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1693-1765年),是清代杰出的書畫家和文學(xué)家,“揚州八怪”之首。他人怪,字畫怪,詩聯(lián)也怪。他在清貧的一生中留下了許多幽默趣事和妙詩巧對,讀罷令人愉悅、受益。
游山題贈聯(lián)
有一天,他脫下進士袍服,穿上普通書生藍衫,不帶書童,獨自一人信步游覽龍虎山,想對煊赫一時的張真人探個究竟。龍虎山坐落在江西省溪縣西南,由兩座形似龍、虎的山組成而得名,是道教正一道的發(fā)源地。當(dāng)他信步進入方丈時,張真人正在打坐,主事的老道人見鄭板橋衣冠簡樸,便淡淡地說“坐”,并對小道人說“茶”。
鄭板橋尚未坐定,與老道人說過幾句話,老道見他談吐舉止非凡,就客氣地招呼道:“請坐。”并吩咐小道人說:“敬茶。”
品茶時,經(jīng)老道人一再細問,得知他是赫赫有名的“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就以尊敬的語氣說道:“請上座?!辈⒚〉廊耍骸熬聪悴??!?/p>
臨別時,老道長張真人得知后,懇請鄭板橋留墨題字。鄭板橋也不推辭,揮毫?xí)宦?lián)以贈: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鄭板橋用老道人的話語,不加減一字,形象逼真地刻畫了老道人的三副嘴臉,活脫脫地勾勒出張真人的道行原來不過如此。鄭板橋書完揚長而去。
出聯(lián)考塾師
鄭板橋到山東濰縣當(dāng)縣令不久,有位家教塾師到縣衙告狀:原與東家議定,一年酬金八吊錢,到年終散學(xué)時,東家不給分文。他聽了塾師申述后分析:不是塾師學(xué)識淺薄、誤人子弟,就是東家為富不仁、言而無信。這兩種情況,誰是誰非難以斷定。于是,他從考察塾師的才學(xué)入手,指著大堂的紅燈籠出了一上聯(lián):
四面燈,單層紙,輝輝煌煌,照遍東西南北。
塾師稍加思考就對出了下聯(lián):
一年學(xué),八吊錢,辛辛苦苦,歷盡春夏秋冬。
鄭板橋聽罷,覺得塾師對句不凡,不是混飯吃之輩。于是,他微服私訪,方知東家是個為富不仁的大富豪,便派衙役將東家傳喚至大堂,重打40大板,要回了塾師的八吊酬金。
辭職不為官
鄭板橋先后在山東范縣、濰縣任過12年縣令,他在明爭暗斗的官場中感到十分痛苦,為民秉公辦事艱難。后因申報災(zāi)民救濟糧款得罪了上司,而遭到訓(xùn)斥。他一氣之下稱病辭去官職。臨行時,當(dāng)?shù)孛癖娂娂娡炝簟K?dāng)即畫了一幅《竹枝圖》,并題詩一首:
烏紗擲去不為官,
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青瘦竹,
秋風(fēng)江上作漁竿。
從題畫詩中,可以看出鄭板橋為官清廉、兩袖清風(fēng)。在“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封建社會里,他的口袋是空空的,令人感嘆!
畫蘭作嫁妝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鄭板橋的二女兒出嫁,按理他應(yīng)該為女兒籌辦嫁妝。但他當(dāng)時已辭官多年,家境貧寒,依靠賣字畫度日,哪有錢為女兒置辦嫁妝呢?他想了一想,便磨墨鋪紙,提筆畫了一幅《蘭花圖》,并題詩一首,作為嫁妝送給女兒。題畫詩云:
官罷囊空兩袖寒,聊憑賣畫佐朝餐;
最慚吳隱奩錢薄,贈爾春風(fēng)幾筆蘭。
鄭板橋送給女兒的特殊嫁妝,全是真情實感,對女兒的愧疚和愛意流露于詩情畫意之中,令人深思感動。
絕筆詩教子
鄭板橋50歲后才得一個兒子,但并不溺愛。他在病危時,要吃兒子親手做的饅頭,兒子說不會做,他就命兒子去請教廚師。當(dāng)兒子親手做好饅頭時,鄭板橋已經(jīng)停止了呼吸,只留下一首絕筆詩:
淌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飯,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天靠人靠祖宗,
不算是好漢。
鄭板橋的兒子看后,放聲大哭,跪著說一定按父親的教誨去做。
選自《龍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