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云講過一個故事,說在災(zāi)荒年代,逃荒的路上老張死了。
臨死之前,老張沒有想起妻離子散,沒有想起蔣介石,也沒有想起日本鬼子,他只想起了老李。原因是,老李是三天前去世的。
“我比老李多活了三天,值了?!边@是老張留給世界的最后一句話。
這個世界的好多人都活在老張的哲學(xué)里。遙遠的地方,有天大的事情也跟自己沒關(guān)系。最讓他們在意的是身邊的人。因為,在身邊的人那里才有自己的苦難和幸福。
有一個老婆婆,女兒在北京,每年她都要去女兒家,少則十天,多則幾個月。每次從女兒家回來,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另一個老婆婆家去串門,大講北京的大街、商場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她為什么要講這些?因為這個老婆婆的兒子在縣里做官,總會大包小包帶回好多東西孝敬母親,而她沒有這樣一個兒子。每次回來,把該說的該講的說完了講完了,她便一下子覺得心氣和順,幸福感十足。因為,她終于在這件事上把差距找平了。
后來,聽故事的老婆婆中風(fēng)癱瘓了,已經(jīng)不問世事。講故事的老婆婆也很少再去北京的女兒家了,或許在她看來,這趟旅程已經(jīng)沒有了意義。
其實,人這一生如果把一切都牽系在別人身上,滋味并不好受。因為,別人那里有自己的幸福,也有自己的痛苦;是快樂場,也是埋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