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語文試卷是每年中考的一道“大餐”,那么記敘文閱讀則是其中必上的一道“大菜”。細看近年來全國各地的中考語文試卷,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對記敘文閱讀的考查不外乎一般的寫人記事文、散文和小說,其考點緊扣新課標(biāo),主要考查以下能力和知識點:
1. 整體感知的能力。具體知識點有:
①把握文章的總體思路,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
②理清文章各段之間的關(guān)系和順序,進一步整體把握文章;
③能從不同的角度對文章做總體把握,形成自己的閱讀感受;
④準(zhǔn)確概括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要點和文章的中心,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 提取歸納的能力。具體知識點有:
①能從文章中提取描寫人物或敘述事件的重要細節(jié)和表現(xiàn)作者思想情感的關(guān)鍵語句,歸納作品的主題思想或作者情感;
②能對信息進行辨別并適當(dāng)歸類,提煉作品某一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
③能從表面的敘述中發(fā)現(xiàn)隱含的信息,揣摩作者寫作的真實意圖。
3. 分析理解能力。具體知識點有:
①能結(jié)合作品的具體內(nèi)容,對人物的性格特點或形象意義加以分析;
②能依據(jù)生活體驗和閱讀經(jīng)驗,準(zhǔn)確表達自己從作品中獲得的感受和啟示。
4. 欣賞評價能力。具體知識點有:
①能結(jié)合語境,推敲詞語的意義和作用;
②能聯(lián)系上下文,闡述關(guān)鍵語句在文中的深刻含義和作用;
③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傾向,并做出自己的評價。
5. 實際運用能力。具體知識點有:
①品味作品中的形象和語言,有效地豐富自身的語言表達;
②體會作品表達的思想情感對現(xiàn)實生活的影響。
(一) (2013·江蘇省南京市)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題。
粥里春秋
陸建華
①剛剛懂事,讀過幾年私塾的父親就一字一頓地教我牢記:“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边€多次讓我跟著他高聲朗誦《憫農(nóng)》:“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②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誦了,其實只是掛在嘴上而已。年齡稍大以后,特別是親眼目睹了村民們?yōu)榱思Z食所付出的艱辛勞動,才逐漸掂出這些格言和詩句的分量。
③三月播種。一家人隨著東方的第一縷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嬌嫩芽尖的稻種,小心翼翼地均勻地撒在秧床上。
④四月插秧。遼闊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鏡子般平整,倒映著藍天白云,使人恍然覺得,那些身手矯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綠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⑤五月,六月,七月。
⑥追肥,拔草,治蟲。
⑦高溫悄悄來了,村民們像照料子女一樣侍候莊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莊稼長得好,就喜笑顏開,心滿意足。天熱悶人,他們說:“好!不冷不熱,五谷不結(jié)呀!”雙腿被蚊蟲叮得奇癢難忍,被螞蟥吸得鮮血淋漓,他們只是笑笑。終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飽滿了,遠遠望去,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逐漸變得金光閃爍,氣象萬千。
⑧村民們不辭勞苦種植糧食的過程,使自幼在農(nóng)村長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們對糧食無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讓我終生難忘!鄰居房大伯,每當(dāng)新谷登場,他最愛的是先煮一鍋新米粥細細品嘗。他喝粥時的陶醉神態(tài),使人覺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間難得一見的美食。更難忘的是,一碗粥喝罷,他要仔仔細細地把碗舔得干干凈凈,不留一絲粥液,那碗便如水洗過一般。
⑨第一次見房大伯舔碗,我很以為怪,回家告訴父親,父親神情莊重地說:“你記住,這就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p>
⑩此生見粥多矣!最難忘的是那個全民饑餓的年代,村民們被指示拆灶砸鍋,全部到大食堂吃飯。那時家家斷炊煙,戶戶無雞鳴,食堂每天只供應(yīng)兩頓粥。分粥時,兩名服務(wù)人員一人用大鐵鏟在一個大缸內(nèi)不停地攪拌,讓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憐的米粒浮上來,另一人負責(zé)往滿臉饑餓的村民碗里舀粥。說是粥,其實是稀湯,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數(shù)……但是,在饑餓面前,人與人之間卻顯現(xiàn)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時,我們大學(xué)生里多數(shù)男生到月底總要餓一兩頓,甚至一兩天。這時,早就留心的女同學(xué)會伸出援助之手:“呶,我這兒有吃不完的飯票,給你們……”面對桌上小小的一卷飯票,男生們推來讓去:“我不餓!我不餓!”飯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實,她們哪里是“吃不完”?他們哪里會“不餓”?這盤中粒粒,又豈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11我慶幸我的兒孫們趕上衣食無憂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時代。單就米粥來說,什么八寶粥、銀耳綠豆粥、蓮子荷葉粥等,花樣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執(zhí)地要求我的兒孫們什么時候都不可忘記古訓(xùn)!兒孫們接受了我的意見,并付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見到正上小學(xué)三年級的孫兒,在飯桌上嚴肅地批評剛上小學(xué)的孫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總是改不了到處丟飯粒的毛??!不是剛背過唐詩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12我聽后欣慰地笑了,笑著,笑著,卻又不知怎的忽然間熱淚盈眶……
