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某莊有一少婦,為人十分聰明伶俐。一日,她再婚夫的長子突然暴病去世,為辦喪事家里請來了寫祭文的先生、念經的道士和縫喪服的裁縫。
這先生、道士、裁縫,打聽到這后娘比長子還要年輕幾歲,三人湊在一起便在背后小聲議論開了,先生說:“娘比兒子小,等會哭喪時,看做娘的怎么個哭法?”道士說:“是呀,要哭兒吧,兒比娘大,不哭兒吧,開口不得,看來今天有好戲看了。”裁縫也幸災樂禍地附和著說:“怪說呢?古人云,好馬不配二鞍,只怪她不該急著嫁人。出洋相是自作自受?!辈幌胨麄內吮澈筮@一番不懷好意的議論,卻被后娘偷著全聽到了,她表面裝著若無其事,心里暗暗打定了報復的主意。
兒子入棺那天,看熱鬧的人擠滿了一堂,后娘顯得很傷心的樣子,一把鼻涕一把淚句句分明哭開了:兒呀,為娘心里難過??!你可曉得喲,你來人世比娘早,“先生”我的兒!道士耳朵尖,趕忙用手肘碰了碰身邊的先生:“先生,你聽見沒有,她在哭你是她的兒子哩!”先生當然也聽清楚了,但找不到理由發(fā)作,道士話剛落音,只聽她又哭道:老天爺呀,你怎么不睜眼哪,當娘未死倒(道)死(士)我的兒!先生見道士也被罵了,立即幸災樂禍地對道士說:“你聽清了沒有,她也罵你是她的兒哩!”
裁縫見沒有罵到自己頭上,暗暗慶幸,心想,我這裁縫二字,你總找不上岔子吧?正想著,不料她又接著哭道:“可憐的兒哇,娘也想早點跟你去喲,黃泉路上無老少,不知何時才(裁)逢(縫)我的兒?”這一句一出口,裁縫的臉也刷地拉長了。這會,先生、道士、裁縫都瞠目結舌,像木頭人似的站在那里一動不動。
李仁薦自《幽默與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