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技能是構(gòu)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課堂上,教師通常運用實物、游戲、唱歌、表演、Chant等方法調(diào)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高年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知識難度的加大,學生對常用的教學方法不太感興趣。有的學生對英語學習有畏難情緒,課堂上懶得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也不關(guān)心別人的回答。由于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沒有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導(dǎo)致聽課效率較低,學習成績下降。那在我們在高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做到認真傾聽呢?我嘗試從以下三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一、以學生為主體,角色轉(zhuǎn)換,讓學生愿意聽
1.以學生為主體,提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
知識來源于生活,并為生活服務(wù)。只有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生活中,這樣學到的知識才是“真”知識。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運用學生之間的信息差,設(shè)計有效話題,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愿意聽、想聽。如教學《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 1 Who’s younger?A部分。我班上也有一個雙胞胎弟弟。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多地了解他的雙胞胎哥哥,我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學過的知識對雙胞胎弟弟進行提問。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提了很多精彩的問題。如:“Who’s younger,you or he?Who’s taller,you or he?Is he heavier than you?Is he stronger than you?”還有學生問到愛好,生日,最喜歡的節(jié)日、顏色、運動、動物、昆蟲等。學生的思維閥門一下子打開了,學生樂于交際,想獲得更多信息,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最后我布置學生寫作,題目是《A twin brother》,讓學生把獲得的零碎信息進行整合。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交流運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更培養(yǎng)學生的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的習慣。
2.角色轉(zhuǎn)換,改變提問、跟讀方式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一般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如果嘗試改變一下,師生角色轉(zhuǎn)換,改變傳統(tǒng)的提問方式,讓學生來提問教師回答,學生一定覺得新穎有趣,從而樂于參與、樂于傾聽。有時學生偶爾也會為難老師,如:“How old are you?”教師我會對學生說:“Sorry,it’s a secret.”讓學生知道打探別人的隱私是不禮貌的。有時學生也會提一些問題,讓我招架不住,學生就會很得意,認為自己了不起,也能難倒教師。轉(zhuǎn)變學習方式,讓學生愿意認真傾聽,并從教師的回答中豐富自己的英語語言,開闊自己的視野,獲取真知。
二、設(shè)計連環(huán)問題,使學生仔細聽
英語課堂上教師通常提問題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或?qū)胄轮慕虒W,設(shè)計連環(huán)的問題能讓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回答。學生只有自己聽清楚了,才能答對教師所提的問題。如:
T: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the weekends?
S1:I usually do my homework and play the guitar.
T:What does S1 usually do at the weekends?(教師問另外一個學生)
S2:He usually does his homework and plays the guitar.
教師的第二個問題是承接第一個問題的,是第一個問題的深化,同時又讓學生增進彼此的了解。學生只有認真傾聽第一個學生的回答,并經(jīng)過思考,注意人稱的變化,才能答對第二個問題。
另外,教師提一些封閉性的問題,答案只有一個,學生必須如實回答。如:How old are you?然后根據(jù)學生提供的信息,進行比較,讓學生必須認真傾聽才能答對問題。如:①How old is S1?②Who’s younger,you or S1?Why?③Is S1 one year younger than S2?
第二個學生必須聽清第一個學生的回答,并經(jīng)過思考才能答對教師的問題(How old is S1?Who’s younger,you or S1?Why?),第三個問題的設(shè)計是在前兩個學生回答的基礎(chǔ)上生成的,只有聽清楚前兩個學生的回答才能答對。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設(shè)計連環(huán)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認真傾聽的習慣。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此外教師充分利用師生相互傾聽、生生相互傾聽,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生成了新的教學資源,課堂教學自然就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三、有效傾聽與及時反饋相結(jié)合
當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時,教師要能夠有效傾聽、積極反饋,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和反饋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認真傾聽,耐心等待其表達完整的語言和想法。教師針對學生的發(fā)言予以積極反饋,關(guān)注動態(tài)生成資源,增強課堂活力,啟迪學生思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此實現(xiàn)真正的師生互動。
如教學《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2 A部分時,在Free talk 中師生對話。當了解到今天正好是該學生的生日時,我及時調(diào)整教學進度。讓學生為他唱生日歌“Happy birthday to you”。同時問他想要什么生日禮物,是不是愿意邀請同學參加他的生日party。通過的對話、活動,很好的操練了重點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Do you usually have a birthday party?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不僅完成了教學內(nèi)容,還讓學生感受到溫暖的友情。教師在與學生的對話中,生成了新的教學資源,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課堂也因此增添了活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yīng)該養(yǎng)成認真傾聽他人發(fā)言的習慣,通過傾聽教師的講解,傾聽同學們的意見來彌補自己思維的不足,從而提高自己的聽課效率。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想方設(shè)法讓學生愿意聽,要求學生做到仔細聽、耐心聽,教會學生善于聽,并進行及時有效地反饋,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當轉(zhuǎn)化為能力后,將會為他們今后的英語學習帶來很大的好處。
(特約編輯 熊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