(選自《文人品粥》,有刪改)
1. 對《憫農(nóng)》的內(nèi)涵,作者有一個深入理解的過程。請用四字詞語填空。
剛剛懂事,________→年齡稍大,________→上大學(xué)時,________
2. 根據(jù)具體內(nèi)容,按要求答題。
(1) 閱讀第⑦段,展開想象,寫出村民們笑笑之后會說的話。
天熱悶人,他們說:“好!不冷不熱,五谷不結(jié)呀!”雙腿被蚊蟲叮得奇癢難忍,被螞蟥吸得鮮血淋漓,他們只是笑笑,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2) 第⑩段中,哪些細節(jié)表現(xiàn)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各句中,對文章語言品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第③段中的“小心翼翼”寫出村民勞作的仔細,“均勻”寫出撒種動作的細致,兩者各有側(cè)重。
B. 第④段描寫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勞動的場景富有詩意,充滿美感。
C. 第⑧段,鄰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過一般”,表現(xiàn)了他喝粥時專注而且陶醉的神態(tài)。
D. 第11段中孫兒“嚴肅地批評”孫女的那番話,簡直就像一位長輩在教育晚輩,頗有童趣。
4. 文章以“粥里春秋”為題,蘊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2013·江蘇省鹽城市)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題。
大 風(fēng)
莫 言
我家后面有一條彎彎曲曲的膠河,沿著高高的河堤向東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圓數(shù)千畝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爺爺都去那兒割草。我爺爺?shù)溺牭赌サ每?,割草技術(shù)高,割下來的草干凈,不拖泥帶水。
最早跟爺爺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剛過了七歲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頂是一條灰白的小路,路的兩邊長滿野草,行人的腳壓迫得它們很瑟縮,但依然是生氣勃勃的。爺爺?shù)牟阶虞p悄悄的,走得不緊不慢,聽不到腳步聲。田野里絲線流蘇般的玉米纓兒,刀劍般的玉米葉兒,剛秀出的高粱穗兒,很結(jié)實的谷子尾巴,都在霧中時隱時現(xiàn)。河堤上的綠草葉兒上掛著亮晶晶的露水珠兒,微微顫抖著,對我打著招呼。
田野里很寂靜,爺爺漫不經(jīng)心地哼起歌子來:
一匹馬踏破了鐵甲連環(huán)
一桿槍殺敗了天下好漢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錢難住了蓋世的英雄……
坦蕩蕩的曠野上緩慢地爬行著爺爺悲壯蒼涼的歌聲。聽著歌聲,我感到陡然間長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這條灰白的鑲著野草的河堤上。
他帶著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愛吃。爺爺提著一把大鐮刀,我提著一柄小鐮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來。“看我怎么割。”爺爺示范給我看。他并不認真教我,比畫了幾下子就低頭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勢很美,動作富有節(jié)奏。我試著割了幾下,很累,厭煩了,扔下鐮刀,追鳥捉螞蚱去了。
不知何時,天上布滿了大塊的黑云。
我?guī)椭鵂敔敯巡菅b上車,小車像座小山包一樣。大堤彎彎曲曲。剛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陽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間沒有了界限,我突然感到一種莫名的恐懼?;仡^看爺爺,爺爺?shù)哪樐灸镜?,一點表情也沒有。
河堤下的莊稼葉子忽然動起來了,但沒有聲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樣沒有聲音。很高很遠的地方似乎傳來了世上沒有的聲音,天地之間變成紫色,還有撲鼻的干草氣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氣。
在我們的前方,出現(xiàn)了一個黑色的、頂天立地的圓柱,圓柱飛速旋轉(zhuǎn)著,向我們逼過來。緊接著傳來沉悶如雷鳴的呼嚕聲。
“爺爺,那是什么?”
“風(fēng)?!睜敔?shù)卣f,“使勁拉車吧,孩子?!闭f著,他彎下了腰。
我們鉆進了風(fēng)里。聽不到什么聲音,只感到有兩個大巴掌在使勁扇著耳門子,鼓膜嗡嗡地響。堤下的莊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齊倒伏下去。
爺爺雙手攥著車把,脊背繃得像一張弓。他的雙腿像釘子一樣釘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樹根一樣條條棱棱地凸起來。風(fēng)把車上半干不濕的茅草揪出來,揚起來,小車在哆嗦。爺爺?shù)碾p腿開始顫抖了,汗水從他背上流下來。
夕陽不動聲色地露出來,河里通紅通紅,像流動著冷冷的鐵水。莊稼慢慢地直起腰。爺爺像一尊青銅塑像一樣保持著用力的姿勢。
我高呼著:“爺爺,風(fēng)過去了?!?/p>
他慢慢地放下車子,費勁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著不能伸直了。
風(fēng)把我們車上的草全卷走了,不,還有一棵草夾在車梁的榫縫里。我把那棵草舉著給爺爺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紅色還是綠色。
“爺爺,就剩下一棵草了?!蔽矣悬c懊喪地說。
“天黑了,走吧?!睜敔斦f著,彎腰推起了小車。
我舉著那棵草,跟著爺爺走了一會兒,就把它隨手扔在堤下淡黃色的暮色中了。
(選自《萌芽》 2013年第1期,有刪改)
1. 莫言說:“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闭堄煤啙嵉恼Z言分點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節(ji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
(1) “坦蕩蕩的曠野上緩慢地爬行著爺爺悲壯蒼涼的歌聲”一句中,“爬行”一詞在表達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品味“我們鉆進了風(fēng)里”一句中“鉆”的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閱讀下面三段文字,結(jié)合全文說說爺爺是個怎樣的人。
(1) “爺爺,那是什么?”
