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將伴隨孩子的一生,使他們終身受益。學生學習效率不高,關鍵一點就是沒有好的學習習慣。習慣的培養(yǎng)主要在小學,而學生需要養(yǎng)成的習慣很多,最為主要的是聽、說、寫的習慣。那么,如何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聽、說、寫的習慣呢?
一、傾聽的習慣
據(jù)說,一個人70%的知識靠聽得來。有人問一個高考狀元:“你的學習經(jīng)驗是什么?”他說:“我沒有特別勤奮,也沒有參加課外輔導班,就是上課百分之百的聽課,老師講的我特別專注地聽。”傾聽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也是獲取信息的必要手段,而學生會不會聽,要靠教師的訓練。
1.規(guī)范聽的要求
新的課程標準中分別對低、中、高年段的傾聽能力提出了如下要求。
教師要根據(jù)這一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扎扎實實地落實,在課堂上要讓學生既能聽得進,又能記得住。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提出傾聽的要求:一要專心,聽清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三要注意傾聽的態(tài)度,注視對方,眼光要看著對方,手不摸東西,不低頭,表示尊重。
2.明確聽的訓練
耐心傾聽的良好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培養(yǎng)而成的。那么,我們如何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呢?
(1)隨時提醒。上課時,必須讓每一個學生靜下心來聽課,發(fā)現(xiàn)有學生開小差、搞小動作的,馬上要采取恰當?shù)姆绞竭M行糾正,還可以讓學生復述教師的講話和同伴的發(fā)言,讓學生說一說同伴的發(fā)言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錯誤、應該做哪些補充,有什么好的方法等。
(2)專項訓練。教師朗讀一段話,然后提出問題,以此來檢查學生對信息的理解程度。包括理解詞義、句子,把握敘述順序,概括主要內容、中心,猜測隱語,推斷結論等。
好的傾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只有持之以恒,對學生進行耐心引導,才能取得成功。
二、說的習慣
從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不少教師忽視了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有的教師認為,測試都是書面的,口頭表達能力無法檢測;有的認為,學生口頭回答總是吞吞吐吐,既耽誤時間又影響教學效果。這樣下去會造成多數(shù)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低下,不僅會影響對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會影響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培養(yǎng)學生說的習慣,應注意以下幾點。
1.說的要求
口語交際包括聽和說兩個方面。聽是言語的感受過程,說是言語的表達過程。課程標準分別對低、中、高年段的口語交際提出了具體要求。
這些要求,包含以下內容:
(1)說的要求。要做到意思明確,條理清楚,即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2)說的態(tài)度。態(tài)度要自然,要看對象,說話要得體,避免說一些不該說的話。另外,要邊聽邊想和先想后說,這既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也是尊重對方的一種表現(xiàn)。
以上的要求,在低、中、高年段各有側重。三方面的訓練應該貫穿在整個小學階段,應注意掌握好各個年級訓練的不同重點,循序漸進。
2.適時訓練
好的習慣不是偶爾地零敲碎打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師長期的指導。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教師善于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就能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說的習慣。
(1)訓練說的態(tài)度。站起來發(fā)言時,要求學生自信、大方地說,站直身子后再說,不要扭扭捏捏或趴著桌子說。
(2)訓練說的音量。讓學生說話不要吼,能讓教師和同學都能聽到即可。學生說得太小聲了,教師可以引導:“回答問題不是我們兩個人的對話,你聲音太小,聲音響亮些,要讓所有同學都能聽清楚,要亮出你的聲音和自信。來,再說一遍!”
(3)訓練說的質量。要求言而有序,條理清楚,語調稍稍上揚,不要過于低沉,講究抑揚頓挫,忌語無倫次、顛三倒四、重重復復,做到順理成章,注意糾正地方音及不良口語,如“啊”“然后呢”等不良習慣。
課前的口語交際5分鐘,語文課的口語交際訓練,都是很好的訓練機會。讓我們的學生多說吧!讓他們通過說,練出口才、練出膽量,更練出智慧、練出本領,讓學生的妙語連珠成為課堂上盛開的絢麗之花!
三、寫的習慣
俗話說:“字是人的第二張臉。”而這張“臉”的美與丑,將會體現(xiàn)一個人的文化品位以及藝術修養(yǎng)。因此,這張“臉”對每個人來說都顯得非常重要。教師更有責任幫助學生打好寫字的基礎。指導學生寫好字要對學生進行以下四個方面的養(yǎng)成教育。
1.端正書寫姿勢
書寫姿勢為“三正”“三個一”,即身正、紙正、筆正;胸離桌子一拳,眼離書本一尺,指離筆尖一寸。教師對學生書寫姿勢嚴格要求,能為學生寫好漢字打下“坐”的基礎。
2.靜心、專心書寫
現(xiàn)在有許多學生,寫字時浮躁不安,心神不定,筆在紙上移動,寫出來的字卻軟弱無力,沒有骨氣。其原因就是寫字時沒有靜下心來。專心,就是要求寫字時一心一意,把全部的神情都凝聚于筆端,這是一個心理準備的過程:要寫作業(yè)了,寫作業(yè)是件很嚴肅的事情,必須專心寫。
3.學會讀帖品帖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就是引導學生寫字時注意觀察漢字的結構、部件和筆畫,讓學生明白每個漢字的結構和筆畫變化情況,如何起筆、收筆,筆畫的長短、粗細、曲折、斜正等,讓學生養(yǎng)成整體把握、細致觀察的讀帖、品帖習慣,做到“胸有成字”,然后再試寫、練寫。這樣,學生既容易記住漢字的字形,又能夠掌握漢字的書寫規(guī)律,使字寫得更正確、更規(guī)范、更有神韻。
4.做到整潔美觀
從現(xiàn)實看,許多小學生或中學生的作業(yè)都有涂涂改改、字跡潦草、模糊不清等毛病。因此,寫字教學要體現(xiàn)審美教育就不僅要重視寫字的成果,而且要重視書寫的過程。我們應教育學生既要把字寫整潔、寫清楚,又要保持書寫用具和個人的清潔。
總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各科教師要相互配合,提高對書寫教育的重視程度,形成各學科齊抓共管的寫字教育局面。我們應讓學生形成“提筆即是練字”的良好習慣,做到練字和作業(yè)的書寫質量一致,不要練字時寫得好,作業(yè)時又是另外一種書寫方式。一旦發(fā)現(xiàn)做不到的,就讓學生重寫。只要嚴要求,學生一定能有一個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育是苦澀的等待,不是吹糠見米,不能立竿見影,一些習慣需要我們不斷提醒,需要不厭其煩地進行教育。堅信在我們的良苦用心下,學生們一定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