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的《丑陋的中國人》初出大陸版,一時風(fēng)靡,我當(dāng)時也不免跟風(fēng)閱讀,確有大開眼界的感覺。但對于他著力批判“醬缸文化”,卻頗不以為然,原因完全是來自味覺的記憶—記憶中的醬味兒,是非常好的。
當(dāng)時鎮(zhèn)上賣醬醋的只有一個合作社商店,一只巨大的敞口大甕上面,蓋著厚厚的木蓋子,買醬油時,售貨員將大甕上面的半邊木蓋子推開,一股濃郁的醬油香味兒就撲鼻而來,彌漫在整個房間。那味道至今如聞見類似的,都令人陶醉地還原當(dāng)時的空間和氛圍。
供老家方圓十幾里地區(qū)吃醬的,有一個醬園,醬園所產(chǎn)的醬油和醬菜,是記憶中最香的醬油、醬菜。不知道什么時候,醬園倒閉了,現(xiàn)在老家人吃的醬油,都是瓶裝的外地醬油、生抽、老抽,如此,做老家的飯菜,味道總覺得別扭。而醬園腌的醬菜,很少見了,商店里賣的是什么玫瑰醬菜,有一股甜味兒。所以,炒蒲城八寶辣子沒有了那種老式醬菜,味道很不對勁兒。
以前關(guān)中民間,也自家做醬,少數(shù)人家做面醬,比較多的人家做豆醬—這種豆醬是將黃豆蒸熟,趁熱裹上面粉,拌成塊狀,上面蓋上薄薄的紗布以擋蟲蠅,放在太陽底下暴曬,令其發(fā)酵,發(fā)酵的過程,當(dāng)?shù)厝私小皭骸?,即讓黃豆“惡”,反復(fù)“惡”,黃豆經(jīng)此“惡”,長毛生菌,初聞會有一些臭味,再曬再“惡”,曬干后,會有一股濃厚的香味兒,這香味兒有人不喜歡,但喜歡的人喜歡得不得了。吃的時候?qū)⒏啥贯u加熱水浸泡,再加入干辣椒粉入油鍋炒熟,佐餐吃饅頭,會讓人飯量增加一倍!這種豆醬我外婆做得非常好,我至今一聞到這種豆醬的味道,就想起外婆。
南方卑濕,豆類容易制作成各種各樣的醬。食材各異,依賴各種各樣的醬料,即可烹制出豐富多樣的美食。對各種醬料的搭配,足以顯示一個人在飲食方面的悟性和靈性。
醬,如四川郫縣豆瓣醬,是川菜的靈魂,少了它,則沒有川菜。其實(shí),更有意思的是個人根據(jù)自己的口味習(xí)慣,臨時調(diào)制的餐桌蘸醬。一般的中國菜,做成菜上桌,你也可以結(jié)合你面前的各種醬料,重新蘸調(diào),變幻出適合你個人口味的味道。一湖南籍朋友嗜辣,無論吃什么,都要一碟醬油指天椒,說是有了這個東西,什么都可以是美味。
醬在中國,歷史久遠(yuǎn),周王室設(shè)有制作肉醬的官吏“醢人”,先民對醬的重視由此可見??鬃诱f:“不得其醬不食?!薄吨芏Y·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醬用百有二十甕?!庇腥丝甲C,《十三經(jīng)》中查到的醬有十四種,所謂“醬用百有二十甕”,應(yīng)非夸張之詞。
其實(shí),理解孔夫子所謂“不得其醬不食”,不能止于它的本意,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供應(yīng)天子和不同級別的諸侯的飲食,其所用的醬料的品種,應(yīng)有相應(yīng)的制度,不能少、偏、廢,不能疏忽、不能僭替,因?yàn)樘熳拥钠鹁语嬍?、日用倫常,關(guān)乎禮制國體。在這種原則下,個人的飲食,也應(yīng)遵循相應(yīng)的禮制。
若將夫子的話引申開來,似可理解為,無論為做官為政、為人處事、居家接應(yīng)等等,沒有相應(yīng)的配合條件則不行,有如品味菜肴,醬料擰巴相左,味道彼此不相宜,是不能“止于至善”的。
夫妻之道亦同此理,彼此各得其味,則琴瑟和諧,否則,“不得其醬不食”。李漁看透人間事,有詩曰:“天公局法亂如麻,十對夫妻九配差。”就是說,絕大多數(shù)夫妻從彼此不適應(yīng),慢慢到適應(yīng),從不得其醬,慢慢地口味趨同,吃到一起去了。
而天下最難得者,就是滋味,用醬恰當(dāng),則庸劣食物也可以變化為美味;不得其醬,則美味亦不堪入口。
做醬的過程是“惡”,“惡”的效果,非人力所能全部左右,更多地仰仗天氣的變化即自然,這大約就是所謂緣分。