“風(fēng)?!睜敔?shù)卣f,“使勁拉車吧,孩子?!闭f著,他彎下腰。
(2) 爺爺雙手攥著車把,脊背繃得像一張弓。他的雙腿像釘子一樣釘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樹根一樣條條棱棱地凸起來。
(3) “爺爺,就剩下一棵草了?!蔽矣悬c懊喪地說。
“天黑了,走吧。”爺爺說著,彎腰推起了小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畫線段描寫了大風(fēng)降臨前的情形,請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說中“我”這個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2013·江蘇省南通市)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題。
與植物一同生長
李 曉
①當(dāng)我躺在鄉(xiāng)村的草叢中,長久地凝視一滴露珠的時候,我會在一瞬間變成一株植物,失去了對人類生活的記憶。在風(fēng)中,我聽見我的骨節(jié)都在響。
②而我真的對現(xiàn)實生活有過溫存的記憶嗎?走在回家的路上,遠望那一節(jié)一節(jié)像火車車廂組成的樓房,我就感覺到自己的滑稽可憐。我這一具一百多斤重的肉體,每天的生活都是被囚禁在這沉悶的車廂中,在那里排泄病毒和廢氣。我仿佛看見,一幢一幢樓房的頂端,林立著一座又一座虛擬的煙囪,把喘息的廢氣飄散到天空中去,形成一團又一團陰云,將我們徹底覆蓋和籠罩,讓我們的身軀不斷萎縮,可憐如蟻地在大地上艱難蠕動。
③許多年前,看到梭羅的《瓦爾登湖》,我就著迷似的尋找我的瓦爾登湖。終于,在我老家的山梁上找到了一座群山環(huán)抱中的水庫。我在煙波粼粼的水庫旁邊,相遇了幾間廢棄的農(nóng)屋。夜里,躺在床上,聽著稻花香里的蛙鳴、滿山滿坡昆蟲的合唱,我的身體常常呈現(xiàn)一種羽毛的狀態(tài)。
④渴望在自然中生活,這只是讓靈魂里穿著一雙草鞋的我,于假寐之中的一次脫身。因為在人群中,我得常常緊抿厚厚的雙唇,和啞巴一般的大地保持沉默的姿態(tài)。有很多和我一樣的人,其實已經(jīng)沒有了對大地表達感恩的方式。
⑤對大地表達感恩,其實,與對母乳表達感恩又何其相似啊?;貧w自然的最佳姿態(tài),就是讓我們做大地上的一株植物,不需借助任何想象,與大地肌膚保持最貼身的親近。自然界中的繁殖力,總是讓我們下意識地屏住呼吸,于浩蕩的天宇之中,觸摸到我們在大地的根須。
⑥當(dāng)我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周旋于人群中之時,我發(fā)現(xiàn),我的身體總是呈沒有規(guī)則的擺動,失去了最自然的生活,也失去了內(nèi)心里最需要的生活。
⑦在創(chuàng)造著物質(zhì)生活巨大繁榮的同時,我們是不是已經(jīng)遠離了最自然的生活?平時,我們總以為這棋盤式的建筑群就是生活的全部,在這狹隘的空間里為生計螞蟻一般忙碌,螞蟻一般無助,我們幾乎忘記了這天幕下的大地上,還有季節(jié)的流轉(zhuǎn),還有最原始最美感的生活。
⑧當(dāng)我們把房屋建在郊外,獨享最豪華的別墅,采取粗暴和自私的方式踐踏、占有大地,我們把肉體暫時寄存在這個大地上,靈魂是否已經(jīng)脫竅?
