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給了你垃圾并不可怕,關鍵是你要以自己的雙手和心靈,賦予垃圾美麗。世界給你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給予了世界美妙的音樂,觸動著世界的心靈。
不久前,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劇院,一場交響樂團的演出使得觀眾大為驚嘆。這場演出演奏了包括帕赫貝爾的《卡農》在內的諸多名曲,讓觀眾享受了一場聽覺盛宴。使觀眾驚奇的是這些20多名的演出少年全部來自巴拉圭首都亞松森的一家垃圾填埋場,他們既沒有受過專業(yè)的訓練,也沒有昂貴的小提琴等用來演奏的樂器,就是這樣艱苦的條件,卻彈奏出了美妙的音符。
艾達今年13歲,是交響樂團的小提琴手。她住在垃圾填埋場貧民區(qū)里,和其他20多個孩子一樣。她的童年是在垃圾堆里度過的,沒有毛絨玩具、沒有好看的衣服。
巨大的垃圾填埋場,經常是灰塵漫天,有的時候,都看不清人影。放了學,艾達和填埋場里貧民區(qū)的孩子一起,到垃圾堆上拾荒。經常盼望著能撿到一些可以再賣掉的垃圾。艾達和20多名孩子就在垃圾堆邊度過每一天,極其無聊。有一次,她看到垃圾填埋場的技術工人查韋斯帶著一把小提琴。查韋斯小時候就很熱愛音樂,每周末去管弦樂隊當指揮。精神世界困乏的艾達,突然對小提琴很感興趣。她讓查韋斯彈奏了一曲,自己也忍不住躍躍欲試。
這些孩子的情況,查韋斯早就熟悉了。在艾達的請求下,查韋斯決定教他們音樂。孩子家長立即表示了強烈反對,說孩子一旦學起來,一坐5個小時,怎么填飽肚子,以前還能靠撿廢品掙些零用錢,補貼家用,這樣把時間都占了,不是得餓肚子嗎?在查韋斯多次上門解說下,反對的家長才表示勉強同意孩子試試。
艾達和她的小伙伴們很快就喜歡上了音樂,而且學得很專注,再也不在垃圾場邊游蕩浪費時間了。有這樣一個學習音樂的機會,對于他們來說,就是插上了理想的翅膀。有一次,查韋斯去給青年管弦樂隊上課,回來的時候遇上了大雨,當他趕到垃圾填埋場的時候,天已經很晚了,這些孩子們一個個凍得瑟瑟發(fā)抖,但是誰都沒有離開,都在等著他上音樂課。
隨著時間的流逝,艾達更加熱愛音樂。但她因為沒有樂器而苦惱。這些孩子若要取得進步,都需要有一把自己的樂器,這樣他們在家時才有更多的時間練習,但一把小提琴對他們來說實在太昂貴了。生活在垃圾填埋場的居民是最貧困的,有時候廢品回收的錢,連一日三餐都負擔不起。艾達把自己的苦惱告訴了查韋斯。查韋斯自己帶來的5把樂器遠遠滿足不了這些孩子,而有3把也在練習的時候被孩子們用壞了。他自己的收入也不高,于是他便產生了就地取材,用垃圾廢品制作樂器的想法。每當新拉來一車垃圾,他就不怕臟、不怕苦地尋找各種可用的材料,他用電鋸將烤箱托盤和油桶分別塑形成小提琴和大提琴的琴身,琴頸部分則用老木樁雕刻而成,這樣,艾達也有了一把屬于自己的小提琴,其他的孩子們也有了手中的樂器。
有了樂器的艾達,每天刻苦地練習。她是樂團的小提琴手,她說:“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音樂家,去其他國家表演?!彼F在使用的是查韋斯用舊罐頭盒制作的小提琴,她希望,未來自己能夠擁有一把意大利名師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小提琴。
艾達和這些少年所組成的交響樂團在查韋斯的指揮下,走遍了拉丁美洲。接下來還將在阿根廷、美國、加拿大、挪威、日本等地演出。艾達和這些少年在垃圾堆邊拾荒已成為過往,回憶過往,艾達不覺得可怕,世界給了你垃圾也不可怕,關鍵是你要以自己的雙手和心靈,賦予垃圾美麗。世界給你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給予了世界美妙的音樂,觸動著世界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