子打開,按小盒子的一塊塊來賣,一人限購三塊,比橡皮擦大不了太多的鳳梨酥,嘴大的一口就能吃一塊,三塊真的不夠什么吃的,但是,她們就堅持不多賣,這真的讓游客們無法理解,我卻覺得她們太可愛。
離開的時候在某大型旅游城市中轉(zhuǎn),碰到擁堵吵鬧和錙銖必較,已經(jīng)完全適應(yīng)不了,甚至有點害怕,同伴說,別怕,我們本來就是從這個世界來的。是啊,山上山下完全是兩個世界呢。
與世隔絕的六天,感受到了來自整個世界的善意。不必每個人都要信佛,但每個人都應(yīng)該一心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