⑨靜靜聆聽大地之歌吧,稚童一樣守望著大自然的風(fēng)景,我們的心靈才會飽滿多汁,心胸與天空一樣開闊。
⑩在自然中生活,人的天性,與植物一樣生長,找到最貼近幸福生活的狀態(tài),與自然友好相處,自然使一切存在于美麗之中。
(有刪改)
1. 作者在文章中流露了對大自然怎樣的態(tài)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從全文來看,第②段寫現(xiàn)實生活的狀態(tài)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③段畫線句子在表達上有什么特色?請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結(jié)合語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
自然界中的繁殖力,總是讓我們下意識地屏住呼吸,于浩蕩的天宇之中,觸摸到我們在大地的根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探究第⑨段中“稚童一樣守望著大自然的風(fēng)景”的深刻意蘊。
實際上,很少有成年人能真正看到自然,多數(shù)人不會仔細地觀察太陽,他們至多只是一掠而過。太陽只會照亮成年人的眼睛,但卻會通過眼睛照進孩子的心靈。一個真正熱愛自然的人,是那種內(nèi)外感覺都協(xié)調(diào)一致的人,是那種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
——愛默生《論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學(xué)們,以上三篇文章分別是一般的寫人記事文、小說和散文,第一種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最后的散文,尤其是寫景狀物類的散文出現(xiàn)得比較少。很多同學(xué)往往由于答題的習(xí)慣不好,未能掌握答題的方法,常常在此“飲恨沙場”。怎樣有效地提高記敘文閱讀題的得分呢?大家不妨從以下方面著手:
1. 認真閱讀原文,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準(zhǔn)確概括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要點和文章的中心。
閱讀原文時,同學(xué)們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xí)慣,邊讀邊畫出重要的詞語和關(guān)鍵的語句,如首段中的概括句、中間的過渡句、后面的總結(jié)句、文中的議論抒情句等,不可一看到題目就到文章中找答案。
概括文章內(nèi)容時,如果只要概括一件事,要盡量按照“某人在什么情況下做某事,有什么結(jié)果”的句式作答。如果是概括幾件事,只要指出“某人做某事”即可。比如《粥里春秋》的第1題,只要分別概括出“掛在嘴上”“掂出分量”“倍感深刻”即可,“某人”都省略了。而《大風(fēng)》中的第1題,則要答出三件事,即“爺爺和‘我’—起去割草,遭遇大風(fēng),與大風(fēng)搏斗”,這里的“某人”則包括“爺爺”和“我”兩人,由于有三件事,只要指出做了某事即可。
做這類題目,同學(xué)們要善于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節(jié),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同時還要學(xué)會抓住段落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落的開頭或結(jié)尾,有時也在段落的中間。一般來說,段首中心句就是首括句、啟下句,段尾的中心句就是總括句。
這類題目,同學(xué)們最普遍的失分原因在于概括不全面,掛一漏萬,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沒有仔細閱讀全文。命題者有時還要求同學(xué)們整體感知作者的情感變化過程,這對閱讀的要求更高,需要同學(xué)們邊閱讀邊揣摩。比如《與植物一同生長》一文的第1題,即考查同學(xué)們對作者情感的整體把握,同學(xué)們在閱讀原文時,就應(yīng)在文中找到那些能反映作者態(tài)度的詞語。如第④段中的“感恩”,第⑤段中的“親近”。再如,從第⑧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尊重。
有時,命題者會直接抓住標(biāo)題來考查同學(xué)們整體感知的能力,如《粥里春秋》的第4題。解答這類題,要注意仔細地審讀題干,抓住題干中的關(guān)鍵詞語準(zhǔn)確答題,千萬不能答非所問。要看清是考查標(biāo)題的“作用”還是“含義”,是“如何理解標(biāo)題”還是“標(biāo)題蘊含的情感”,問法不同,答案自然就不同。在記敘文和散文中,標(biāo)題一般有以下作用:①交代文章的主要人物;②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③是全文行文的線索;④設(shè)置懸念,激發(fā)讀者閱讀的興趣;⑤運用修辭手法,使文章標(biāo)題生動形象,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⑥一語雙關(guān),暗示文章主題。這道題要求指出以“粥里春秋”為題,蘊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無須答作用,因此,只要扣住內(nèi)容答出以下四點即可:對農(nóng)人辛苦種植糧食和珍惜糧食的敬重;對饑餓年代人與人之間相濡以沫的真情的懷念;對珍惜糧食的傳統(tǒng)美德得以傳承的欣慰;對如今人們過上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的喜悅。
2. 緊扣作品的具體內(nèi)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或形象意義。
記敘文閱讀中,命題者時常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shè)置試題,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三種題型:指出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常把人物描寫的方法作為考查重點;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時需要結(jié)合原文進行分析;對文中人物做出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tài)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解答這類題型,我們可從四個方面入手:畫出文中有關(guān)人物身份、地位、經(jīng)歷、教養(yǎng)、氣質(zhì)等的句子,這些內(nèi)容直接影響著人物的性格;要將人物置于具體的環(huán)境中去理解;要結(jié)合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神情等描寫來分析人物;有時,還要借助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來分析人物性格。
如《粥里春秋》一文的第2題,結(jié)合文中的語言描寫以及神態(tài)描寫,你會發(fā)現(xiàn),盡管天熱蟲叮,但村民們說出“沒關(guān)系!為了莊稼好,受點苦也沒啥!”這樣的話是很自然的。而下文中女生平時留心男生挨餓、找借口送飯票,男生們推讓飯票的細節(jié)更顯示出一種“相濡以沫”的真情。第3題的C項,聯(lián)系語段中村民們不辭辛苦種植糧食的情景,不難發(fā)現(xiàn)“房大伯”舔碗的動作中,所蘊含的那份對糧食的無比珍惜之情。而《大風(fēng)》一文的第3題則綜合了“爺爺”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只要略加分析,就不難看出“爺爺”是一個坦然鎮(zhèn)定、剛毅堅強的人。
3. 結(jié)合語境推敲詞語的意義和作用,闡述關(guān)鍵語句在文中的深刻含義及作用。
這是記敘文閱讀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考點,該考點主要考查對詞語或句子的理解、評價、感悟、品析與賞析。其中,錘煉推敲語言、感悟品味和賞析語言的能力是考查的重點。
推敲詞語這一考點考查的主要題型有:結(jié)合語境解釋具有臨時性語義的詞語;根據(jù)要求篩選合乎語境的詞語;確定代詞或其他指代性詞語替代的內(nèi)容;分析理解詞語的深層含義或特定意義;分析詞語的表達效果,品評詞語所蘊含的感情。而品味句子這一考點則主要包括考查句子的含義(表層意、語境意、言外意)和對句子的賞析(修辭、描寫、句式、表達方式、用詞、不同感官等)。
這類題要注意答題的全面性,要盡量按照這樣的格式答題:指出手法(如修辭、描寫等)+(生動、形象、細膩、強調(diào)、突出等)+寫出了(內(nèi)容、心理等)+表達效果(感情、性格、主題等)。
如《大風(fēng)》一文的第2題,要求品味“爬行”“鉆”的妙處,結(jié)合語境,我們應(yīng)該能明白,“爬行”一詞形象地寫出了“爺爺”的歌聲低沉有力、節(jié)奏緩慢;而“鉆”則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風(fēng)之大,表現(xiàn)了祖孫倆敢于面對大風(fēng)的勇氣。很多同學(xué)之所以丟分,就是因為沒有認真審題、全面答題。而第4題,看似是在考查語段的作用,實則還是在賞析語句,要求指出描寫大風(fēng)降臨前的情形好在哪里,我們只要選定“視覺、聽覺、嗅覺”這一感官角度,或是準(zhǔn)確生動、富有變化的用詞角度作答即可。而《與植物一同生長》一文的第3題,只要選定“想象、比喻、擬人”的修辭角度進行賞析即可。第4、5題則考查對文中語句含義的理解。這類題,要善于抓住語句中的關(guān)鍵詞,結(jié)合語境仔細推敲,認真揣摩,多問幾個為什么。比如完成第5題,只要弄清楚為什么要像“稚童一樣守望著大自然的風(fēng)景”,即可寫出答案了。
當(dāng)然,要在考場上快速而準(zhǔn)確地解答記敘文閱讀題,需要同學(xué)們在考前做好充分的準(zhǔn)備。比如,經(jīng)??疾榄h(huán)境描寫的作用,那大家就要把其常見的作用熟記于心:①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huán)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xiàn)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⑤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這樣,做好了充分的準(zhǔn)備,考試時再結(jié)合語境作答,就可以提高答題的速度和正確率了。
(一) (2013·重慶市)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題。
走進一片雪花的溫暖
包利民
①越是寒冷的天氣,雪花落得越勤。其實,一生最寒冷的際遇中,總會凝結(jié)出一些直入人心的美好。冬季并不能將一切凍結(jié),比如那些流淌的風(fēng),料峭的樹,比如那些酸澀而充滿希望的心,都會在冰封雪地中生機盎然。
②喜歡飄雪的日子,喜歡走進那一片蒼茫的灑落中,身前身后都是舞動的精靈。女兒學(xué)校的門前,有一個賣冰糖葫蘆的中年女人,在她的三輪車上,一根橫著的圓木靶上,插滿了紅紅的冰糖葫蘆。她穿著一件綠色的舊軍大衣,頭上裹一條藍色的頭巾,臉上洋溢著暖暖的笑。孩子們都愿意買她的冰糖葫蘆,我問女兒為什么,她說喜歡阿姨的笑。
③后來知道這個中年女子身世很是坎坷,不說她那些種種艱難的經(jīng)歷,只是在如此寒冷的風(fēng)中雪里,她的臉上能露出那么燦爛的笑,就足以讓人心生欽敬。
④有一個雪天,路滑,放學(xué)時間,車流如織,還是有許多學(xué)生在路上橫跑。那中年女人沖過去,抱起一個滑倒在馬路中的孩子,自己卻被車蹭了一下,倒在地上。幸好車開得很慢,女人并沒有受傷,她從地上爬起,撣掉身上的雪,笑著告訴那個孩子以后過馬路要小心。
⑤雪花依舊紛紛揚揚地下著,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蘆像一串串紅紅的火。
⑥記起幾年前的一個雪夜,我們的車拋錨在一段土路上,車上的幾個人凍得直哆嗦。透過茫茫夜色,我們依稀看見前方有隱約的燈光。走了近二十分鐘,我們的雙腳已凍得麻木,雪花紛紛撲打在沒有知覺的臉上。那是一個小小的村子,我們猶豫著敲開了村頭那戶亮燈人家的門,說明了情況,那個憨厚的年輕人立刻跑出了門,而老大爺和老大娘則開始抱柴火燒火。我們坐在熱乎乎的炕上暖了一會兒,就見年輕人已帶了七八個小伙子回來。于是,我們坐著一輛農(nóng)用拖拉機到了土路上,大伙兒幫著用繩子把車拴在拖拉機上,就這樣把車拖到了村里。
⑦至今還記得那個雪夜,坐在滾熱的炕頭上,望著外面朦朧的飛雪,覺得充滿了溫暖的情趣。特別是那些鄉(xiāng)親們的笑臉,讓人心里熱乎乎的。
⑧越是嚴寒的時候,越能體會到溫暖的可貴。其實,只要心里溫暖了,便會感覺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蘊含著讓我們怡然的種種。在飛舞的雪花中,那紅紅的冰糖葫蘆,那雪夜中隱約的燈光,是那樣一下子擊中了我心底最柔軟的角落。
⑨去年冬末,和幾個朋友去山上賞雪,在一個山谷里,便看到了震驚的一幕。只見高高的懸崖頂上,已堆積了很厚的雪,如墻聳立。忽然,那雪便轟然而下,一時間如瀑布縱貫,驚天動地。約一分鐘后,積雪傾盡,我們卻依然沉浸在那一瀉的氣勢里。是的,所有雪花的積累,竟會爆發(fā)出如此的輝煌,蘊含著如此的力量!而這種力量是一種沉重,是一種積累,更是一種希望。面對飛雪的瀑布,心中似也燃起熊熊的火焰,激情滿懷。
⑩常聽有人說,萬千的雪花構(gòu)成了冬季的寒,那是因為沒有真正走進雪花。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緒,都是那些充滿溫暖和希望的心靈在飄飛。
(選自《做人與處世》2013年第6期,有刪改)
1. 聯(lián)系全文,分條概述作者在“一片雪花”中走進了哪些“溫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結(jié)合語境,說說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1) 其實,只要心里溫暖了,便會感覺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蘊含著讓我們怡然的種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飛舞的雪花中,那紅紅的冰糖葫蘆,那雪夜中隱約的燈光,是那樣一下子擊中了我心底最柔軟的角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⑤段的景物描寫生動傳神,請簡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達作用。
雪花依舊紛紛揚揚地下著,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蘆像一串串紅紅的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線索有著串聯(lián)全文、貫通文脈的作用。本文的線索是什么?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末畫線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緒,都是那些充滿溫暖和希望的心靈在飄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2013·湖北省黃石市)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題。
手
(1) 已經(jīng)客滿的大巴車打了個飽嗝兒,停了一下,又上來兩個青年男人,一個甩著手,一個夾著公文包?!肮陌钡哪_后跟還在車門外邊,客車就又開動了。
(2) 甩手青年坐在門口的馬扎上,“公文包”順手將公文包放在行李架上,就直奔車后座去了,那樣子,好像他買了對號入座的票,最后一排正有一個空位子熱情地等著他的屁股呢。事實上,他奔的不是座位,而是座位上的人,最后排靠左的那個胖男人正在熟睡中,“公文包”的手靈巧地伸進胖男人的上衣衣兜里,夾出一把單據(jù)名片之類的東西,顯然,這類東西不是“公文包”想要的,就又放回原處,然后揪住了胖男人的衣領(lǐng),甩給他左右兩個嘴巴。
(3) 胖男人抹了一把臉,把拳頭捏得咯咯響,只一下就反剪了“公文包”雞爪子一樣的手,然后撥打110,將賊人繩之以法。
(4) 事實上沒有,胖男人只是活動活動肩膀,整理一下衣服,繼續(xù)睡去了,發(fā)生了什么全當(dāng)夢一場。
(5) “公文包”又瞄準(zhǔn)了一個打瞌睡的小伙子,小伙子的手機在牛仔褲的褲兜里,清楚地凸現(xiàn)著它的形狀?!肮陌奔氶L的手指在這個形狀外游弋了一陣子,牛仔褲繃得太緊,硬拽怕是要驚醒夢中人了。
(6) 原來,這個小伙子在假寐,他一把就抓住了“公文包”的手,像扔抹布一樣地將他扔出車外。
(7) 事實上沒有,小伙子的確在假裝睡覺,他也抓住了“公文包”那只游弋的手,不過他悄悄地給放了?!肮陌备杏X到這只手的力量,小伙子真跟自己斗等于縛雞。對這樣的主兒還是離遠一點。
(8) 這時,他的目光落在一個女式皮包上,皮包被抱在女孩的懷里,由于女孩也在打瞌睡,抱包的胳膊有些松弛,但拉鏈的開端在女孩的胳膊下壓著?!肮陌弊儜蚍▋核频氖掷锒喑鲆粋€賊亮亮的刀片!他用食指和中指夾著,修長而白皙的手指看上去那么優(yōu)美。
(9) “叔叔,你的手真好?!?/p>
(10) 女孩旁邊一個七八歲的男孩打破了車里黑夜一般的寂靜。自從這兩個人上車,大胡子司機和女售票員的說笑就戛然而止,女售票員將馬扎騰給甩手青年,自己坐在大胡子身后一個袋子上,將肥碩的屁股伸給所有的乘客,然后一絲不茍盯著前方,天塌地陷與她無關(guān)了。
(11) “叔叔,”男孩又開始說話了,“你的手指這么長,鋼琴一定彈得很棒,老師一定很喜歡你。老師也喜歡我,只是我的手還小,夠不到八度?!?/p>
(12) 男孩的一番話使那個賊亮亮的刀片離開了女孩的包,被握在有著細長手指的手里。手的主人隨著車身的顛簸,身子斜歪了一下。那個甩手青年遞過來一只馬扎。“公文包”坐下,額頭上亮亮的,是汗。
(13) “叔叔,我才考鋼琴二級,我要是有你這么長的手就可以多考,至少四級。叔叔,今天你也去考試嗎?考幾級?。俊?/p>
(14) “公文包”看了一眼男孩,男孩也看著他,期待著他的回答。
(15) “叔叔的確彈過鋼琴,‘六一’的時候還上臺演出過,這雙手曾將鋼琴七級的曲子彈得流水一般,不過那是十三年以前的事情。我的鋼琴老師說我是他教的學(xué)生當(dāng)中資質(zhì)最好的。父母也希望我將來是最優(yōu)秀的鋼琴演奏家??墒呛髞砀改鸽x婚了。雖然他們爭著要我,可是我誰也不跟,我離家出走,流浪街頭,就被一個團伙看上了這雙手。從此,這雙手在滾燙的肥皂水里接受另外一種訓(xùn)練。(A) 看見門口那個人了嗎?看見大胡子了嗎?看見大屁股了嗎?就是司機和賣票的,都是一伙的。我只是干活,等著分成的人不止這仨呢。小弟弟,這雙手如果不給他們干活,回去就得少一截指頭,這輩子就別想彈琴了。”
(16) “公文包”想用手去撫摸一下男孩的頭,告訴他這一切。
(17) 事實上他沒有。他只是將那雙手攥緊了,躲開男孩期待的目光①,也回避門口那人刀剜一樣的目光②,他知道自己已經(jīng)被乘客的目光③包圍。
(18) (B) 男孩等不到回答就只好盯著那雙手,盯著盯著,就見一只紅色的小蟲子從指縫里探頭探腦地鉆出來,接著第二只,第三只。
(19) “叔叔,”男孩說,“你的手,流血了。”
(20) “公文包”用另一只沒有流血的手輕輕撫摸了一下男孩的頭。在大巴車再次打了飽嗝兒停下的時候,“公文包”夾著他的公文包和甩手青年就下車了。
1. 本文故事情節(jié)簡單,但人物個性鮮明,請結(jié)合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以下人物的性格特征。
胖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伙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第(17)段寫“公文包”發(fā)現(xiàn)了三種目光同時盯著自己,他清楚這些 “目光”的內(nèi)涵各有不同。請為這三種目光的主人配上一句描寫人物心理的語句來詮釋它們各自的內(nèi)涵。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說的情節(jié)講究有“伏”有“應(yīng)”,請仔細閱讀上下文,看看哪一個自然段藏有第(15)段中畫線句(A)的伏筆。 第______段
4. 文學(xué)是語言的藝術(shù),從語言的角度來分析小說,是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徑。請簡析文章第(18)段中畫線句(B)的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章的題目“手”在全文的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作者通過“手”寄托了什么主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小男孩到底有沒有發(fā)現(xiàn)“公文包”是個小偷?請結(jié)合你對小男孩這個人物形象的認識,談?wù)勀愕目捶ā?/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2013·江蘇省蘇州市)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題。
春天是改革家
鮑爾吉·原野
①在北方,四季當(dāng)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樹葉長滿每一根枝條時,花朵已謝了,有人說:“我怎么沒感覺到春天呢?”
②春天就這樣,它高瞻遠矚。它從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風(fēng)。風(fēng)過后,草兒綠了。再下點雪,然后開花。之后,不妨礙春天再來點風(fēng),或雨,或雨夾雪。樹和草不知是誰先綠的。河水解凍了,但屋檐還有冰凌。
③事實上,我們在北方看不到端莊嫻靜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黃著,蝴蝶飛飛。柳枝齊齊垂在泛著綠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鵝黃。黑燕子像鉆門簾一樣穿過枝條。這樣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適合被畫成油畫、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這樣的春天嗎?沒見過。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④在北方,遠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帶,走近才發(fā)現(xiàn)這些冰已酥黑,灌滿了氣泡,這是春天的杰作。雖然草沒有全綠,樹沒有吐芽,更沒有開花,但腳下的泥土不知從何時起泥濘起來。上凍的土地,一凍就凍三尺,是誰將冰凍的土地化成泥濘?春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樣,春天慣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戰(zhàn)略性的推手。讓柳葉冒出芽尖兒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遲。春天在做什么?剛剛說過,它讓土地解凍三尺,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變成夏天——春天認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歸宿,夏、秋才是歸宿或結(jié)果——這事還小嗎?
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簡出,偶爾接見一下青草、燕子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開會,在討論土地解凍之后泥濘和骯臟的問題。許多舊大臣認為土地不可解凍,解凍就亂了,泥濘的樣子實在給“春天”這兩個字抹黑。這些言論是呼呼的風(fēng)聲,我夜里常聽到屋頂有什么東西被吹得叮當(dāng)響,破門拍在地上,舊報紙滿天飛。這是春天會議的一點小插曲。
⑦說干就干,絕不拖泥帶水,這是春天的作風(fēng)。春天一邊招呼一幫人開會,另一邊在讓土地解凍,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葉,把熱氣吹進冰層里,讓小鳥滿天飛??瓷先ヒ磺卸紒y了、臟了,一切卻在突然間露出了嶄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讓土地復(fù)蘇,讓麥子長出來,青草遍布天涯?!安荻季G了,冬天想回也回不來了!”這是春天常說的一句話。春天并不是從冬天到達夏天的自然過渡,而是改革。世間最艱難的斗爭是自然界的斗爭,最酷烈的,莫過于讓萬物在冬天里蘇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絕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點點滴滴的變化。一變化,冬天就不成其為冬天了。正如不變化,春天不成其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勝。誰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敗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認為自己這么厚永遠都不會融化。如果它們是錢,就永遠花不完,但是,積雪沒想到自己不知不覺間就變成溝壑里的泥湯濁水了。
⑨春天樸素?zé)o華,春天大象無形,春天弄臟了世界又讓世界進入盛夏。春天實現(xiàn)了改革大計,它不貪功勞,改變了江山就退隱。它認為柳枝的葉苞就是葉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負改革使命的春天,說來就來;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說走就走。在北方,愛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難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張影,春天的腳步比照相機“咔嚓咔嚓”的快門聲還要快。
(選自《文匯報》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動)
1. 在作者看來,有人“沒感覺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第③段中,作者為什么要寫江南的春天?聯(lián)系全文說說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寫“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兩個問題?寫這兩個問題對表現(xiàn)“春天”這位“改革家”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聯(lián)系上下文,簡要分析下面這句話中加點短語的表達效果。
誰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敗一米厚的白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據(jù)全文內(nèi)容,分條概括“春天”這位“改革家”的形象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1. 雪天里中年女人抱起滑倒在馬路中的孩子;雪地里鄉(xiāng)親們幫助我們拖車;雪景中感悟到雪花蘊含著一種力量。 2. (1) 是指文中給作者帶來溫暖的人和事(或“感動作者的人和事”)。 (2) 指作者被感動的心靈深處。 3. 潔白的雪花和火紅的冰糖葫蘆形成對比,有力地烘托了(襯托出)中年女人這一人物形象:心地善良、助人為樂、熱情似火。 4. 本文有明暗兩條線索?!把┗ā笔敲骶€,因為作者雪天所見到的、雪夜所經(jīng)歷的、雪景所感悟的都與雪花有關(guān);“溫暖”是暗線,因為中年女人的善良、鄉(xiāng)親們的熱心、雪花積累蘊含著的希望等,都讓作者感到溫暖。 5. 作者贊美雪花,就是贊美那些給我們帶來溫暖和希望的人。
(二) 1. “胖男人” 怯懦怕事; “小伙子”明哲保身。 2. ①叔叔,你停手吧!(或“叔叔,你回答我的問題呀!”)②小子,你不想混了嗎?③你的不軌行為我們都已經(jīng)看在眼里了,住手吧。 3. 第(12)自然段 4. 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公文包”在與小男孩的對話中有激烈的思想斗爭,以致讓刀片劃破了手。 5. 線索。主題(答出以下任意一點即可):①文章通過敘述“公文包”從演奏家的好苗子到后來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告訴我們,手可以用來彈奏美妙的音樂,也可以做出偷盜這樣為人所不齒的事。我們要讓自己的手像心靈一樣向善向美,做出正確的選擇。②文章通過敘述小男孩頻頻夸贊“公文包”的手,最后使“公文包”中止犯罪的故事,贊美了小男孩的純真可愛(或“智勇雙全”)。③文章通過對車廂眾生態(tài)的描寫,如胖男人束手受辱,小伙子出手有忍,乘客袖手旁觀,批判了人們對邪惡勢力的縱容。④文章通過“公文包”離家出走后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反思家庭教育在青年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影響。 6. 這是一道開放型試題,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發(fā)現(xiàn)了。小男孩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小英雄,他目睹“公文包”在前兩次偷竊一無所獲之后即將第三次行竊,用贊美“公文包”“手真好”的方式,巧妙地使后者中止了偷竊行為。 示例二:沒發(fā)現(xiàn)。小男孩天真無邪,率真可愛,他由衷地欣賞、贊美“公文包”的手“真好”,并真誠地與“公文包”攀談。小男孩的天真舉止觸動了“公文包”,從而使“公文包”中止了偷竊行為。
(三) 1. 在北方,春天的腳步快,來去匆匆;一般人看不懂春天從事的工作;春天常在幕后做工作。 2. 通過對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覺察的特點,為后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貴品質(zhì)做鋪墊。 3. ①改革本身帶來的“泥濘和骯臟”問題;在改革中,出現(xiàn)了一些反對的意見。②寫這兩個問題,說明春天能正視改革自身存在的問題,不畏阻力,表現(xiàn)了其堅持改革的決心。 4. 一寸高,強調(diào)小草的矮小柔弱;一米厚,突出白雪的厚實強大,兩者形成強烈的對比,形象地寫出了春天與冬天的酷烈較量,鮮明有力地體現(xiàn)了春天不畏阻力、厲行改革的精神。 5. ①具有全局性、戰(zhàn)略性的思想意識;②具有說干就干、雷厲風(fēng)行的工作作風(fēng);③具有不怕困難、堅持改革的決心;④具有堅信改革成功的樂觀精神;⑤具有樸實無華、默默工作的品格;⑥具有不貪功勞、功成即身退的豁達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